“世界音樂之旅”之后的一些想法
節(jié)目單上19首,返場送了3首,不到倆小時的音樂會內(nèi)容是豐富的充實的。
民歌很多,將近一半的歌曲都帶有表演唱的色彩,演員們的表演很活潑,前排的小朋友可能是看表演看興奮了吧,來回來去的在不大的座椅上舞動青春,正好她這個歲數(shù)估計剛學(xué)會這廣播體操。
上半場的青海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第二次在這個舞臺上聽到了,合唱編排沒有什么改變,一如既往的好。第二首叫“椰子果”,沒聽說過,不知道是哪的民歌,大概不是東三省的,合唱的編排真是挺好,尤其是領(lǐng)唱的三位男高音,相當會表演。在他們的表演下觀眾朋友似乎開始興奮起來了。后排坐了一個廣東仔,憨憨的挺可愛,相貌也不錯,自此之后的鼓掌環(huán)節(jié)一定有他的尖叫聲。
問題在于語音上還是有些問題。后邊的日本民歌朝鮮民歌我不太好判斷語音如何,但是英語還是能聽出個好壞的。演員們有些濁音發(fā)的不清晰,尤其是單詞的詞尾。當然用美聲唱法唱好英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唱法永遠和語言是捆綁在一起的。美聲用意大利語唱最舒服,中文歌曲的美聲演繹就要在腔體和咬字上做出一定的改變,不然就會出現(xiàn)某“東方夜鶯”咬字不清的問題了。
下半場同樣是兩首歌曲讓我印象很深。贊比亞民歌“愛唱歌的人是愛的使者”非?;顫?,不過我沒能判斷出語言,好像不是英語。領(lǐng)唱的男中音挺帥的。不過他看起來挺瘦,不像印象中的男中音身材一般比較壯。非洲鼓是一個演員邊唱邊打的,他旁邊的沙錘先生似乎沒有參與合唱。
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壓軸“意大利沙拉”。上次唱這首好像還是15年,那場的指揮是吳靈芬教授,這位老太太已經(jīng)成了北師大珠海的教授了,據(jù)說要給研究生上課?;仡^說歌曲,活脫一音樂教材。字幕和其他曲目不一樣,其他的就是中文,這首的屏幕分出上下,上面是長相奇異的音樂學(xué)符號和意大利語的專業(yè)術(shù)語,下面是中文翻譯。這首歌曲從f p強弱到拍號,從Vibrato到Diminuendo,以及l(fā)argo lento,作者的創(chuàng)意很有看點,說實在的以后教小孩子樂理就讓他聽聽這個就不錯。
返場送了個奧運歌曲聯(lián)唱,結(jié)尾是“友誼地久天長”,中間還換了個3拍子,一換拍子觀眾這掌聲可就亂了,看來之前指揮問哪些人第一次聽好些人舉手不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第一次聽波蘭民歌和以色列民歌(既不像小三和弦又不像減三和弦),還有一首非洲音樂,世界范圍內(nèi)的音樂是多姿多彩的。愛唱歌的人是愛的使者,模仿郭長庚說一句話,希望天底下愛唱歌愛聽歌的各族人民督好。

我應(yīng)該在演出結(jié)束了之后搭訕后邊的廣東仔他真的好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