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二戰(zhàn)步兵突擊戰(zhàn)術(shù)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Elite系列第160號:二戰(zhàn)步兵突擊戰(zhàn)術(shù)-World War II Infantry Assault Tactics。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繪圖Peter Dennis。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德國工兵突破鐵絲網(wǎng),1940年-1941年
來自某支步兵團的這些“白色工兵”(與之對應(yīng)的是“黑色工兵”,也就是肩章上展示黑色兵種色的工兵)正嘗試用巨大的制式鋼絲鉗剪切鐵絲網(wǎng)。如果不考慮噪音的話,短柄斧子(每個步兵班通常會裝備一把)或是挖壕鏟也可以用來劈砍固定在柱子上的鐵絲。如果受到攻擊或是在鐵絲網(wǎng)陣地中探測到地雷,工兵們會將3公斤的鋼制爆破筒推入,圖中的這根是兩只連接在了一起,而臨時制作的擴充炸藥(Gestreckteladung)實際上是一只2米長的木板上裝上了200克裝藥的TNT炸藥;上述兩者都由雷管點火器來引爆。為了掩護工兵的行動,煙霧彈(Nebelhandgranate 39B型)即將被擲出。

B:美國的火焰噴射器突擊隊,塔拉瓦,1943年
海軍陸戰(zhàn)隊第2師的工兵們知道他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座戒備森嚴的島嶼,于是他們組織了特殊的突擊排,每個排由3支19人規(guī)模的班組成,各個班又被分成3支分屬于各步槍排的由6人組成的突擊小隊。每支小隊有一名小隊長(使用卡賓槍)、一名火焰噴射器操作員(裝備手槍)、一名火焰噴射器操作員助手(使用散彈槍)和三名爆破手(裝備步槍)。每支小隊還配備了三輛MC-1942型科爾(Cole)手推車,車上裝載兩只5加侖裝火焰噴射器燃料罐、兩個備用的氫氣推進劑罐、50只的0.5磅(約227克)TNT炸藥、50只2.25磅(約1021克)C2型塑料炸藥、2只爆破筒、6只爆破手雷、2枚燃燒手雷、100只雷管、100英尺(約30米)長的導(dǎo)火索和50英尺(約15米)長的延時導(dǎo)火線。海軍陸戰(zhàn)隊在登島行動前剛剛得到了M1型火焰噴射器,所以幾乎沒有機會了解它們的長處和局限,這導(dǎo)致這種武器在塔拉瓦島上的使用效率偏低。

C:美國的破拆裝備
C1:直徑2英寸(約5厘米),長5英尺(約1.5米)的M1型爆破筒,圖中還帶有鼻帽和連接套筒;注意爆破筒安裝了長延時導(dǎo)火線和M2型導(dǎo)火線點火器。兩端帶有帽蓋的爆破筒內(nèi)包含了8.5磅(約3.9公斤)阿瑪托炸藥和4英寸(約10厘米)長的TNT助爆藥;9個連接領(lǐng)圈可以將10支已經(jīng)安裝了前段套筒的爆破筒連接在一起并裝在一個箱子里。
C2:13磅(5.9公斤)M2型錐形炸藥,直徑7英寸(約18厘米),高10.5英寸(約27厘米);當炸藥安置時,外套箍可以從炸藥本體上滑動下來。
C3:45磅(約20公斤)M3型錐形炸藥,直徑10英寸(約25厘米),高15英寸(約38厘米)。
C4:22磅(約10公斤)的裝M1型鏈式破拆炸藥的炸藥包,4.5x9x12英寸(約11x23x31厘米)。它包含8只通過導(dǎo)爆索彼此連接的2.5磅(1.1公斤)特屈兒(三硝基苯甲硝胺)混合炸藥(見圖C4a)。
C4b:M1型特屈兒混合炸藥,尺寸為2x2x11英寸(5x5x28厘米)。它的刨面圖(C4c)顯示兩個特屈兒混合助爆藥填充在兩端。如果需要,各個炸藥塊可以單獨拆掉只留下8英寸(20厘米)長的導(dǎo)爆線。M2型炸藥包與該型炸藥包類似,但各塊炸藥之間沒有導(dǎo)爆索連接。
C5:0.5磅(227克)TNT炸藥塊,1x1x3英寸(2.5x2.5x7.6厘米)。這是其中一種最廣泛使用的戰(zhàn)斗爆破炸藥。
C6:1磅(454克)TNT炸藥塊,1x1x7英寸(2.5x2.5x17.8厘米),戰(zhàn)爭末期裝備。
C7:2.5磅(1.1公斤)M3型C2塑料炸藥塊,2x2x11英寸(5x5x28厘米)。M1型炸藥包所使用的那種背包里可以裝8只這樣的炸藥塊。
C8:一罐50裝非電導(dǎo)雷管。
C9:一箱10盒裝雷管,箱子采用暗紅色或原色木料制作。
C10:M1型摩擦式引信點火器。
C11:M2型防水引信點火器,每個盒子可以裝10個。
C12:7英寸(17.8厘米)引信壓接器;較低位置的缺口用來切斷安全引信或?qū)П?,在上方的缺口用來壓接雷管末端?/p>
C13:24英寸(約61厘米)長的鋼絲鉗。
C14:8英寸(約20厘米)長的M1938式鋼絲鉗和鉗子套;許多鋼絲鉗配有絕緣手柄以防止電擊——這并不是說鐵絲網(wǎng)通了電,這一設(shè)計是為防止切斷電源和電話線時產(chǎn)生的電擊傷害。
C15:6英寸高(15.2厘米)的10火帽裝起爆器。
這些提供給工兵部隊的爆破裝備通常也提供步兵部隊。一般來說,這些帆布或皮革材質(zhì)的炸藥包里面還會裝折卷器、鋼絲鉗、刀、膠帶和導(dǎo)火線座(用于將導(dǎo)火線擰入裝藥孔并固定在雷管內(nèi))。如果采用電打火系統(tǒng)則需要一臺起爆器(傳統(tǒng)上被稱為“地獄箱”),它們配有幾卷絕緣導(dǎo)火線以及用于測試電路的電流計。

D:英國和蘇聯(lián)破拆裝備
英國:
D1:4盎司(113克)塑料炸藥裝藥,直徑1英寸(2.5厘米),長4英寸(10厘米)。
D2:8盎司(227克)裝2號塑料炸藥裝藥,直徑1.25英寸(3.2厘米),長8英寸(20厘米)。
D3:73號Mk I型反坦克手雷(也被稱為“保溫瓶”),直徑3.5英寸(8.9厘米),長11英寸(28厘米)。
D4:75號反坦克手雷/地雷(“霍金斯手雷”),直徑3.7英寸(9.4厘米),長6.5英寸(16.5厘米)。
D5:15磅(6.8公斤)的3號Mk I型Hayrick錐形炸藥,6x11.5x17英寸(15.2x29.2x43.2厘米)。
D6:1號Mk I型錐形炸藥,直徑6.1英寸(15.5厘米),長7英寸(17.8厘米)。
D7:“爆破座”——1盎司(45克)的Mk II型干棉火藥雷管,頂端直徑1.35英寸(3.4厘米),底端直徑1.15英寸(2.9厘米),長1.25英寸(3.2厘米)。雷管上的穿針用于彎曲調(diào)節(jié)導(dǎo)火線的長度,另外導(dǎo)火線頂端穿入一根火柴。
D8:Mk I型可折疊式鋼絲鉗。
D9:雷管折卷器。
D10:Mk I型發(fā)電起爆電容機——英國人的起爆器。
蘇聯(lián):
D11:75克TNT裝藥,直徑30毫米,長70毫米。
D12:200克三硝基酚炸藥(麥寧炸藥)塊,25x50x100毫米。
D13:400克TNT炸藥塊,50x50x100毫米,圖中展示了它的第二個雷管插孔。
D14:5公斤TNT單一裝藥炸藥。
D15:PM-1型起爆器。手搖充電柄是可以拆卸的,導(dǎo)火線接口則得到一只蓋門的保護。
D16:鋼絲鉗。

E:德國和日本的破拆裝備
德國:
E1:3公斤鋼制爆破筒,每節(jié)直徑1.9英寸(4.8厘米),長3.6英尺(1.1米)。
E2-E5:小體積爆破裝藥。
E2:28型100克裝火藥筒(Bohrpatrone)。
E3:28型200克炸藥(Sprengkorper)。
E4:24型1公斤裝炸藥(Sprengbuchse)。
E5:帶Prengkapseizunder(雷管、點火器、延時導(dǎo)火線三合一裝置)的3公斤裝集成炸藥。注意,德軍也會使用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蘇聯(lián)和其他他們能搞到的各國爆破裝備。
E6:帶一體式支腿的13.5公斤空心炸藥,直徑13.5英寸(34.3厘米),高10.1英寸(25.7厘米)。
E7:分體式50公斤空心炸藥,直徑19.1英寸(48.5厘米),高13.8英寸(35.1厘米)。
E8:37型電子起爆器(Gluhzundapparat).
E9:“新型”雷管折卷器(WurgezangenA)。一直在使用“舊型”的樣式則與美軍使用的款式類似。
E10:小型鋼絲鉗
日本:
E11:爆破筒,直徑2英寸(5厘米),長46英寸(1.17米)。
E12和E13:100克圓柱形炸藥和400克塊狀炸藥,裝藥為TNT或三硝基酚。
E14:九九式破甲炸藥,直徑4.75英寸(12.1厘米),厚1.5英寸(3.8厘米)。
E15:劈開的原木與4只九九式破甲炸藥通過鐵絲綁在一起。除了已有的敲擊觸發(fā)的10秒延時引信外它還可以再多接一段延時引信。

F:英國的“鼠洞炸藥”,1944年-1945年
每支軍隊都會用一些臨時拼湊制作的炸藥,其中一些成功例子在之后被延續(xù)使用。這些例子中的一個就是意大利戰(zhàn)場上一名英國中士開發(fā)的所謂“十字雞尾酒”炸藥——一種使用40毫米口徑博福斯防空炮炮彈彈殼用來摧毀掩體的炸藥,彈殼里裝滿棉火藥同時安裝手雷的延時引信。1943年,在意大利的奧爾托納(Ortona)的加拿大軍隊以英國地方志愿軍的設(shè)計原型為基礎(chǔ)改進出一款炸藥,也就是“鼠洞炸藥”,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爆破裝置,其后代沿用至今。這種炸彈采用了一只尺寸為2x3英尺(61x91厘米)的木制框架,框架由2x2英寸(5x5厘米)或1x4英寸(2.5x10厘米)的木材制成,靠在墻上時由斜木板支撐。75號“霍金斯地雷”或1磅裝藥的炸藥被綁在框架的每個角上,有時它們也會被固定在框架的中心位置以應(yīng)對更厚的墻壁。每只炸藥中會插入一段帶雷管的導(dǎo)火線,幾支導(dǎo)火線在框架中央位置(或是與中央位置的炸藥)連接在一起然后接上延時引信并最終組成這套“爆炸裝置”。這種爆炸裝置的建議使用方法是在引信的末端穿一個洞,然后把一個大頭火柴穿入推到火柴頭的位置,最后通過用火柴盒摩擦火柴就可點燃引信。使用這種大威力炸藥時部隊必須將房間騰出(為了安全起見甚至需要騰出隔壁房間);圖中展示了第15(蘇格蘭人)師第8皇家蘇格蘭營的一名士兵正在警告掩護窗戶方向的他的同伴準備逃跑?!袄鲜蠖础闭◤棔趬Ρ诤偷匕迳险ǔ鲆粋€人體大小的洞讓人們可以進入建筑物或是能在相鄰的房間或建筑物之間通行;在爬進炸出的洞之前士兵們會先向里面扔一枚手雷。這種炸藥還被用來炸毀逃生路線;如果可能的話,突擊部隊還會利用它來避免通過門窗進出建筑物,因為那些地方將會是敵人瞄準的目標。

G:美軍攻擊一處德軍碉堡,1944年-1945年
齊格菲防線的許多德國碉堡的火力射界有限,三面都是火力盲區(qū)。然而,兩組沉重的鋼制大門守護住正面,同時它們得到碉堡內(nèi)的機槍火力的覆蓋。攻擊這樣的據(jù)點突擊部隊需要避開碉堡內(nèi)MG34型機槍的火力覆蓋,同時用自動武器和火箭筒來壓制射擊孔中噴射的火舌。當裝備M2-2型火焰噴射器和2.36英寸(60毫米)口徑的M9A1型火箭炮的小隊逼近時,煙霧可以作為掩護來蒙蔽碉堡內(nèi)的守軍?;鹧鎳娚淦鞯牧已婧突鸺龔椏赡軣o法摧毀內(nèi)部有分隔間的掩體,但它們可以將守軍從射擊孔附近驅(qū)趕開,以防止他們將已經(jīng)扔進射擊孔內(nèi)的炸藥包再扔出來。
面對火焰噴射器受害者們的慘狀,敵軍的刻骨仇恨會轉(zhuǎn)化為對負擔沉重、移動緩慢的火焰噴射器操作手們的重點打擊(盡管和好萊塢電影給我們的認知相反——火焰噴射器的燃料罐爆炸是非常罕見的)。至于火焰噴射器操作手被俘后的命運也留下了許多可怕的故事。

H:蘇軍攻擊一處鋼制德軍雙人堡壘
德國的4噸重可移動鋼制碉堡被稱作fahrbarepanzerlafette(可移動裝甲堡壘)或是gepanzerte Krabbe(裝甲螃蟹)。紅軍發(fā)現(xiàn)這些堡壘非常難對付。兩人堡壘可以安置一支MG42型機槍并為其提供60度的射角。這種碉堡易于埋設(shè)和偽裝,可以抵抗住大多數(shù)步兵武器的攻擊,并且可以大量安置形成彼此支援的火力網(wǎng)。在沒有坦克和火炮進行近距離火力支援的情況下,蘇聯(lián)人只好將就使用他們已有的武器。如果炮兵或迫擊炮的火力能夠恰好炸毀碉堡的地面覆蓋物,那么14.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可以擊穿碉堡較低位置的側(cè)面和后裝甲,但這種情況很少發(fā)生。碉堡內(nèi)的潛望鏡有可能被步槍擊碎從而降低碉堡機槍炮眼的可見度;如果步兵能避開敵人對碉堡的火力支援并靠近它,那他們就有可能用土把窺視孔掩蓋住。碉堡的通風管道容易受到莫洛托夫燃燒彈的攻擊,裝甲則無法抵擋炸藥包和反坦克手榴彈的攻擊,就比如圖中蘇軍所使用蘇聯(lián)的RPG-40型手雷和繳獲的德國3公斤磁性空心炸藥(Haft-Hohlladung)。碉堡的后艙口是向外打開的,所以可以用石頭或木頭堵住從而困住里面的人員。本圖中,蘇軍沖鋒槍手正在“說服”碉堡內(nèi)的人員關(guān)閉艙門,這樣他和他的同志就可以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為這座“鋼鐵棺材”安裝磁性空心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