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故事薈No.80 | 在這個因愛熾熱的夏天,他們畢業(yè)了


他們
畢業(yè)啦
伴著知了聲聲,鳳凰花又盛放了。
又有一批愛德大家庭里的孩子,畢業(yè)了。
他們說,很感恩不離不棄,
我們說,很榮幸益同成長。
“其實,我才是那個更應(yīng)該道謝的人”
“謝謝你,和我們一起過了三個暑假?!?/p>
“如果我去了江浙滬念書,暑期可以來愛德實習嗎?我也想當志愿者?!?/p>
……
今年六月初,貴州望謨民族中學“破殼行動”項目結(jié)業(yè)典禮現(xiàn)場,孩子們把我包圍起來,紛紛發(fā)問。我耐心回答著他們的問題,凝望著一張張熟悉的臉龐,激動的淚水不知不覺盈滿眼眶,思緒一下子拉長了……
三年前的夏天,剛剛?cè)肼殣鄣碌奈冶持鴿M包的物資、頂著連夜修改“破殼行動”項目工作坊方案落下的黑眼圈,一推手闖入學校的報告廳,見到了他們——我們的故事,開始了。
那時候的我是職場菜鳥、公益新人。在團隊前輩的鼓勵和指導下,我有機會獨自負責統(tǒng)籌過這么大規(guī)模的工作坊,這讓我感到激動又興奮,所以路途中我非常努力地“背熟”孩子們的名字,希望可以順利開場。結(jié)果,孩子們跟我仿佛認識了很久似的,破冰游戲時就笑著將我圍在中間,友善指數(shù)拉滿——我那惴惴不安的心一下子落地了。那一次,我們一起探索興趣愛好、提升自我認知、模擬不同職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暢想未來生活。我還記得在“飽了么外賣公司”的樓下,我這個“刁蠻顧客”滾了一身灰,被扮演經(jīng)理的同學拉起來勸我“一定要理性消費”……樁樁趣事伴著蟬鳴,刻在我的記憶里。
從貴州返回南京后,我做起了更多的案頭工作,而他們也投入高二緊張的學習生活。看著孩子們學期末傳來的反饋材料,我總會因為誰誰誰成績提高而高興,也會為某某某那“英語真的太難了,學不會怎么辦”的感嘆而擔心。
很快,一年又過去了。我和同事,策劃了一期“破殼成長營”。再次見面,孩子們沖上來抱我,說“老師一直沒通知,以為你不來了”。我告訴他們,約好了每個暑假見面,愛德一定不會失約。翻閱那次記錄的“行囊袋”,每個場景仍歷歷在目:徒手開西瓜的爆笑日常、星空下夜話的浪漫暢想、“流落孤島野外求生”的特殊體驗、“守護天使”寄來的小紙條、別開生面的手繪獎狀,還有臨別的眼淚……
成長營結(jié)束那天,我起了個大早悄悄離開,有孩子在微信群里說沒有送我,我只回答“最后一年繼續(xù)努力,我們約定好,高考結(jié)束后還會見面”。
高三的學習節(jié)奏更快,“焦慮”、“著急”等字眼在反饋材料中頻繁出現(xiàn)。我尋思著,隔著千山萬水,我們能為這些亟待“破殼”的孩子們做些什么?
我想到了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于是今年4月,我們嘗試聯(lián)動在校大學生志愿者,為“破殼行動”的高三受助學生送去“一封學長學姐的來信”,希望志愿者的學習經(jīng)驗和關(guān)懷,能緩解他們焦慮心理,鼓勵他們放松心態(tài),勇敢地笑對挑戰(zhàn)。
好不容易,高考結(jié)束。終于,我跟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又一次見面,在這次“破殼行動”結(jié)業(yè)典禮上。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不穿校服的他們,渾身散發(fā)著18歲該有的青春氣息。他們在結(jié)業(yè)典禮簽到表上畫大花臉;舉著自己名字的博士小熊擺各種pose拍照;在畢業(yè)蛋糕里心心念念找到自己的姓名牌,高高興興地切下來吃;看著獨一無二的姓名訂制可樂,激動大喊“這瓶可樂寫了我的名字,我要永遠珍藏”……我們討論畢業(yè)、討論志愿填報、討論未來發(fā)展、討論無限可能的人生。
在我看來,這個簡單又而溫馨的結(jié)業(yè)典禮,屬于他們,也屬于我——三年來,我跟他們共同成長。
他們總說謝謝愛德,謝謝我,其實,我才是那個更應(yīng)該道謝的人。感謝“破殼行動”項目讓我遇見了這群堅強、懂事又樂觀的孩子們,感謝公益讓生命有這樣奇妙的交錯。這三年,他們在校園為夢想乘風破浪,這大大鼓勵著我在愛德、在公益事業(yè)里勇往直前。
(文| 薪火教育團隊 王雨倩)
“姐,如果一切順利,
下次換我來愛德找你們!”
升學、復讀、畢業(yè)就業(yè)……加入愛德的第二個夏天,我又收到了敬業(yè)的合作伙伴們陸陸續(xù)續(xù)發(fā)來的“e萬行動”畢業(yè)班受助學生的去向統(tǒng)計表,上面的每一行都很短,只有姓名、受助編號、升學去向,但我知道,每一行背后,都是一個關(guān)于成長和奮斗的故事。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夏天,我見到的一名“e萬行動”畢業(yè)生,小智。

那是在山東費縣舉行的一場“e萬寶貝”和愛德工作人員的見面會,小智是當天“e萬寶貝”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當時剛大學畢業(yè),濃眉大眼,留著板寸平頭,背著一個沉甸甸的黑色雙肩包,急匆匆跑進會議室:“對不起老師,我沒趕上車,遲到了!”
“不急不急,我們剛開始?!笨吹剿蠛沽芾?、步履匆匆,我忍不住遞給他一張面紙,他禮貌地雙手接過,連聲道謝。我看著眼前這位長身鶴立、笑起來無比陽光的大男孩,有點恍惚:“他,就是當年受助申請表里那個看上去瘦弱矮小的小男孩?”
見面之前,我對小智的了解,主要來自他的受助申請表和歷年的反饋信件——他2015年就跟愛德結(jié)緣了,比我早很多。是那一封封字跡工整、情感真摯的信件,讓我看到了一個小男孩帶著社會的關(guān)愛掙脫困境、追尋夢想的心路歷程。
#

小智自幼喪父失母,與患有腿疾的爺爺、失聰?shù)哪棠桃煌?。加入“e萬行動”大家庭,是小智成長路上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第一次給資助人的來信中,他寫道:“我曾深陷無底的深淵,對世界絕望,也曾以為自己是被這美麗世界拋棄的孤兒。后來,我看到你們向我招手,于是我走了來,并漸漸走出了一條路。我明白了,人有時并非無路可走,只是缺少走下去的勇氣,是你們,給了我這份勇氣。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加入這個愛的大家庭。”
在“e萬行動”項目的支持下,小智終于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2018年夏天,小智考入南昌大學電子信息系,實現(xiàn)了自己夢寐已久的大學夢想?!?strong>得有愛德所助,才有吾蛹化成蝶”,高考后,小智第一時間來信表達感恩與謝意。

去年那次見面,小智跟我聊了很久。他說,因為回家要坐12小時的火車,時間長而且花銷比較大,所以大學期間他很少回家,有空的時候他就去做家教掙點生活費。“爺爺奶奶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把我養(yǎng)大也很艱辛,所以我能省則省,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彼€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服務(wù)班級、幫助有需要的人,因為“愛德讓他學會了:再小的善意匯集起來也可以變成強大的暖流”。
小智還告訴我,其實從小他也愿意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年邁的祖父母、缺乏勞動力的家,一次次地打擊著他沖破命運桎梏的信心。是來自愛德的支持,燃起了他直面和改變困境的斗志?!?strong>所以今天我一定要來,無論多遠,都要來!”
在他心里,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見面會,而是一次“家人的團聚”。而臨別前,小智特意問我要了愛德的地址。他說,他打算試試考研,目標是南京的一所高校。“姐,如果一切順利,下次換我來愛德找你們!”
(文 | e萬行動團隊 張昕)
“我們會一直在愛德等你”
“姐,你覺得我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樣了?”在愛德會客區(qū)聊了一會兒,陽陽突然調(diào)皮地眨眨眼,問我。我打量著這個兩年多沒見、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馬上要入職一家生物制藥公司的研發(fā)助理崗位的“e萬寶貝”:披著及肩長發(fā),鮮艷的紅T恤配淺藍的牛仔褲,背靠著沙發(fā),休閑地翹起她的“兩米大長腿”,沒有一點拘謹,仿佛放假回家“癱”在沙發(fā)上小憩一樣。最重要的是,臉上帶笑,眼里有光。
嗯,她確實不一樣了。

2016年,我在“e萬行動同燃童心”夏令營活動中認識了陽陽。開幕式上,她流暢、幽默的自我介紹博得大家陣陣掌聲,我至今都記得對自己名字的解釋是“一輪紅彤彤的太陽”。作為工作人員,我事先查過她的家庭情況:父亡母改嫁,留下她和只比她小兩歲不到的龍鳳胎弟妹。爺爺奶奶務(wù)農(nóng)為生,含辛茹苦撫養(yǎng)姐弟三人……彼時工作經(jīng)驗尚淺的我,驚嘆于這個瘦弱的“e萬寶貝”內(nèi)心的強大:變故、苦難,并沒有讓她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夏令營過后不久,我收到了陽陽發(fā)來的一條長長的“求助”信息,我才知道原來她還有“B面”:“我最怕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總是很用勁地證明自己,不允許自己失敗、落后。我對一切充滿警惕,害怕被傷害——但其實這種性格也常傷害到別人。我在學校沒什么朋友。我對弟弟妹妹也很嚴苛,他們都怕我。有時爺爺奶奶也拿我沒辦法……我覺得我挺失敗的。姐姐,我應(yīng)該怎么辦?”
那一刻,我才理解了她在夏令營中打造的是一個與平時完全不一樣的“人設(shè)”,為的是短暫地享受一下被喜歡、受歡迎的感覺。
說實在的,跟陽陽相比,我的成長經(jīng)歷真的太平順了,所以我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更談不上有能力給她“指點迷津”。但隔著屏幕,我能感受到一個花季女孩的迷茫與擰巴——更重要的是,還感受到了她對愛德人的信任。我嘗試用我有限的經(jīng)歷,和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e萬寶貝”的故事來開導、鼓勵她……聊了一陣,她說她感覺好多了。
2018年除夕夜,陽陽給我發(fā)來了春節(jié)祝福,和一段長長的“傾訴”:來自高考的壓力、興趣愛好與現(xiàn)實的矛盾……那段時間,我正經(jīng)歷著工作上的變動和轉(zhuǎn)折。在我看來,學業(yè)上最難的習題,答案也不過是短短幾行筆記,跟工作上的挑戰(zhàn)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我隨手回復了她一句:“這么巧啊,我近來也覺得挺難的……”其實我還給她回復了一些應(yīng)對建議和鼓勵,但沒想到她盯著那句“我也挺難的”,立馬開始安慰我,還給我發(fā)來了她覺得最用的減壓方法:聽音樂,看書,“還有一個方法,姐姐你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用用:睡覺,讓自己暫時逃避一下”——后面還附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看著這一長串稚嫩而真摯的回復,我很吃驚——原來,解決問題的辦法,她都有,不服輸?shù)乃?,需要的只是更多的陪伴和肯定;我也很感動——她總說自己擰巴、嚴苛,但其實無比懂事、溫暖,只是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在她瘦小的肩膀上,讓她披著一副冰冷的“防彈衣”。
那一次,我真的有被她安慰到、鼓舞到。我跟她約定一起加油“升級打怪”,成為更好的自己。“姐,我希望我能來南京上大學,到愛德看看!”
陽陽沒有失約。再次相見,是2019年的愛德開放日活動現(xiàn)場。那是她第一次來愛德。她背著書包,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急匆匆趕到,和煦的春風都沒能吹干她臉上的汗珠。站在愛德門口,陽陽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第一句話就是:“呀,姐姐,我感覺我回家了。”
這句話像是一股暖流,迅速傳遍了我全身,讓我激動又感慨——原來愛德,原來我們,在她心里竟是“家”的分量。何其榮幸!

身邊很多人都跟我說過,他們覺得從事公益的人永遠“發(fā)射正能量”。但其實我們不是單向付出,我們的受助對象,常常啟發(fā)、鼓勵并治愈著我們,讓我們對工作充滿動力,對美好保持期待。
那一次,陽陽跟我說,她希望自己在每一個人生轉(zhuǎn)折點發(fā)生時,都來趟愛德。“我一進這個院子就覺得心很安靜,很踏實?!蔽疫B連點頭:“我們會一直在愛德等你?!?/p>
所以前段時間,她又來了,因為“畢業(yè)”也是一個重要時刻。
七月初,我看到陽陽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咱也是有班上的人了!”配圖是她的工作證。
我第一時間給她點了個贊——如果可以,我想給她點10086個贊。
(文 | 傳播倡導團隊 黃潔瑜)
To??愛德畢業(yè)生
成長路上吃過的苦,受過的傷,跨過的山,渡過的河,并非只是“經(jīng)歷過”,而是“積蓄著”。
愿你們在新的人生階段,繼續(xù)積蓄能量,待羽翼豐滿之際,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孩子們,畢業(y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