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美國部署?日本改良版12式反艦導彈,提前三年部署,威脅多大?

光研制高超音速導彈還不夠,日本如今還打算推出改良版12式反艦導彈,并且計劃提前三年部署,難道是為何配合美國島鏈戰(zhàn)術,所以日本才決定要部署這款導彈嗎?那么升級后的12式反艦導彈威脅有多大?是否真的如日本預期的一樣,可以將中國海軍給徹底封鎖在第一島鏈內呢?

自從日本研發(fā)出12式導彈后,它就一直在嘗試對這款導彈進行改進,在技術上,12式反艦導彈并不算很出色,因為它只能保持0.9馬赫的亞音速飛行速度,跟中俄兩國超音速反艦導彈型號相比,這款反艦武器的速度根本不夠看,可以說跟上一代導彈相比,并沒有明顯的提升,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日本給這款導彈定下了3個改進大方向,一旦實現,那么12式導彈的實力將呈現出幾何級增長。

日本提出的第一項改進方案,就是增加導彈的射程,從最初的20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然后進一步增加到900公里,甚至是1500公里,要知道,一般國家的反艦導彈,射程達到400公里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比如國產鷹擊12導彈的射程,大約只有380公里,即使是蘇聯時期的花崗巖反艦導彈,其射程也不過550公里,因此,日本計劃的1500公里射程還是非常大膽的。
需要指出的是,增加導彈射程并不算困難,只需要增加燃料艙的容量,并且改進動力,就能夠有效提升射程,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導彈制導問題難以解決,現代導彈往往采用軍艦上的雷達率先發(fā)現目標,然后引導導彈進攻,等到接近目標后,然后導彈打開主動雷達鎖定目標,最終命中,目標距離較遠,有時候還需要利用直升機之類的空中平臺提供中繼制導,但12式反艦導彈的制導非常復雜,采用慣性制導加GPS加主動雷達制導系統(tǒng),并且采用了AAM 4B主動雷達制導技術,堪稱最復雜的反艦導彈。

在增加射程的同時,日本還在開發(fā)12式反艦導彈的多平臺能力以及對地攻擊能力,所謂多平臺能力,就是可以分別用戰(zhàn)機、軍艦以及岸基發(fā)射車來實現發(fā)射,從而實現一款導彈的多功能性,這也是目前各國導彈的主流發(fā)展趨勢,而對地攻擊能力就更加容易理解了,12式反艦導彈既可以打擊海上目標,也能夠對陸地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作為一個戰(zhàn)敗國,并且被和平憲法給約束住,是不允許發(fā)展進攻性武器的,但12式反艦導彈如果升級成功,堪稱日本的戰(zhàn)斧導彈,1500公里射程,東亞許多沿海城市,甚至是內陸城市,都將進入日本導彈射程之內。
從日本改進12式反艦導彈,以及計劃研制高超音速導彈,日本都在往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亞洲其他國家必須要提高警惕,同時也奉勸日本,它的陰謀最終一定不會得逞,妄圖挑戰(zhàn)國際戰(zhàn)后秩序,最終結果只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