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說明升降出入是機
2022-09-11 12:00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說明升降出入是機體進行新陳代謝,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
《內經》從自然現(xiàn)象“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聯(lián)系到人體“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以及“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等,均是以上下升降理論解釋生理功能和病理現(xiàn)象的。
《傷寒論》所論的傳經即是出入的精義。
因為正氣的出入,是由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循環(huán)往復的。
六淫的邪氣則從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而到極點。
這是正氣和邪氣的盛衰情況,張仲景對升降出入理論有了進一步發(fā)揮。
此后,劉完素、李東垣、朱丹溪各有闡述,使之更臻完美。
如《脾胃論》浮沉補瀉和所論方劑中,如升、柴、苓、澤,都是在《傷寒論》的啟發(fā)下,引用葛根、柴胡、五苓之意而設的。
如果病入三陰經不與外氣相通,張韶令謂之逆?zhèn)?,趙養(yǎng)葵謂之郁癥(證)。
所以,開、闔、樞三者是要旨,若分言之為出入,為升降,合言之總不外乎一“氣”而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