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算力面前算法一文不值

或許道理誰都懂,但是說出來又沒有任何裨益。
無論對算盤的計算規(guī)則進行怎樣的優(yōu)化,都比不過計算器隨便按一下加減乘除。
如果你對第一二三次工業(yè)革命粗線條的對比,看到的不是機器代替手工,而是手工效率指數級的增加。
人類社會其實是個沒有目標的群體,活著、吃飽喝足、繁衍生息就滿足了。但是人總是需要更多,不滿足。欲望驅使著好奇心,讓人不斷探索:目之所及處,我們需要到達、開采;目力不能及處,我們想辦法也要看到。
這就是人類生存的兩個驅使:生存&去更好的地方生存。
機械、電力、通訊,三次技術革命,現在我們又看到人工智能或許成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其實人類社會就像一個人的個體,當使用了機械化自動化工具收集到了龐雜的信息,然后從別人那里學習到更多的信息。下一步,就是怎么處理信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工智能的誕生,就是把人類從實踐中學到的各種知識,用一種高容量、高效率的思想方式,產生新的思考。反過來再指導人類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現在的人類社會,比作一個人類,其實有點兒開始頭發(fā)癢,要開始長腦子了。智力升級后,人類社會的“生存&去更好地方生存”的效率又會指數級增長。
人類也感知到了新的和同類的生存方式,從一盤散沙各自為戰(zhàn),開始群策群力,共同生存。當然這是理想狀態(tài)。
當一個房間里幾只猩猩,分別長了腦子,而房間的資源就這么點,究竟是分工合作,還是打的不可開交?;蛟S,只有不打不相識吧。不打一架互看老底,博弈是不會自動升級到更高效率的模式。
猩猩A掐斷猩猩C長腦子要用的半導體制造,房間里的猩猩們都知道屋里的狀態(tài)。但說實話,腦子長慢一點真沒什么,大家都知道腦子是可以生長進化出來的,這是大自然的真理。當年猩猩C也是知道爆仗能做出來,然后埋頭做出來的。爆仗炸一下,屋里面烏煙瘴氣,誰都過不好,有猴子智商的猩猩也知道不要隨便放爆仗。
但是猩猩個體內部是個有趣的社會組織,每個細胞有各自的分工有各自的機遇。咱們不談那些說了也無濟于事的大實話,每個人畢竟和組織里的細胞還不一樣。
說兩類人,一類是面對計算器剛被發(fā)明出來的熟練使用算盤的算師:他們覺得計算器不好使,公司花大價錢買個計算器,真不如好好培養(yǎng)兩個他這樣的算師,又懂業(yè)務又懂計算。
一句話大實話:如果一個新技術剛被發(fā)明的時候就那么成熟,那真的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的業(yè)務真的能被計算器成倍加速,為什么不把計算器的銷售過來對你熟悉的業(yè)務指手畫腳,吹噓自己的商品,當成自己接受新事物的一個契機呢。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出自己的思維定勢,無論是意愿上還是能力上。
另一類人,考慮如何投資計算器,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首先,發(fā)明計算器的只是一小波人,但是推廣計算器和讓你業(yè)務最終用上計算器的,肯定不是發(fā)明計算器那波人。能幫你提升業(yè)務效率的,肯定是接地氣的人,不是發(fā)明這一代甚至下一代計算器的人,歷史沒法簡單復現,命運不一定在誰身上閃爍它的輝光。
可以看到,現在做業(yè)務的人,有財力的既投資自己的計算器生產工廠B,又讓自己原始的業(yè)務A用上自己工廠B生產的計算器。非常簡單的數學,A是自己的,B是別人出錢一起造的,B又能單獨盈利,還能削減A的成本。
其實上面說了一堆廢話,明白的人都明白,不明白的自己也能想出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想弄明白,但是還沒想明白的人,一個明白的小引子。
消費主義的陷阱是讓整個社會正常運轉的驅動力,要是每個人都是個無欲無求的大明白,那社會就是一盤散沙,怎么也抓不起來,沒法聚沙成塔,在人類前進路上群策群力。
但是消費主義畢竟只是個動力,陷進去就是個大糊涂,在里面游刃有余,才是大佬。人類社會如果如果都是柏拉圖,就沒法繁育;如果每個人都是清心寡欲的和尚,社會就不會有波瀾。
在社會的激流中,做一個無畏的水手,不要恐懼被浪拍死,不要擔心財寶被別人挖盡。命運的輝光一定會照耀在人類身上,是你或是別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想想房間里的猩猩,社會組織沒有像猩猩這么完整、獨立。想象一個培養(yǎng)皿里的多個黏菌,現在黏菌有了新的思考形式(大腦),黏菌和黏菌之間組織會融合,會形成新的組織。如果現在把你冰凍起來,百年后喚醒,你會有機會認識到地球里新的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