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播種幸福》(麥克·羅奇格西)
“業(yè)力管理學”幫助我們逃離那個名為“不確定”的監(jiān)獄,把控充滿宿命意味的人生。 以《金剛經(jīng)》為引,它所揭示的理念【“是”、“不是”、“都是”、“都不是”】,是宇宙中普遍的存在,甚至可以讓你賺到2億美元,不過前提是,要先種下金錢的種子。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也。無論你想實現(xiàn)怎樣的成功,都可以往福田里種下相應的種子。 e.g.1.如何種下工作的種子:以他人為“田”,先助他人而后他人助己。 e.g.2.如何種下理想伴侶的種子:找到一位和你一樣孤獨的人(不拘年齡、性別、身份等客觀因素),加以友善的陪伴,理想伴侶的出現(xiàn)將與你所陪伴的人有關【不過實際上,這樣也就徹底放下了“理想伴侶”的執(zhí)念,從而獲得了內(nèi)心的大圓滿】。 種子茁壯成長需要哪幾步: ①選擇VIP土壤:恩田(曾經(jīng)給過你幫助的人);悲田(處在緊急狀況的人);敬田(正在幫助許多人的人) ②計劃與冥想:要將“助人為樂”作為善良的動機,并且當我們復盤整個過程的細節(jié)時,體會到對方的快樂,或者整個活動的重大意義,獲得滿足感。 ③給出去:種子結果收獲后再投資,把各種資源看成可以流通的工具。 ④隨喜冥想//咖啡冥想:隨喜自己的功德,在回憶中單純享受自己助人的快樂。 幾組具有爭議性的問題: 1、財富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佛陀說“不執(zhí)著于事物的表象而布施”,布施的內(nèi)容未必停留在金錢物質層面,可以是任何其他層面的慷慨,這取決于一個人的內(nèi)心??犊秦敻坏膩碓矗恳粋€人都可以變得富有。 2、人我究竟有別、還是無別?——把自己布施影響的范圍擴大,納入其他人,消除狹義的“人我之別”。 3、是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表面的善惡評價未必與其報應相當,這種錯覺的存在是“時間差”,種子從播種到成熟需要漫長的時間。 如何拔除痛苦的種子:識別、理智的懺悔、明智的發(fā)愿、彌補的行為 種子運作的四項法則:種瓜(才可能)得瓜、意識到種子會不間斷地成長、因小果大(種子雖小,會長成參天大樹)、種子成熟的過程存在“時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