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節(jié)目單曝光!可惜,他們又不在
央視春晚節(jié)目單出爐了。
春晚“釘子戶”郭冬臨依舊上榜,劉濤、鄧超、賈乃亮等人氣明星,也都有出席表演。
陣容龐大,節(jié)目豐富。
年末已至,春晚肯定期待。
不過,相比以前來說,這種期待,多少還是打了些折扣。
因為時代在變,春晚的意義,也在變。 早在幾年前,有記者問春晚導演哈文:有調(diào)查顯示,現(xiàn)在會把春晚從頭看到尾的人,不多了,你怎么看? 哈文說:
春晚的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小時候,物質(zhì)匱乏,什么都到過年才能享受到......
現(xiàn)在春晚對于觀眾,更多來說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一種習慣。
哈文此言極是。 時間越往前推,“春晚”在大家心里分量越重。 十幾年前,互聯(lián)網(wǎng)還在萌芽階段。 可供選擇的娛樂節(jié)目寥寥無幾。 看春晚,成了普通百姓最主要的消遣方式。 也正因為此,早年春晚舞臺,就像一個“造星工廠”。 很多有才藝的人,在這里一炮而紅。 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 也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那么,今天我就帶大家細數(shù)那些,在春晚一夜爆紅的人。 回味昔日經(jīng)典。
重溫感動時刻。
1987年春晚:費翔
說到被春晚捧紅的人,費翔必定上榜。 影視文化較為呆板單一,還沒有形成多元化的局面。 也就是這一年,春晚導演頂著壓力,請來了臺灣歌手費翔。 身高一米九,中外混血。 一雙清澈的眼,再配上一張棱角分明的臉,往那一站,什么也不說,便足以撩人。
前者深情。


對于我們,卻成了一段遙遠的傳說。
1988年春晚:毛阿敏
1987年春晚屬于費翔。 次年春晚,則是歌手毛阿敏的高光時刻。 毛阿敏之所以能出圈,有兩點。 一是嗓音好,歌聲動人。 一首《思念》,不知撥動了多少年輕人的心弦。

如果說一夜爆紅,我真是深有體會。
春晚之后,第二天上街,所有人都認識我。我去坐飛機,飛機上的人也認識我......
抓住機會,毛阿敏歌唱事業(yè)就像開了倍速。 金曲頻出。 前后參加10次春晚。 2003年,毛阿敏嫁給富商解直錕。 人生繁花似錦。 歌壇之路更加順遂。 但后來因稅務事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她最璀璨的芳華,只留在了80年代的春晚舞臺。
1989年春晚:趙麗蓉
毛阿敏爆紅的第二年,另一個人,也出圈了。 她叫趙麗蓉。 1988年,春晚導演收到小品劇本《英雄母親的一天》。 打開一看,劇本落腳處,有一句話:
如果采納,望請趙麗蓉擔任女主角。
導演允諾。 趙麗蓉知道后,為了這戲,真下了苦功夫。 有幾個月時間,她像個小偷似的,經(jīng)常在一個十字路口轉悠。 目的,就是為了跟交警學好一個敬禮動作。



讓大家伙看看,什么是跨世紀的老太太!
趙麗蓉年過七旬。 先是演了小品《老將出馬》。 后來又引吭高歌,來了一首英文歌《我心永恒》。 那是當時風靡全球的《泰塔尼克號》主題曲。
2002年春晚:李詠
春晚舞臺上,藝人大放異彩。 主持人也不落后。 2002年,李詠首登春晚。 在進春晚之前,李詠憑已經(jīng)小有名氣。 這一次,他的到來,給春晚注入了新元素。

經(jīng)過抗癌治療,于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這一年,李詠年僅50歲。
2004年春晚:吉祥三寶
這是一首帶有魔性的歌。 只要看見歌詞,聲音就仿佛開始在耳邊環(huán)繞。 “阿爸”“哎”“太陽出來月亮回家了嗎?”“對啦”“星星出來太陽去哪里啦?”“在天上”“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它回家啦”······ 這首歌,就是2004年春晚節(jié)目《吉祥三寶》。

2009年春晚:劉謙
2009年春晚,由董卿主持。 劉謙上臺表演魔術。 當劉謙害羞地說“我可以借你戒指一用嗎?”董卿往后退了一步,做出“恕難同意”的窘狀。
如果我把戒指變進雞蛋里面,給我30分鐘掌聲好不好?
開玩笑,10秒就好。
話音一落,劉謙那纖細的雙手開始揉搓。 場面氣氛越來越凝重...... 忽然,臺下掌聲響起。 劉謙手中的戒指,不見了。


明天又是除夕。 春晚如期播出。 只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不管明天誰會在舞臺走紅。 也不管時代的進步,是否會沖淡大家觀看春晚的欲望。 我們都會永遠記得,有那么一批人,是一代人的春晚回憶。 其中,有人已經(jīng)退隱。有人輝煌不再。甚至,有人永遠離開。 但沒關系。 哈文說,春晚意義在于陪伴。 那些熟悉的笑容,足以傳世的經(jīng)典,會以另一種形式,永存于我們心中。 《尋夢之旅》中說過,只要被記得,就不會真正離開。 經(jīng)典無法復刻。記憶不會褪色。 致敬那些消失于春晚的人。
希望大家不要忘記。他們,也是春晚記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