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恨賦
前言 談中國古詩詞自然少不了李,我希望通過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和大家一起更深層次的了解李白的一生,我只是一個喜歡李白的愛好者,不是專業(yè)人士,有錯誤之處希望多多包涵指正。 時間 《擬恨賦》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是模擬江淹的《恨賦》?!逗拶x》、《別賦》是六朝時江淹的代表作,李白少年時(開元三四年間,約十五六歲)曾為擬作。 背景 《擬恨賦》,李白所作。古《恨賦》,齊、梁間江淹所作,為古人志愿未遂抱恨而死者致慨。太白此篇,段落句法,蓋全擬之,無少差異?!队详栯s俎》:李白前后三擬《文選》,不如意輒焚之,惟留《恨》、《別賦》。今《別賦》已亡,惟存《恨賦》矣。 全詩 古賦八首 擬恨賦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墳毀。浮生可嗟,大運同此。于是仆本壯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賢,飲恨而歿。 早晨登上高山眺望,但見滿目荒涼。白骨暴露于松樹楸樹之間,蕪草漫生墳塋已經(jīng)看不見了。虛浮的人生讓人感嘆,難逃天道輪回。就這樣激起我一腔悲壯情懷,內(nèi)心感慨難抑,想起那些有所作為的人,盡皆抱恨而死。 昔如漢祖龍躍,群雄競奔,提劍叱咤,指揮中原,東馳?澥,西漂昆侖。斷蛇奮旅,掃清國步,握瑤圖而倏升,登紫壇而雄顧。一朝長辭,天下縞素。 過去的漢高祖劉邦,角逐于群雄之中,手提利劍,發(fā)號施令,使渤海瓦解,昆侖搖晃。占據(jù)要塞,縱橫捭闔,戰(zhàn)勝一個個強敵,終于掃清國土,當上皇帝,登上高壇,雄顧四方,大有舍我其誰之感。可是一朝撒手人世,只落得天下人披麻戴孝而已。 乃項王虎斗,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帳中劍舞,泣挫雄威。騅兮不逝,喑啞何歸? 至于霸王項羽與人龍爭虎斗,氣勢顯赫得可與耀眼的太陽爭輝。可是,終于有一天,拔山之力已盡,蓋世之心已衰。垓下鏖兵,滿耳楚歌四起,眼見陷入漢軍將士的重圍之中。對愛姬,看劍舞,足使英雄腸斷。烏騅馬啊,為什么不離開,嘶鳴聲聲,究欲歸往何處? 至如荊卿入秦,直度易水。長虹貫日,寒風(fēng)颯起。遠讎始皇,擬報太子。奇謀不成,憤惋而死。 再比如入秦刺殺暴君的壯士荊軻,直度易水而去。意氣如長虹貫日,惹得河風(fēng)颯颯,易水為寒。跋山涉水刺殺秦始皇,來報答燕太子丹??上D窮匕首現(xiàn),刺殺未中,在激憤和惋惜中死去。 若夫陳后失寵,長門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錦衣。春草罷綠,秋螢亂飛。恨桃李之委絕,思君王之有違。 再如那漢武帝時的陳皇后,擅寵驕貴,后被廢謫,退居長門宮。從此皇上再不垂顧,身著錦衣也不勝內(nèi)心的寒冷。經(jīng)春到秋,眼見得桃李空墜,更怨君王的情斷恩絕。 昔者屈原既放,遷于湘流。心死舊楚,魂飛長楸。聽江風(fēng)之裊裊,聞嶺狖之啾啾。永埋骨于淥水,怨懷王之不收。 昔日那個屈原,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對楚國的朝廷已經(jīng)絕望到極點,決定以死來表明心跡。如今只能聽到江邊的楓樹在微風(fēng)中輕輕嗚咽,山上的猿猴在衰鳴。忠骨永葬于清澈的江水里,如死后有知,應(yīng)怨懟楚懷王,徒落得國破家亡。 及夫李斯受戮,神氣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動天。執(zhí)愛子以長別,嘆黃犬之無緣。 秦相李斯,曾經(jīng)多么神氣活現(xiàn),后終于被趙高陷害,橫遭被誅三族之禍。所有子弟族黨被推出市曹時,無一不哭。被殺之前,還看著次子衰嘆:“我想再和你牽著黃犬,走出上蔡東門,趕捕狡兔,已經(jīng)再也沒有機會了! 或有從軍永訣,去國長違,天涯遷客,海外思歸。此人忽見愁云蔽日,目斷心飛,莫不攢眉痛骨,抆血沾衣。 有的被迫從軍,與家人相別,永遠離開家鄉(xiāng),客居天涯,總會觸景生情,思念故土。這樣的人,滿懷愁腸,常常登高望遠,忽然看見烏云蔽日,視線雖然被阻斷了,思歸的心仍然會飛越千山萬水,表情無不顯得萬分痛苦,淚盡繼之以血。 若乃錯繡轂,填金門,煙塵曉沓,歌鐘晝喧。亦復(fù)星沉電滅,閉影潛魂。 像那香車繡輦,在豪門大戶中間交相往來,終日縱欲狂歡。到頭來仍免不了如星沉電滅一般死掉,連尸殼都爛掉了,變成誰也看不見的鬼魂。有過的一切,都變成了過眼煙云。 已矣哉,桂華滿兮明月輝,扶桑曉兮白日飛。玉顏滅兮螻蟻聚,碧臺空兮歌舞稀。與天道兮共盡,莫不委骨而同歸。 算了吧就算是,桂花開得繁盛啊明月泛出媚人的光輝,扶桑神樹迎來拂曉啊光芒四射的太陽升上天頂。美貌終會變成腐尸啊交給蟻蟲叮咬,看臺早晚也會空寂啊歌舞終歸要收場。再榮華也會過去,沒有人最終不化成一堆白骨,這就是自然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