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我們來ganggang(講講)靖江話的事
12月15日,一個叫“吳語”的自媒體公眾號平臺,發(fā)布了一篇題為《靖江話:最北疆域的吳語方言帶來文藝朗誦》的文章,其中的音頻內容為我市朗誦協(xié)會副主席千紙鶴朗誦的靖江話版《雨巷》。這篇文章吸引了不少網(wǎng)友點擊和留言。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朗誦│千紙鶴
靖江本土朗誦家“千紙鶴”
中華誦讀聯(lián)合會會員、江蘇省朗誦協(xié)會會員、泰州市朗誦協(xié)會理事,靖江市朗誦協(xié)會副主席,常發(fā)布作品于荔枝FM12470、喜馬拉雅電臺、QQ音樂等平臺。
據(jù)“千紙鶴”介紹,靖江話版《雨巷》,是自己三年前錄制的作品,后來他還用靖江話錄制了詩人戴望舒的作品《夕陽下》?!胺窖哉诼谙?。好多孩子既不會說方言,普通話也不標準。方言朗誦的聽眾,一部分人因為習慣了聽普通話朗誦而對方言朗誦感覺好奇,一部分是在外的靖江游子聽到鄉(xiāng)音被‘藝術化’了,可能會倍感親切?!薄扒Ъ堹Q”說。
小編將這條信息轉發(fā)到朋友圈后
引起了很多靖江本地讀者對方言的關注
方言對于一方水土來說意味著什么?
方言會消失嗎?
方言需要保護嗎?
圍繞這些問題
大家紛紛表達著自己的看法
欲說還休的方言
“吳語”公眾號是一個以傳播、介紹、研究吳語為主旨的自媒體平臺。小編聯(lián)系到“吳語”的管理者“吳儂軟語”,他說自己是吳語愛好者和保護宣傳者。在這篇推文里,“吳儂軟語”詳細介紹了靖江方言的地域和語言知識。

在歷史上,靖江縣長期由常州府管轄,是常州府的傳統(tǒng)縣之一。這也是為什么今天的靖江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為什么今天靖江會由泰州市管轄呢?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靖江已經完全連上了泰州,把靖江從常州劃給了泰州專區(qū)。但是,靖江的方言還是頑強地保留著常州方言的特色。老岸話是靖江市代表方言,屬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占靖江全市人口的75%。通常所謂“靖江話”,一般是指“老岸話”。靖江話保留濁音、入聲和尖團音分化。

現(xiàn)在還有多少年輕人、孩子能夠說出一口純正的靖江話?
“沒有。幾乎沒有!”我市退休教師嚴立青說:“我的親戚晚輩中,20歲左右的還能說靖江話,10歲左右的幾乎都說普通話,逼得我也操‘靖普’和他們對話。幼兒園的老師一律操普通話,小學老師也是,中學老師以前有操方言的,現(xiàn)在也要求用普通話,小孩就跟著講普通話了?,F(xiàn)在年輕的父母,自己對話可能還是方言,一和孩子對話,立馬轉為靖普,大概為的是孩子能和學校教育接軌。而且這些年輕父母的方言也不純了?!?/p>
被低估的寶藏

靖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侯春燕說,“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近日醉鄉(xiāng)音問絕”“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等,關于鄉(xiāng)音有多少優(yōu)美的詩句啊,足見鄉(xiāng)音的動人。
鄉(xiāng)音不僅在詩詞里美麗著,還在生活中撥動著人們情感的琴弦。
“方言是什么,就和小時候灶堂里烤的紅薯、煤球爐里烤的銀杏果差不多。你說方言有多好聽,未必見得,它卻能觸到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就像媽媽的臍帶一樣,拴著根。”濱江學校初中部語文組的潘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小朋友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句方言也不會,這種狀態(tài)偶爾會讓潘老師感到很焦慮。在他看來,方言應該就是鄉(xiāng)情的“摩斯密碼”,不經意間會把我們帶回最純真的年代,最初的記憶里。就像我們在外地上大學,聽到一句鄉(xiāng)音,啊,是“靖江寧”,雙方都會莫名親切。
潘老師說:“以后的孩子們,出門在外,似乎不會有這樣的體驗。因為他們不會說靖江方言,就對不上這樣的暗號,似乎就無法拉近距離。見面都用的普通話,規(guī)范卻透露著客套,少了方言的親近。方言里還保留了很多風土人情和家鄉(xiāng)的況味,普通話未必表達得了。我經常講講課會覺得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表達,就會冒出一兩句方言,學生哈哈大笑,但似乎都明白我想表達什么。這種默契似乎只有方言能給我們?!?/p>
《靖江方言詞典》編者之一馬鑒認為,保護和研究方言,對研究地方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地域文化構成、與吳文化地區(qū)之間聯(lián)系等都有重要意義。同時方言使語言精彩,是豐富普通話表現(xiàn)力的源泉,很多新生的詞匯就是來自方言,比如:給力、埋單等?!罢f不定某時,靖江話中的某個詞匯也能成為熱詞,就有可能被收錄進普通話詞典。而且有科學資料表明,三四歲的小朋友如能同時使用方言和普通話,對其大腦發(fā)育很有好處?!彼f。
方言保護之論辯
有意思的是
針對要不要保護方言的問題
網(wǎng)友們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答案

靖江市實驗學校王留根老師認為,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基因、文化的血脈。保護方言就是保護地方文化,傳承文化血脈。這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家庭是基礎。濃郁的家庭言語氛圍,是孩子接觸方言,習得方言的天然情境;學??梢园逊窖砸胄1菊n程,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社會要大力提倡,搭建各項平臺,推動方言乃至地方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潘老師也覺得應該積極擁護保護方言,“這是我們的先輩生活的印記,也是我們生活過的印記,不希望到了孩子這輩就這么悄無聲息地被遺忘了。”她說。
名為“心有泠?!钡木附W(wǎng)友則認為“沒有必要刻意保護方言”,他的依據(jù)是“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失去工具性價值的語言,其生命力有限”。
丁伯明先生和“心有泠希”持一樣的看法,他覺得靖江土話并不具備音韻美,不適合作“藝術加工”。那么,靖江話朗誦的藝術作品,究竟是難聽還是動聽呢?

市民聞女士將靖江話版《雨巷》聽了好幾遍,也聽了鏈接中的其他吳語朗讀。她覺得靖江話“稍顯違和”,其他吳語朗誦倒能接受,有的還很好聽。
“我想是不少詩句用詞是靖江話不可能用的,所以讀者別扭,聽者尷尬。也許,《雨巷》這些太過經典的文字,普通話版先入為主,所以方言乍聽很不順耳?!甭勁恳蔡岢隽撕芎玫姆桨福悍窖岳首x建議找接地氣的散文或者隨筆。太清雅的文字,如果不做替代則靖江話讀起來別扭,做了替代又可能降低了文字的優(yōu)美,這種感覺不利于方言傳承。不如用靖江話讀讀靖江作家們的文字,內容和用詞可能更容易方言化。方言叫土話,與接地氣的本土文學最搭調。

在蘇州工作的90后小伙子吳演松建議,可以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傳播吳歌,吳文化,教說靖江話。雖然正宗的靖江話在靖江講經中可以聽到,但聽講經估計很多人會睡著。所以,可以將靖江方言轉化成兒歌、歌曲,利于傳播和傳承。
靖江市語委辦負責人陳炳宏老師認為,普通話與方言是和諧共存的關系。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也提倡保護方言。2015年,國家教育部就曾指導各級教育部門采集地方方言?!拔沂挟敃r采集了老岸話和沙上話,進行錄音和提交保存。”陳炳宏說。
馬鑒建議,市民對外可說普通話,在家里多說方言,增加孩子練習方言的機會,因為語言的活力就在日常生活中。
部分圖片來源:吳語 大美靖江
來源:靖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