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計時器?
導讀
本文作者是Ultraman,他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計時方法,試驗了十多種計時器或者沙漏,總結出了非常棒的經驗!相信本文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李長太
大家對番茄工作法一定已經不陌生了,那么進行番茄工作法的時候,必不可少的計時器該如何選擇呢?

在這里個人首先給出兩個建議:
第一就是盡量用單獨的計時器工具來進行番茄工作法,實在沒有的話再用手機的app(因為手機的干擾并不?。?。
第二,在進行番茄工作法的時候,盡量用其它的工具去屏蔽各種干擾,例如手機上的知名專注工具forest。
接下來,我將簡單分析一下市面上常見的計時器的各種功能,然后簡單根據應用場景來向大家推薦適合的計時器類型。下面是我們可能用得到的計時器的功能列表:
正計時(這個意義不是很大,精度也比不過秒表)
自由倒計時(如果你不習慣于總是25分鐘工作時長的番茄工作法,這個功能可以考慮)
預置常用倒計時(很必要的功能,特別是最好預置25分鐘工作時間和5分鐘的休息時間,否則每次重設倒計時的時長真的很煩)
記憶功能(一樣很必要的功能,沒有人愿意每次重設倒計時的時長)
分段倒計時(如果你需要按照復雜流程炒菜做飯,這個功能是你的不二選擇)
自動循環(huán)功能(見仁見智,普通人并不是機器,長時間的番茄循環(huán)讓人吃不消)
多區(qū)間計時(意義也不大,除非你是專業(yè)廚師)
鬧鐘和時鐘(這個就可以不用考慮了,交給專門的鬧鐘不好嗎?)
我們不一定只需要1個功能最為全面的智能計時器,更多的時候需要根據常見的場景分別選擇合適的多個計時器(當然也不能過多,最好不要超過3個)。下面結合我常見的3個場景,來談一談我所選擇的計時器。
(一)居家日用
我在家里或者宿舍的時候,由于一般沒有什么需要專注的事情,所以對計時器的要求并不高,像下面這樣的最簡單的機械計時器就已經足夠用了。這種情況下,計時器的作用就是簡單的提醒:看小說玩游戲時間不要過長,做飯需要及時關火等等等,所以盡可能簡單就好。

(二)學習
我目前還在讀研究生,有不少時間被花費在寫論文上。寫論文恰恰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專注的過程(25分鐘的一個番茄時間還遠遠不夠),往往一寫就是1-2個小時,所以我選擇了像下面這樣的多段帶循環(huán)功能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的好處是,可以設定25分鐘的工作和5分鐘的休息,然后循環(huán)指定次數(我一般設置4次,也就是說總共2小時花在寫論文上,中間有4次短休息)。
聽起來這是不是很像學校內的上課與課間交替進行的節(jié)奏?沒錯,這種節(jié)奏雖然很強硬,但是最適合像寫論文、聽課這種需要高度專注的場合。不過,人畢竟不是機器,這種高強度的專注工作就像咖啡一樣,每天喝一杯還好,喝太多就出問題了。

(三)一般辦公場合
自己坐在電腦桌前的時候,往往需要處理一些雜事,比如寫目前這篇文章,這個時候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注,當然強度沒有寫論文那么高。我選擇了下面這款預置好了25分鐘和5分鐘的計時器,不過和上面不同的是沒有分段和循環(huán)功能。也就是說,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休息,什么時候進行下一輪取決于我的手動操作。
這個時候,計時器的主要作用其實并不是專注,而是粗略估計自己花在一些雜事(特別是收郵件這種事務性工作)上面的時間。比如我寫這篇文章大概用了3個番茄時間,那我下次投稿的時候就大概心里有了個預期,最多花3個番茄時間在這上面。雖說處理事務性工作的時候自己很難完全專注,經常三心二意去做別的事情,但是考慮到了走神的情況,才更接近于自己的真實工作狀態(tài)。
這里還要提醒各位讀者一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公共場合使用番茄工作法,所以不能用那種像鬧鐘一樣不停吵鬧的計時器,最好帶有響鈴幾下之后就自動停止的功能。
總之,計時器的作用就是幫助自己把握專注的節(jié)奏,所以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專注程度來選擇一個合適的計時器。另外即使有了計時器也不一定能保證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就真的心無旁騖,這時候就需要像forest、番茄盒子之類的應用來組成工具集合,保證自己的有效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