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工智能》有感,人與機器人的界限在哪兒?
? ? ? ? ? 斯皮爾伯格,永遠滴神,完全不敢相信這是20年前的科幻電影。

? ? ? ?觀看之前僅僅是因為對于AI,對于智能機器人有點興趣,并未了解到導(dǎo)演、劇情之類的,看完之后卻有點抑郁。
? ? ? ?怎樣定義人類和機器人?從生物學(xué)角度來說,應(yīng)該就是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的區(qū)別。
片中的“小男孩”大衛(wèi)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想變成人類呢?
? ? ? ?不太好定義,但是很明顯的從“媽媽”接回兒子,它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唯一,開始有了嫉妒、攀比、爭寵的情緒,甚至是接受慫恿去做“絕對禁止事項”。也許從那一刻,它就已經(jīng)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人類”了。
? ? ? ?影片中最感人的還是它的執(zhí)著追求,天真的相信著匹諾曹里的藍仙女可以讓自己變成真正的人類,認為且堅定的相信著僅僅因為自己是機器人所以“媽媽”才不得已拋棄自己,相信著有朝一日能重回“媽媽”的懷抱,像普通人類小男孩那樣正常生活。
? ? ? ? 而電影最后的結(jié)局,它在地下長眠2000年,在被后輩喚醒后仍然牢記“夢想”,在得知可以“復(fù)活”媽媽的情況下(但也僅僅是只可以維持一天),毅然決然的下了決定,選擇在媽媽懷抱中長眠。
? ? ?2000年前,大衛(wèi)等人工智能被發(fā)明出來用于陪伴人類,撫慰受傷的心靈;2000年后,人類卻被人工智能制造出來,以撫慰機器人的情感,不得不說,特別諷刺!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