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與社交恐懼癥的關(guān)系
人類是一種社會動物,與他人交流、共處、合作是人類的一大特質(zhì),也是人類的一種優(yōu)勢,然而,為什么就有那么一種特殊的人群不喜歡與他人相處而喜歡獨來獨往呢,如精神分裂癥性人格患者、陰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和社交恐懼癥患者?
我們一般人在被群體拒絕、孤立之后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痛苦與失落感,而社交恐懼癥患者為何要有意將自己孤立起來,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從社交恐懼癥的發(fā)生過程進行具體分析。
社交恐懼癥一般發(fā)生在性格內(nèi)向甚至高度內(nèi)向的人身上,這類人一般是缺乏交往動機或根本沒有交往動機。因為缺乏或沒有交往動機,他們在與人交往中潛意識里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逃避心理,這種逃避心理正是這種類型的人產(chǎn)生社交恐懼的根源。
這類人社交恐懼發(fā)生的機制是這樣的:
在這個類似于發(fā)生學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非常不愿意接觸他人”的動因才是社交恐懼的根源。
然而,社交恐懼癥也常常發(fā)生在一些外向或不太內(nèi)向的人身上,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些從事社交恐懼癥治療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社交恐懼癥患者在起病前都是過度敏感的人,他們都具有不夠自信,喜歡掩飾自己的缺點,懼怕自己被別人評價等人格特點。
當這種人面對人群或陌生人的時候,他就會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于聚光燈下”的感覺,覺得別人都在注視自己,而且是在注視自己的缺點,似乎自己的缺點在別人那里會被無限放大。這種社交恐懼癥患者懼怕別人的真正根源是懼怕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
另外,還有一種社交恐懼癥是懼怕與別人的目光對視,這類社交恐懼癥患者一碰到別人的眼光就像看到毒蛇一樣,立刻會產(chǎn)生一種恐懼感或不自在感,隨之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逃避沖動。這種社交恐懼癥實際上也是由過度敏感引起的,他們敏感的對象是目光。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社交恐懼癥,過度敏感似乎是一個總根源。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對什么都不敏感,甚至有些麻木不仁,那么他會患社交恐懼癥嗎?我們懷疑他會患“社交遲鈍癥”而非社交恐懼癥。
?
那么,患社交恐懼癥的人為什么會如此敏感呢?按照《ICD-10》的解釋,社交恐懼癥患者“常有廣場恐怖與抑郁障礙”。也就是說,社交恐懼癥一般不會單獨發(fā)病,而共病現(xiàn)象是非常普遍的。根據(jù)我對該病的研究,社交恐懼癥似乎與抑郁、焦慮、強迫及一些人格缺陷等障礙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
社交恐懼癥在發(fā)作時往往伴有明顯的心理與軀體癥狀。心理癥狀包括思維不能進行、思維紊亂、暫存記憶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手足失措等,嚴重時可能會引發(fā)驚恐發(fā)作;軀體癥狀包括臉紅、臉部燙熱、心跳加速、胸悶、頭暈、惡心、手腳發(fā)冷或出汗等。
社交恐懼癥最直接同時也是最嚴重的危害是導致患者的社會機能水平嚴重衰退?;颊咭驗閼峙履吧h(huán)境而常常困于家中,盡量逃避人際交往,這樣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和各種社會機能都會隨之下降。而他們的交際能力和社會機能越是下降,他們也就越不想與人交往和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這樣他們就步入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鏈,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有可能使問題永久化。
社交恐懼癥的這種對社會機能可怕的危害使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么一個治療原則,那就是必須及早治療,徹底治療,絕對不可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