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聯(lián)合國都被驚動了,中國天鯤號身為盡顯,30萬噸黃金從南海涌出

為了進一步對海疆和航道進行利用,中國又一大工程問世,在這一工程面前,一向自大的西方國家傻眼了,沒想到曾被認為完全沒有能力研發(fā)自己的挖泥船的中國,居然能夠打造出全亞洲最為先進的挖泥船天鯤號,而在南海地區(qū)的開發(fā)工作當中,天鯤號挖泥船再顯神威實力強勁,就連聯(lián)合國都被驚動了,在填海造陸工程中,中國天鯤號神威盡顯,30萬噸黃泥從南海涌出,輕松壘起了高于海面的島嶼。

對于國內的各個港口來說,航道疏浚是極其重要的工作而這項工作當中,最需要依靠的就是挖泥船這樣的重型疏浚設備,然而在2006年以前,國內在這一領域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一直沒有在這一領域投入足夠的注意力,而是通過向外國采購的方式來獲得相關產品,然而西方國家卻看準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短板,狠狠地敲了中國的竹杠,以1966年中國向荷蘭采購的一艘挖泥船為例,當時的中國為了從荷蘭得到這艘萬里船,付出的資金幾乎可以折算為4噸黃金。
在從中國手中獲取大量的經濟收益之后,荷蘭甚至還變本加厲,當中國試圖再次與荷蘭達成挖泥船領域的合作時,荷蘭居然開出了3億人民幣的高價,并且當中方認為這一價格實在過于高昂,試圖與荷蘭協(xié)商降價時該國工程人員非但沒有降價,甚至還將價格提高了5%,擺明了是不將中國放在眼中,而這也徹底讓中國下定了自主研發(fā)挖泥船的決心。

終于在2006年經過多年研發(fā)之后,中國成功研制出了國內第1臺自主研發(fā)的挖泥船天獅號,這艘船舶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終于徹底存在。這艘船舶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終于攻克了挖泥船這一技術難關,而隨著日后的技術進一步迭代,中國所掌握的科學技術也越來越發(fā)達,科學家也紛紛將其應用到新款的挖泥船上,這就是天鯤號。
這臺設備的作業(yè)水平早已超過了全球的平均水平,據相關專家公布的數據,該船最深可以挖起海底30米深的泥沙,平均每小時可以挖出4500立方米的泥沙,工作效率遠遠大于普通的挖泥船。在有了這些設備之后,中國就能夠極其輕松地對各個城市的重要航道進行疏通。

但除了在近海和港口進行作業(yè)之外,這種船舶在另一個領域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填海造陸,中國雖然在南海地區(qū)擁有數量龐大的各類島礁,但這些島礁往往都在水面之下,或者離水面非常之近,無法支撐起大量的生活所需關鍵設施。而青海造路,則能夠將原本低于水平面的島礁轉變?yōu)閸u嶼,方便中國在此進行軍隊的駐扎和相關資源的開采,這毫無疑問對于中國增強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