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家事·孟春紀】041連谷城子玉自殺 踐土壇晉侯主盟『東周列國志』
【閱前提醒】本系列『種花家事』專欄,是以種花家十二部信史流歷史演義小說為大綱底本,以種花家古典傳統(tǒng)歷史文獻為參照準繩,兼采歷史演義與歷代筆記小說為補充,最終雜糅整合而成。初步計劃中,『種花家事』系列有本紀十二,上起諸夏共和行政,下迄中華再造共和,其間兩千七百九十年:
孟春紀·東周列國志;仲春紀·前漢演義;季春紀·后漢演義;孟夏紀·兩晉演義;仲夏紀·南北史演義;季夏紀·唐史演義;
孟秋紀·五代史演義;仲秋紀·宋史演義;季秋紀·元史演義;孟冬紀·明史演義;仲冬紀·清史演義;季冬紀·民國演義……
本系列是采用“附經而作”的整理模式,即先將“馮夢龍-蔡東藩”十二部歷史演義的公版原文抄錄于專欄;然后進行分段分節(jié),并添加小標題;之后對各部分進行梗述,置于節(jié)前;最后注解附錄于節(jié)后。由于工程量浩大,因此每篇專欄發(fā)表時并不完善,前期以跑馬圈地為主,寫得較為簡略,待第一遍完成后,會再進行第二遍、第三遍……增修,以趨于完善。若有生之年能夠完成本紀,會考慮是否要繼續(xù)搜集篩選演義小說,以整理世家、列傳。
〇、山話嵓語
? ? ? ? 今天繼續(xù)更新馮夢龍先生的《東周列國志》,書接上回CV23092650,本篇是第41章回,主要講的是晉文在城濮大捷后,召天子、威諸侯,踐土稱霸的故事。本篇概要如下:??
? ? ? ? ①城濮大捷,楚國大敗,楚將子玉無顏見江東父老,遂引劍自刎,至此晉文心頭之患頓消。
? ? ? ? ②范巫曾為子玉、子西和楚成王批命,三人命運一體,當一人橫死之后,其他兩人也必遭橫死,果然之后楚成王和子西先后橫死。
? ? ? ? ③晉文統(tǒng)兵有方,刑罰分明,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分別斬殺有罪之將顛頡、祁瞞與舟之僑,晉文軍法嚴明,萬眾服膺。
? ? ? ? ④晉文公戰(zhàn)后,在踐土修建天子行宮,召天子巡狩河陽,奉天子以令諸侯踐土會盟,至此晉文于踐土在天子和諸侯的共同見證下正式接替齊桓成為天下霸主!
一、城濮大捷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己巳,晉文率晉、齊、宋、秦四國聯(lián)軍與楚子玉率領的楚、陳、蔡等聯(lián)軍在城濮展開決戰(zhàn)。
? ? ? ? 晉左陣下軍用虎皮之計,擊潰楚右陣陳蔡聯(lián)軍;晉右陣上軍則用拖刀計誘使楚左陣申息地方軍冒進強攻;待楚左陣脫離主陣,將側翼暴露到晉中軍眼前后,晉上軍立時回身與晉中軍前后夾擊,一舉擊潰楚右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guī)煗?。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span>
? ? ? ? 而楚中陣是子玉的嫡系精銳,由子玉親自統(tǒng)帥,但可惜先是右陣陳蔡聯(lián)軍崩的太快,以致于晉中軍上軍圍殺楚左陣時,被晉下軍拖住,無法及時援助,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楚左陣覆滅。此時楚軍左右兩陣已潰,只余中陣獨木難支,子玉只能轉中陣為守陣,且戰(zhàn)且退。
? ? ? ? 晉軍破楚兩陣后,本欲再接再厲,順勢將楚中陣也徹底留下,但楚中陣全是由楚國的嫡系精銳,由子玉的親族若敖氏部曲和西廣王師、東宮衛(wèi)率組成,故晉軍雖勢大,可面對守勢中的絕對精銳,也是無從下口干著急。
? ? ? ? 晉文在后方得知前線戰(zhàn)況后,立刻決定見好就收,下令晉聯(lián)軍停止圍攻,放楚殘軍離開。至此晉文于城濮大捷,這場晉楚爭霸終以晉國的全面大勝而暫告一段落!
? ? ? ? 話說楚將斗越椒與小將軍成大心,不去追趕祁瞞,竟殺入中軍,越椒見大將旗迎風蕩揚,一箭射將下來。晉軍不見了帥旗,即時大亂。卻得荀林父、先蔑兩路接應兵到,荀林父接住斗越椒廝殺,先蔑便接住成大心廝殺。成得臣麾軍大進,攘臂大呼曰:“今日若容晉軍一個生還,誓不回軍!”正在施設,先軫、郤溱兵到,兩下混戰(zhàn)多時。欒枝、胥臣、狐毛、狐偃一齊都到,如銅墻鐵壁,圍裹將來。得臣方知左右二軍已潰,無心戀戰(zhàn),急急傳令鳴金收軍。怎當得晉兵眾盛,把楚家兵將,分做十來處圍住。小將軍成大心一枝畫戟,神出鬼沒,率領宗兵六百人,無不一以當百,保護其父得臣,拚命殺出重圍。不見了斗越椒,復翻身殺入。那斗越椒,乃是子文之從弟,生得狀如熊虎,聲若豺狼,有萬夫不當之勇,精于射藝,矢無虛發(fā)。在晉軍中左沖右突,正尋覓成家父子。恰好成大心遇見,說:“元帥有了,將軍可快行!”兩個遂合做一處,各奮神威,復救出許多楚軍,潰圍而出。
? ? ? ? 晉文公在有莘山上,觀見晉兵得勝,忙使人教先軫傳諭各軍:“但逐楚兵出了宋、衛(wèi)之境足矣。不必多事擒殺,以傷兩國之情,負了楚王施惠之意?!毕容F遂約住諸軍,不行追趕。祁瞞違令出戰(zhàn),囚于后軍,伺候發(fā)落。胡曾先生有詩云:避兵三舍為酬恩,又誡窮追免楚軍;兩敵交鋒尚如此,平居負義是何人?
? ? ? ? 陳、蔡、鄭、許四國,損兵折將,各自逃生,回本國去了。單說成得臣同成大心、斗越椒出了重圍,急投大寨。前哨報:“寨中已豎起齊、秦兩家旗號了!”原來國歸父、小子憖二將殺散楚兵,據了大寨,輜重糧草,盡歸其手。得臣不敢經過,只得倒轉從有莘山后,沿睢水一路而行。斗宜申、斗勃各引殘兵來會。行至空桑地面,忽然連珠炮響,一軍當路,旗上寫“大將魏”字。魏犨先在楚國,獨制貘獸,楚人無不服其神勇。今日路當險處,遇此勁敵,那殘兵又都是個傷弓之鳥,誰人不喪膽消魂!早已望風而潰了。斗越椒大怒,叫小將軍保護元帥,奮起精神,獨力拒戰(zhàn)。斗宜申、斗勃也只得勉強相幫。魏犨力戰(zhàn)三將,水泄不漏。正在相持,忽見北來一人,飛馬而至,大叫:“將軍罷戰(zhàn),先元帥奉主公之命:‘放楚將生還本國,以報出亡時款待之德?!蔽籂叻讲抛∈郑誊娛糠珠_兩下,大喝:“饒你去!”
二、子玉自刎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己巳,城濮之戰(zhàn)中,楚子玉大敗,陳蔡聯(lián)軍潰敗四散,申息地方軍全軍覆沒,只有子玉親率的楚嫡系得以保全。
? ? ? ? 之后子玉暫時脫離了危險,還保住了最后的精銳,尤其是親族若敖氏的六卒部曲,基本上都被全須全尾的帶回去了,否則就算是楚王寬宥,其親族若敖氏也絕對不會輕饒于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span>
? ? ? ? 回師途中,子玉派人向楚王請罪,楚成王沒有明確治罪,但只是淡淡的讓使者傳話給子玉“此戰(zhàn)雖然楚國的嫡系保住了,但申、息二地跟隨你去的那些小伙子們卻大都戰(zhàn)死了,你回來后打算如何面對申、息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
? ? ? ? 子玉已明楚王之意,于是就欲拔劍自刎,幸得左右及時攔住,勸道:“楚王還沒有明確治罪,將軍再等等,若楚王饒恕,將軍可留有用之身,向晉復仇,豈不比如今草死于無名之地強上百倍!”此時復仇的信念再次燃起了子玉的生志,于是其向使者請求道,自己將于楚國外戴罪,若楚王不恕罪,自己無顏踏入楚國領地。使者返回楚國,向楚王表達了子玉的請求。
? ? ? ? 就這樣,子玉帶著殘軍迤邐而行,他希望在到達楚國邊境前能夠收到楚王的恕罪王命,這樣他就能重新回到故土,從而有機會重整大軍,向晉國復仇,哪怕不能當將軍也無所謂,只要能雪恨,做一個小兵自己也愿意沖在最前線!
? ? ? ? 就這樣,走啊走,大軍來到了連谷,再往前走就要接近楚國的邊境了,可是楚王的軍令再也沒有到來,沒有降罪也沒有恕罪。子玉知道了楚王的意思,于是就在這最靠近楚國故土的地方選擇了軍人的死法——自刎。然后,楚王的恕罪王命就姍姍來遲了……
? ? ? ? 得臣等奔走不迭,回至連谷,點檢殘軍,中軍雖有損折,尚十存六七;其申、息之師,分屬左右二軍者,所存十無一二。哀哉!古人有吊戰(zhàn)場詩云:勝敗兵家不可常,英雄幾個老沙場?禽奔獸駭投坑穽,肉顫筋飛飽劍铓;鬼火熒熒魂宿草,悲風颯颯骨侵霜。勸君莫羨封侯事,一將功成萬命亡!
? ? ? ? 得臣大慟曰:“本圖為楚國揚萬里之威,不意中晉人詭謀,貪功敗績,罪復何辭?”乃與斗宜申、斗勃俱自囚于連谷,使其子大心部領殘軍,去見楚王,自請受誅。時楚成王尚在申城,見成大心至,大怒曰:“汝父有言在前:‘不勝甘當軍令?!裼趾窝??”大心叩頭曰:“臣父自知其罪,便欲自殺,臣實止之。欲使就君之戮,以申國法也?!背踉唬骸俺?,兵敗者死。諸將速宜自裁,毋污吾斧锧!”大心見楚王無憐赦之意,號泣而出,回復得臣。得臣嘆曰:“縱楚王赦我,我亦何面目見申、息之父老乎?”乃北向再拜,拔佩劍自刎而死。
三、范巫矞似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己巳,楚軍于城濮大敗,子玉請求得恕罪后方會踏入楚地。但是,直到接近楚境的連谷也沒有等來楚王的恕罪王命。于是好不容易重燃的斗志被當頭澆滅,就這樣子玉心灰意冷得帶著滿身的遺憾引劍自刎!然后恕罪的王命就姍姍來遲的趕到了!
? ? ? ? 楚王為什么會恕其罪?而恕罪的王命又為什么會來的這么晚?這一切的一切還要從一位春秋時期強大的巫師開始說起……
? ? ? ? 范國有一名巫師名為矞似,有知天命、斷吉兇之能,楚成王聞訊,重禮請來批命。正好此時堂上有楚成王、子玉與子西三人,矞似一一看過之后,卻閉口不言,楚王大異之,矞似請先恕不敬之罪方敢言明。楚王遂同意,言之無罪。然后矞似批命道,此三人都將死不得其所!三人大驚,有意叱責,但早已有言在先,言之者無罪。等楚王冷靜下來后問道,可有破解之法。矞似說有,就是當第一個出現(xiàn)性命之憂的人能保住命,則三人都可無虞。
? ? ? ? 等到此次子玉新敗時,楚王怒火攻心,竟忘掉了此次批命,而等到想起時卻晚了一步,就這樣子玉橫死。而當時的子西也在軍中,就打算隨子玉同行,但其選擇的是上吊自殺,結果身體太壯,繩子被墜斷,之后恕罪王命及時趕到,也就沒有再自殺。但可惜子玉一死之后,這個三人橫死的讖語詛咒就無聲無息的發(fā)動了……
? ? ? ? 六年后的周襄王二十六年(楚成王四十六年,元始前626年)冬十月,楚成王之子發(fā)動政變,若敖族因子玉之死而坐觀其變,此時楚成王缺少子玉這樣的軍方臂助,致使政變很容易就成功了,等不來勤王援軍的楚成王在窮途末路下身縊橫死,之后楚成王之子順利登基,是為楚穆王。【《左傳·文公元年》|| 冬十月,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謚之曰“靈”,不瞑;曰“成”,乃瞑。】
? ? ? ? 又九年后的周頃王二年(楚穆王九年,元始前617年),子西受成王大恩,惱怒于穆王弒父奪權的惡行,謀劃刺殺穆王,但可惜大勢已去,終功敗垂成,于當年五月被穆王處死。就這樣三人皆應讖橫死!【《左傳·文公十年》||?初,楚范巫矞似謂成王與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將強死?!背清е?,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辈患?。止子西,子西縊而縣絕,王使適至,遂止之,使為商公。沿漢溯江,將入郢。王在渚宮,下,見之。懼,而辭曰:“臣免于死,又有讒言,謂臣將逃,臣歸死于司敗也。”王使為工尹。又與子家謀弒穆王。穆王聞之,五月殺斗宜申及仲歸?!?/span>
? ? ? ? 卻說賈在家,問其父呂臣曰:“聞令尹兵敗,信乎?”呂臣曰:“信?!辟Z曰:“王何以處之?”芳呂臣曰:“子玉與諸將請死,王聽之矣?!辟Z曰:“子玉剛愎而驕,不可獨任;然其人強毅不屈,使得智謀之士,以為之輔,可使立功。今雖兵敗,他日能報晉仇者,必子玉也。父親何不諫而留之?”呂臣曰:“王怒甚,恐言之無益?!辟Z曰:“父親不記范巫矞似之言乎?”呂臣曰:“汝試言之。”賈曰:“矞似善相人,主上為公子時,矞似曾言:‘主上與子玉、子西三人,日后皆不得其死?!魃锨杏浧溲?,即位之日,即賜子玉、子西免死牌各一面,欲使矞似之言不驗也。主上怒中,偶忘之耳。父親若言及此,主上必留二臣無疑矣?!?/p>
? ? ? ? 呂臣即時往見楚王,奏曰:“子玉罪雖當死,然吾王曾有免死牌在彼,可以赦之?!背蹉等辉唬骸柏M非范巫矞似之故耶?微子言,寡人幾忘之矣!”乃使大夫潘尪同成大心乘急傳宣楚王命:“敗將一概免死!”比及到連谷時,得臣先死半日矣。左師將軍斗宜申懸梁自縊,因身軀重大,懸帛斷絕,恰好免死命至,留下性命。斗勃原要收殮子玉、子西之尸,方才自盡,故此亦不曾死。單死了個成得臣,豈非命乎?潛淵居士有詩吊之云:楚國昂藏一丈夫,氣吞全晉挾雄圖。一朝失足身軀喪,始信堅強是死徒。
? ? ? ? 成大心殯殮父尸。斗宜申、斗勃、斗越椒等,隨潘尪到申城謁楚王,伏地拜謝不殺之恩。楚王知得臣自殺,懊悔不已。還駕郢都,升呂臣為令尹;貶斗宜申為商邑尹,謂之商公,斗勃出守襄城。楚王轉憐得臣之死,拜其子成大心、成嘉俱為大夫。令尹子文致政居家,聞得臣兵敗,嘆曰:“不出賈所料!吾之識見,反不如童子,寧不自羞!”嘔血數升,伏床不起。召其子斗般囑曰:“吾死在旦夕。惟有一言囑汝:汝叔越椒,自初生之日,已有熊虎之狀,豺狼之聲,此滅族之相也。吾此時曾勸汝祖勿育之,汝祖不聽。吾觀呂臣不壽,勃與宜申,皆非善終之相,楚國為政,非汝則越椒。越椒傲狠好殺,若為政,必有非理之望,斗氏之祖宗其不祀乎?吾死后,椒若為政,汝必逃之,無與其禍也?!卑阍侔菔苊W游乃熳?。未幾,呂臣亦死。成王追念子文之功,使斗般嗣為令尹,越椒為司馬,賈為工正。不在話下。
四、大享士卒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己巳,晉文于城濮大敗楚軍,楚將子玉帶領殘部倉皇而逃,營地中的輜重糧草均未來得及處理,于是晉文率聯(lián)軍進駐楚營,飽餐三日后方酒足飯飽的興盡而歸!【《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span>
? ? ? ? 卻說晉文公既敗楚師,移屯于楚大寨。寨中所遺糧草甚廣,各軍資之以食,戲曰:“此楚人館谷我也。”齊、秦及諸將等,皆北面稱賀。文公謝不受,面有憂色。諸將曰:“君勝敵而憂,何也?”文公曰:“子玉非甘出人下者,勝不可恃,能勿懼乎?”國歸父、小子憖等辭歸,文公以軍獲之半遺之,二國奏凱而還。宋公孫固亦歸本國,宋公自遣使拜謝齊、秦。不在話下。
五、三罪服民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己巳,晉文與楚軍在城濮決戰(zhàn),此次大戰(zhàn)晉文刑賞分明,調度得當,故最終獲得大勝。后世君子贊曰:“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对姟吩疲骸荽酥袊?,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span>
(1)戰(zhàn)前斬罪顛頡
? ? ? ? 城濮大戰(zhàn)之前,車右顛頡公然違抗晉文軍令,擅自火燒曹國大夫僖氏之宅,在占領區(qū)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嚴重抹黑了晉軍形象。晉文為嚴肅軍法,不得不忍痛斬殺這個曾舍家追隨自己的愛將顛頡。之后因連破曹衛(wèi)而有點浮躁的軍容立刻為之一肅!然后虢國叛臣舟之僑接替顛頡成為晉文車右。虢臣舟之僑在投晉二十多年后,依靠勤勤懇懇,終于獲得了一個正式被晉國接納的好機會。
(2)戰(zhàn)中誅罪祁瞞
? ? ? ? 城濮大戰(zhàn)之時,中軍行進時遇狂風,丟失了中左大旗,此乃大罪,主負責人祁瞞當軍法從事,但此時決戰(zhàn)將起,臨場殺將可能會影響士氣,不過司馬認為越是臨近大戰(zhàn),越要嚴肅軍紀,于是當場斬殺祁瞞,并傳首諸侯聯(lián)軍,以肅軍紀,果然聯(lián)軍不僅沒有影響士氣,反而在戰(zhàn)中謹慎行事,細聽調令,終獲大勝!【《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戰(zhàn),晉中軍風于澤,亡大旆之左旃。祁瞞奸命,司馬殺之,以徇于諸侯,使茅筏代之?!?/span>
(3)戰(zhàn)后戮罪舟僑
? ? ? ? 城濮大戰(zhàn)之后,聯(lián)軍獲得大勝,舟之僑身為晉文車右,自然也是功勞不小,于是就有些飄飄然,然后……就飄的太狠了,在回國的途中,其不滿晉文為河陽巡狩、踐土之盟等證霸事宜而耽擱行程,竟然仗著功勞,直接脫隊,扔下晉文自己先回國了。晉文只得改派士會為車右。當年秋七月丙申,結束踐土之盟等外交事宜的晉文才終于率軍趕回晉都,準備論功行賞。
? ? ? ? 舟之僑認為君主在大勝之后是不會因這點小錯而嚴懲身為有功之臣的自己,甚至可能還會重賞功勛以表大度。于是就高高興興毫無愧意地去參加功賞大會。但沒想到,晉文身為一代雄主,豈會局囿于宵小之識,若有功就能橫著走,那以后還如何治國。于是功賞大會上,晉文行賞前直接當眾命人斬殺來領賞的舟之僑以再肅軍紀,果然其他那些因與舟之僑有相同想法而心浮氣躁的功臣立刻就冷靜了下來,并紛紛以此為戒,不敢仗功無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還。壬午,濟河。舟之僑先歸,士會攝右。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于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征會討貳。殺舟之僑以徇于國,民于是大服?!?/span>
? ? ? ??先軫囚祁瞞至文公之前,奏其違命辱師之罪。文公曰:“若非上下二軍先勝,楚兵尚可制乎?”命司馬趙衰定其罪,斬祁瞞以狥于軍,號令曰:“今后有違元帥之令者,視此!”軍中益加悚懼。大軍留有莘三日,然后下令班師。行至南河,哨馬稟復:“河下船只,尚未齊備?!蔽墓拐僦壑畠S。僑亦不在。原來舟之僑是虢國降將,事晉已久,滿望重用立功,卻差他南河拘集船只,心中不平。恰好接得家報,其妻在家病重,僑料晉、楚相持,必然日久,未必便能班師,因此暫且回國看視。不想夏四月戊辰,師至城濮,己巳交戰(zhàn),便大敗楚師,休兵三日,至癸酉大軍遂還,前后不過六日,晉侯便至河下,遂誤了濟河之事。文公大怒,欲令軍士四下搜捕民船。先軫曰:“南河百姓,聞吾敗楚,誰不震恐?若使搜捕,必然逃匿。不若出令以厚賞募之?!蔽墓唬骸吧??!辈艖屹p軍門,百姓爭艤船應募,頃刻舟集如蟻,大軍遂渡了黃河。文公謂趙衰曰:“曹、衛(wèi)之恥已雪矣,惟鄭仇未報,奈何?”趙衰對曰:“君旋師過鄭,不患鄭之不來也?!蔽墓珡闹?/p>
六、衡雍之會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甲午日,晉文率聯(lián)軍行進到衡雍,晉文見此處水草豐茂風景宜人,遂下令全軍修整,并讓人在河陽踐土為周王修建天子行宮,以請?zhí)熳俞鳙C。鄭文公聞訊,趕忙來到衡雍向晉文請罪。
? ? ? ??此次鄭文公向晉文請罪者三:晉文流亡諸侯時,鄭文公身為同姓卻拒納重耳,以致晉文飽受流浪之苦,此一罪也;鄭文公身為姬姓諸侯,卻為虎作倀,帶路楚人陵虐中原,此二罪也;晉文為援救中原遠拒強楚,但鄭文公不僅不予支持,反而助紂為虐,悍然派兵跟隨楚國抗拒天兵,此三罪也!
? ? ? ? 晉文公見到鄭伯,那自然是新仇舊恨一道涌上心頭,不過十幾年的漂泊生涯早已讓他知曉世間冷暖,懂得人情世故,悟明忠恕之道。也正是這忠恕之道,方使晉文謀霸之路一往無前,天地同助。于是晉文選擇了接受鄭文公的請罪,主要原因有二:
? ? ? ??一則,鄭國不是只有一個,天下還有不少如同鄭國一般因勢附逆楚國的諸侯,而如今楚國雖敗但根基未損,兩國依然是均勢,一旦此次晉文不接受鄭文公的請罪,那其他附逆諸侯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緊緊抱團在楚國身邊。
? ? ? ??二則,鄭國與晉乃是與周同姓之國,晉文正邀請周天子,以證霸業(yè)。此時若嚴懲天子同姓,天子當如何看待,是不是你晉國擱這殺雞給猴看,來威脅天子呢?那天子還真有可能不給面子。而如今天子氣數尚存,奉天子以令諸侯仍是謀霸的最佳途徑,缺少天子的認可,那晉文謀霸就難以成功。若僅為泄一時之憤,而使霸業(yè)徒增變數,則實非霸者所?。?/span>
? ? ? ? 當年夏五月丙午,也就是周天子到達踐土的一天前,晉文公與鄭文公正式在衡雍會盟,晉文接受鄭國的請罪,也不再追究鄭國之前所犯下的諸多罪過,鄭國重回周晉陣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鄉(xiāng)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于晉。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
? ? ? ? 行不數日,遙見一隊車馬,簇擁著一位貴人,從東而來。前隊欒枝迎住,問:“來者何人?”答曰:“吾乃周天子之卿士王子虎也。聞晉侯伐楚得勝,少安中國,故天子親駕鑾輿,來犒三軍,先令虎來報知?!睓柚匆踊硪娢墓?。文公問于群下曰:“今天子下勞寡人,道路之間,如何行禮?”趙衰曰:“此去衡雍不遠,有地名踐土,其地寬平,連夜建造王宮于此,然后主公引列國諸侯迎駕,以行朝禮,庶不失君臣之義也?!蔽墓炫c王子虎訂期,約以五月之吉,于踐土候周王駕臨。子虎辭去。
? ? ? ? 大軍望衡雍而進。途中又見車馬一隊,有一使臣來迎,乃是鄭大夫子人九。奉鄭伯之命,恐晉兵來討其罪,特遣行成。晉文公怒曰:“鄭聞楚敗而懼,非出本心,寡人俟覲王之后,當親率師徒,至于城下?!壁w衰進曰:“自我出師以來,逐衛(wèi)君,執(zhí)曹伯,敗楚師,兵威已大震矣。又求多于鄭,奈勞師何?君必許之。若鄭堅心來歸,赦之可也;如其復貳,姑休息數月,討之未晚?!蔽墓嗽S鄭成。大軍至衡雍下寨。一面使狐毛、狐偃帥本部兵,往踐土筑造王宮;一面使欒枝入鄭城,與鄭伯為盟。鄭伯親至衡雍,致餼謝罪。文公復與歃血訂好。話間,因夸美子玉之英勇。鄭伯曰:“已自殺于連谷矣?!蔽墓珖@息久之。鄭伯既退,文公私謂諸臣曰:“吾今日不喜得鄭,喜楚之失子玉也。子玉死,馀人不足慮,諸卿可高枕而臥矣!”髯翁有詩云:得臣雖是莽男兒,勝負將來未可知。盡說楚兵今再敗,可憐連谷有輿尸!
七、天下動向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于城濮大敗楚軍的晉文公于踐土修建周天子行宮,宮成邀請?zhí)熳忧皝沓鲠骱雨?,之后奉天子命傳檄諸侯前來覲見,以證霸天下!
? ? ? ? 以諸侯之身召見天子赴會,這要是放在西周,那已經不是一般的僭越了,但可惜如今是東周,天子已無力護佑天下,甚至連自保都勉強,于是周襄王權衡再三,只能裝作很開心的樣子去接受晉文公準備的免費旅游套餐。
? ? ? ? 晉文得知天子同意前來的消息后,立刻代天子傳檄諸侯前來覲見。接到檄文后,齊昭公與宋成公因此次蒙晉文大恩欣然參會;鄭文公與蔡莊侯作為附楚諸侯,見晉文給了他們將功補過的機會,自然也要立刻抓住,遂積極赴會;魯僖公作為周禮之國,自然要隨天子參會;魯國的鄰國莒國則跟著湊湊熱鬧,當當氣氛組,晉文也自然歡迎。
? ? ? ? 陳穆公也是附楚諸侯,也想與鄭、蔡一起赴會,但可惜此次附楚兵敗,陳國損失慘重,沉重的精神壓力,很快就壓垮了衰老的身軀,結果未能趕上踐土之盟,不過還是在散會前趕到了天子行宮,天子與晉文也就饒恕了其附楚之罪,獲得饒恕的陳穆公暫時安了心,不久后就撒手人寰了。
? ? ? ? 曹國國君曹共公此時還被晉國囚禁,無法參會;而衛(wèi)國國君衛(wèi)成公被國人趕出衛(wèi)國,本來打算跟著楚國敗軍一起逃楚,待逃到陳國時獲得了晉文寬宥,于是就不再南逃,但是卻不敢參會,又不敢得罪晉國,于是命元咺奉叔武前去乞盟,以探晉文口風。
? ? ? ? 秦穆公亦欲謀霸天下,可惜勢力遠弱于晉,暫時無力功成。但其又不肯俯首晉文,就以僻居西地,路途遙遠為由,沒有入會。而晉文也知道這里的道道,也就沒有為難自己的老丈人。至此踐土之盟的參會人員及各項準備皆已基本就緒!
? ? ? ? 卻說狐毛、狐偃筑王宮于踐土,照依明堂之制。怎見得?有《明堂賦》為證:赫赫明堂,居國之陽。嵬峨特立,鎮(zhèn)壓殊方。所以施一人之政令,朝萬國之侯王。面室有三,總數惟九。間太廟于正位,處太室于中霤。啟閉乎三十六戶,羅列乎七十二牖。左個右個,為季孟之交分;上圓下方,法天地之奇偶。及夫諸位散設,三公最崇。當中階而列位,與群臣而不同。諸侯東階之東,西面而北上;諸伯西階之西,東面而相向。諸子應門之東而鵠立,諸男應門之西而鶴望。戎夷金木之戶外,蠻狄水火而位配。九采外屏之右以成列,四塞外屏之左而遙對。朱干玉戚,森聳以相參;龍旗豹韜,抑揚而相錯。肅肅沉沉,巒崇壑深。煙收而卿士齊列,日出而天顏始臨。戴冕旒以當軒,見八紘之稽顙;負斧扆而南面,知萬國之歸心。
? ? ? ? 王宮左右,又別建館舍數處。晝夜并工,月馀而畢。傳檄諸侯:“俱要五月朔日,踐土取齊?!笔菚r,宋成公王臣,齊昭公潘,俱系舊好;鄭文公捷,是新附之國,率先來赴。他如魯僖公申,與楚通好;陳穆公款,蔡莊公甲午,與楚連兵;都是楚黨,至是懼罪,亦來赴會。邾、莒小國,自不必說。惟許僖公業(yè),事楚最久,不愿從晉。秦穆公任好,雖與晉合,從未與中國會盟,遲疑不至。衛(wèi)成公鄭,出在襄牛;曹共公襄,見拘五鹿;晉侯曾許以復國,尚未明赦,亦不與會。
? ? ? ? 單說衛(wèi)成公聞晉將合諸侯,謂寧俞曰:“征會不及于衛(wèi),晉怒尚未息也。寡人不可留矣!”寧俞對曰:“君徒出奔,誰納君者!不如讓位于叔武,使元咺奉之,以乞盟于踐土,君若為遜避而出。天如祚衛(wèi),武獲與盟,武之有國,猶君有之。況武素孝友,豈忍代立?必當為復君之計矣。”衛(wèi)侯心雖不愿,到此地位,無可奈何,使孫炎以君命致國于叔武,如寧俞之言。孫炎領命,往楚丘去了。衛(wèi)侯又問于寧俞曰:“寡人今欲出奔,何國而可?”俞躊躇未答。衛(wèi)侯又曰:“適楚何如?”俞對曰:“楚雖婚姻,實晉仇也。且前已告絕,不可復往,不如適陳。陳將事晉,又可藉為通晉之地也。”衛(wèi)侯曰:“不然,告絕非寡人意,楚必諒之。晉、楚將來,事未可定。使武事晉,而我托于楚,兩途觀望,不亦可乎?”衛(wèi)侯遂適楚,楚邊人追而詈之;乃改適陳,始服寧俞之先見矣。
? ? ? ? 孫炎見叔武,致衛(wèi)侯之命。武曰:“吾之守國,攝也,敢受讓乎?”即同元咺赴會。使孫炎回復衛(wèi)侯,言:“見晉之時,必當為兄乞憐求復也?!痹獑I曰:“君性多猜忌,吾不遣親子弟相從,何以取信?”乃使其子元角,伴孫炎以往,名雖問候,實則留質之意。公子歂犬私謂元咺曰:“君之不復,亦可知矣。子何不以讓國之事,明告國人,擁立夷叔而相之?晉人必喜。子挾晉之重以臨衛(wèi),是子與武共衛(wèi)也。”元咺曰:“叔武不敢無兄,吾敢無君乎?此行且請復吾君矣?!睔N犬語塞而退??中l(wèi)侯一旦復國,元咺泄其言,未免得罪,乃私往陳國,密報衛(wèi)侯,反說:“元咺已立叔武為君,謀會晉以定其位。”衛(wèi)成公惑其言,以問孫炎。孫炎對曰:“臣不知也。元角見在君所,其父有謀,角必與聞,君何不問之?”衛(wèi)侯復問于元角,角言并無是事。寧俞亦言曰:“咺若不忠于君,肯遣子出侍乎?君勿疑也?!惫託N犬私見衛(wèi)侯曰:“咺之設謀拒君,非一日矣。其遣子,非忠于君也,將以窺君之動靜,而為之備也。若使乞憐于晉,以求復吾君,必辭會而不敢與,如公然與會,則為君信矣。君其察之。”衛(wèi)侯果陰使人往踐土,伺察叔武、元咺之事。胡曾先生有詩云:弟友臣忠無間然,何堪歂犬肆讒言?從來富貴生猜忌,忠孝常含萬古冤。
【山注】原著引用的《明堂賦》由唐荊州從事謝觀所作。如今我們可以在《全唐文·唐卷七百五十八》找到原文,原文題目《周公朝諸侯於明堂賦》,原文被《東周》引用時,結尾曾刪減了幾句。另補充一個小知識點,《全唐文》是清朝輯錄,因此明朝馮夢龍看的絕對不是這個版本,而由于《全唐文》不寫選文出處,因此我暫無法推斷馮夢龍在明朝寫演義時看的是哪一個版本。
八、河陽巡狩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五月丁未,周天子襄王應晉文之邀,入住踐土天子行宮,于河陽巡狩。
? ? ? ? 晉文親率諸侯郊迎天子,待周襄王駐蹕踐土行宮后,晉文公正式獻俘天子,在前一天剛剛與晉文相盟的鄭文公立刻積極表現(xiàn),主動擔任主持司儀,并直接使用周平王酬謝晉文侯時所用的超規(guī)格禮儀。
? ? ? ? 平王酬文侯的這個禮儀規(guī)格是極高的。昔周幽王十一年(元始前771年),廢太子宜臼里通外國,勾結犬戎弒殺幽王,后宜臼欲趁機繼位,但可惜請神容易送神難,犬戎吃干抹凈后就不走了,而幽王弟余臣則在虢等諸侯國的支持下自立為王,準備討伐宜臼這個忤逆之賊,在宜臼的生死存亡之計,晉文侯、秦襄公等人決定雪中送炭,擁立廢太子宜臼東遷繼位,是為周平王。因此對于晉文侯這樣有分量的從龍重臣、立國支柱,平王自然就給予了其超規(guī)格的接待!
? ? ? ? 而如今會來事兒的鄭文公竟然在天子的默認下,為晉文主持使用平王立國時的超規(guī)格重禮!晉文見天子這么上道,也是厚禮相報,獻俘天子時,直接大手一揮,獻楚戰(zhàn)車百乘,楚俘千人,也算給足了天子顏面。
? ? ? ? 周天子大悅,第三天,己酉日,天子親自設宴款待晉文。宴后,天子策命晉文公為方伯,并賜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及虎賁三百人。晉文三辭三讓后方才從命,然后攜天子恩典告退。
? ? ? ? 卻說周襄王以夏五月丁未日,駕幸踐土。晉侯率諸侯,預于三十里外迎接,駐蹕王宮。襄王御殿,諸侯謁拜稽首。起居禮畢,晉文公獻所獲楚俘于王:被甲之馬凡百乘,步卒千人,器械衣甲十馀車。襄王大悅,親勞之曰:“自伯舅齊侯即世之后,荊楚復強,憑陵中夏,得叔父仗義剪伐,以尊王室。自文武以下,皆賴叔父之休,豈惟朕躬?”晉侯再拜稽首曰:“臣重耳幸殲楚寇,皆仗天子之靈,臣何功焉?”
? ? ? ? 次日,襄王設醴酒以享晉侯。使上卿尹武公,內史叔興,策命晉侯為方伯。賜大輅之服,服冕;戎輅之服,服韋弁;彤弓一,彤矢百,弓十,矢千,秬鬯一卣,虎賁之士三百人。宣命曰:“俾爾晉侯,得專征伐,以糾王慝。”晉侯遜謝再三,然后敢受。遂以王命布告于諸侯。
九、踐土之盟
? ? ? ? 周襄王二十年(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齊成公元年,衛(wèi)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陳穆公十六年,蔡莊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五月癸丑,晉文奉天子命,于踐土會盟諸侯,這一日,晉文將以盟主之姿證霸天下!
? ? ? ? 四天前的己酉日,晉文在踐土天子行宮,三辭三讓,得授天子親策之方伯命。終于完成了奉天子以令諸侯霸業(yè)的最后一道手續(xù)。
? ? ? ? 伯者,霸也!昔天子于國千里之外設方伯,為方伯者當代天子管理此方諸侯,凡方域不臣者,方伯可自行征討。昔齊太公被武王封為東方伯,東至于海,西至于河,五侯九伯,皆可征之,權勢之大,幾與王平。
? ? ? ? 霸者,亂世方伯也!晉文得方伯之命就意味著周天子已經承認了其霸主地位。之后怎么折騰都將由周天子背書。故晉文得此命令后立刻準備會盟事宜,眼見霸業(yè)即將功成!
? ? ? ??夏五月癸丑日,準備就緒的晉文公與魯僖公、齊昭公、宋成公、蔡莊侯、鄭文公、衛(wèi)公子叔武、莒子在踐土會盟,會上,周王委派代表與諸侯公推晉文公為盟主,以執(zhí)牛耳。之后各方諸侯在踐土盟會上對天下大勢充分交換了意見,最后由盟主晉文擬定盟約,各方達成共識后,依次在盟約上簽字,至此踐土之盟暫時閉幕!
? ? ? ? 十日后,夏五月癸亥,陳穆公等遲來諸侯趕到,周天子立刻抓住機會彰顯王威,以照顧后到諸侯為名,統(tǒng)一召見踐土會盟諸侯以及遲來諸侯,同到天子行宮聆聽圣訓。之后天子令王子虎組織會盟,因諸侯無資格與天子盟,因此此次由王子虎主盟,王子虎遂奉命與諸侯盟約:“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default">至此踐土之盟完美閉幕!
? ? ? ? 踐土之盟,晉文公成功證霸,成為繼齊桓之后第二個毫無爭議的春秋霸主。后世對晉文公以及踐土之盟都進行了高度評價:“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于是役也,能以德攻!”至此,天子賜封,諸侯敬服,晉文霸業(yè)踐土而成!
? ? ? ? 襄王復命王子虎,冊封晉侯為盟主,合諸侯修盟會之政。晉侯于王宮之側,設下盟壇,諸侯先至王宮行覲禮,然后各趨會所。王子虎監(jiān)臨其事。晉侯先登,執(zhí)牛耳,諸侯以次而登。元咺已引叔武謁過晉侯了。是日,叔武攝衛(wèi)君之位,附于載書之末。子虎讀誓詞曰:“凡茲同盟,皆獎王室,毋相害也。有背盟者,明神殛之,殃及子孫,隕命絕祀!”諸侯齊聲曰:“王命修睦,敢不敬承!”各各歃血為信。潛淵讀史詩云:晉國君臣建大猷,取威定伯服諸侯。揚旌城濮觀俘馘,連袂王宮覲冕旒。更羨今朝盟踐土,謾夸當日會葵邱?;腹┞妨暨z恨,重耳能將此志酬。
? ? ? ? 盟事既畢,晉侯欲以叔武見襄王,立為衛(wèi)君,以代成公。叔武涕泣辭曰:“昔寧母之會,鄭子華以子奸父,齊桓公拒之。今君方繼桓公之業(yè),乃令武以弟奸兄乎?君侯若嘉惠于武,賜之矜憐,乞復臣兄鄭之位。臣兄鄭事君侯,不敢不盡!”元咺亦叩頭哀請,晉侯方才首肯。不知衛(wèi)侯何時復國,再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