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今天要來點通怪嗎?小心等會給你一腳(物理)
前言
通常怪獸同其他卡一樣,本應(yīng)是《游戲王》里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卻連身為卡的事實都沒有被認同:本體被視為廢紙,描述被稱為廢話。
K社偶爾會把一些遠古時代的通常怪獸翻出來畫進卡圖里,但更多時候他們無人問津。加之時代更迭之后,K社推出通常怪獸也少了,很多不出名的通常怪獸甚至為玩家們所遺忘,失去了身為卡的意義。
通常怪獸采用率雖然低得可怕,但不乏有趣之處,值得娓娓道來(吐槽)。
目前似乎還沒有多少專門解說通常怪獸的文章,因此決定開坑,至少教通常怪獸們留點念想。
如果未來K社能像翻出「圣夜龍」一樣翻出其他通常怪獸,那再好不過了。
順序按照在YGOMobile中基于“通常怪獸”的搜索結(jié)果的倒序(也就是說最后一篇將會是「青眼白龍」)。
其他的廢話放在文章末尾,總而言之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想法。
※標$的部分表示摘自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動。

之前的專欄里,分享過全是「手」的通怪們:

這只怪獸,則是只有「腳」的通怪!
看我不給你一腳(字面意思)
【※請先做好心理準備,怪獸的卡圖可能造成不適。】

「死亡之足」

收錄于遠古卡包Vol.1,罕貴度為N。
描述:眼珠上長著腳的怪獸。高跳著用爪鉤攻擊。
*日文原卡名「デス?フット」=?Death Foot。
編者注:雖然TCG沒有收錄這只怪獸,但英文Wiki內(nèi)還是可以找到「The Drdek」的詞條。這個詞沒找到實際含義,據(jù)Wiki介紹,$美國的游戲王的工作人員中有一個叫 Matthew Dredk 的人,這大概是像「奧西里斯的天空龍」那樣的段子吧。
順著過去可以找到「奧西里斯/Osiris」的內(nèi)容:$「Slifer」是從當時《游戲王DM》在美國的電視臺「4Kids」放送期間的制作人?Roger Slifer 先生的名字里取用的。
奧西里斯應(yīng)該不用我再介紹了,總之它的 TCG 譯名是「Slifer the Sky Dragon」。
——這可真是教人驚嚇了。
里面提到說,給劇中的重要角色加上工作人員的名字,在那邊并不少見,但我尋思「死亡之足」應(yīng)該沒在動畫里出現(xiàn)過吧?[托腮]
※順帶一提,可以查到有個叫John Dominic?Drdek的編劇參與了GX動畫的制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在真DMⅡ中,這只怪獸具有「反轉(zhuǎn)時將場上所有怪獸變更為攻擊表示」的實用效果。
※可能是由于表現(xiàn)不出卡圖上的嶙峋感,它在真DMⅡ內(nèi)的3D圖像意外地順眼,搖頭晃腦(?)的模樣有點像只獨自嗨皮的小寵物,專欄內(nèi)放不了動圖實屬可惜。

另外,$從DM1里,將這張卡和「巨大螞蟻」「融合體」一同傳送到DM3,可以得到「ビックフット/Big Foot」的卡片。
這只名為“大腳”的怪獸不存在實卡,沒有卡片密碼,加上使用的不是相應(yīng)的游戲機,因此即使我手頭有游戲本體(※之前的「構(gòu)筑」系統(tǒng)),也對如何看到這張卡毫無頭緒。
不過,既然提到了,那就接著往下說罷:

「巨大螞蟻」

收錄于Booster 4,罕貴度為N。
描述:住在密林里的巨大螞蟻。攻擊和守備都意外地強。
*日文原卡名「ビック?アント」= Big Ant。(※TCG改為 Insect 的原因不明,英文描述里分明也保留了 Giant Ant。)
編者注:Big 一般會寫作「ビッグ」,卡名好像又是誤植。(我為什么要說“又”?)

*這只怪獸在決斗者王國篇中,由羽蛾使用:

——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指連名字都沒說,還沒攻擊過就炸了:)
另外,由上圖也可以注意到這只「巨大螞蟻」的身形比「蟑螂球」還略小幾分,相比之下,之前提過的,「百獸大行進」中的「巨大老鼠」是真的龐大:


——#不管是PS2平臺上的真DM2,還是NDS平臺上的WCP系列,3D動畫的這只怪獸都沒有如名字所示般巨大。
233

【碎碎念】
周末聚會取消了,不開心 ̄へ ̄。
「融合體」留到以后吧,就這么水不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