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會吃同類,人為什么不會吃掉同類?
據(jù)說人類一旦吃了同類的肉,就有很大可能患上庫魯病或狂笑癥,雙眸血紅,頭腦渾噩,感受不到來自外界的刺激,變成麻木的“喪尸”。
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就曾經有這樣一群人。
當時有一群黑心商人,發(fā)現(xiàn)一條賺錢的捷徑,那就是低價收購牛羊豬身上不值錢的廢料,輔以其他植物簡單加工后,作為精飼料賣給牛羊豬養(yǎng)殖場,憑借著這種手段,他們狠狠撈了一筆。可是那些買入飼料的牛羊養(yǎng)殖場卻突然爆發(fā)了一種瘋牛病,患病的牛先是進入狂躁狀態(tài),緊接著就失去協(xié)調性,站立不穩(wěn),最終癱瘓倒地直至死亡。
這些因生病而死去的牛,本該進行掩埋和焚燒處理,可是有一部分養(yǎng)殖場舍不得這部分損失,從瘋牛的身上取出肉類低價售賣給他人。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上百名英國人患上了“狂笑癥”,病癥一經發(fā)作,患者就失去自我意識,宛如喪尸一般。
事情鬧大后,那些養(yǎng)殖場緊急停止了肉類供應,可是科學家們在仔細調研后仍舊將目光聚集在了他們的身上。通過對瘋牛進行解剖處理,人們發(fā)現(xiàn)瘋牛的頭部已然呈現(xiàn)出蜂窩狀,簡直慘不忍睹,更重要的是人們從瘋牛腦部組織中提取出來了著名的“病毒之王”——朊病毒。
雖然被許多人稱之為最強病毒,但是朊病毒其實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種能感染動物,且在宿主細胞內無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質,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含核酸僅有蛋白質的感染性因子。
之所以會到20世紀末期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是因為朊病毒實在太難纏了,不僅個頭極小,僅僅只有30~50納米,體型大概相當于最小密度的1%,而且電競觀察、干擾素產生與干擾作用的觀察以及免疫效應的觀察等方法,在面對朊病毒時也都起不到作用。
在發(fā)現(xiàn)朊病毒不久后,人們就搞清楚了它的致病機制。宿主體內的正常細胞在遇到朊病毒時,會導致細胞內原本正常的朊蛋白發(fā)生錯誤折疊,并最終不斷聚合,形成自聚集纖維,破壞神經細胞,達到感染目的。
根據(jù)感染的部位不同,朊病毒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也有所差異,如果感染比較輕微,僅僅只感染到了大腦皮層,那么只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墒翘热舾腥镜谋容^嚴重或是感染到了小腦區(qū)域,那么極可能會造成身體運動技能方面的損害,向身體失調、全身癱瘓都是比較常見的表現(xiàn)。
一般來說,朊病毒可以同時感染多個器官,而一旦被感染后,速度就會產生進行性腦功能紊亂,就目前來看沒有康復的可能,死亡率高達100%,這也是為什么朊病毒讓人如此忌憚。
話雖如此,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朊病毒雖然危險,但是對于人類來說,主要只有兩種感染方式:第1種是家族遺傳,而第2種就是醫(yī)源性感染,比如腦電波電極植入、眼角膜移植以及不慎使用了被感染的器械等等。至于人類和動物之間能否進行感染,這一點還有待論證,因此我們只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就足以有備無患。
第一,如果家庭中含有患有該疾病的家屬,那么一定要注意禁止接觸。
第二,已經被感染的傷口要及時消滅,已經被感染的病人要進行隔離。
第三,杜絕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重視對于神經外科方便器械的消毒,對于硬腦膜以及角膜等方面的移植要慎之又慎,確定提供這身上不攜帶朊病毒。
對于朊病毒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但是科學家們期間也沒能搞清楚,這種空間結構變異蛋白質的具體形成機理,在未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正因為朊病毒如此危險和神秘,再加上過去經歷過的慘痛教訓,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同類相食是絕對禁區(qū),可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同類相食都會產生朊病毒,倉鼠、松鼠猴、蟑螂以及蜘蛛就是最好的例子。
倉鼠和松鼠猴所吞食的一般都是同族幼崽,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身體機能不足,無法保護所有幼崽,抑或者是環(huán)境促使其情緒較為激動,這跟雞啄肛、豬咬尾,有大致相似之處。
至于蟑螂和蜘蛛在這方面又有所不同,它們一般是在交配后吃掉同類,這里面涉及到了復雜的精子競爭、物種成本效益以及雌雄淘汰計劃。就目前為止,原來一直沒能夠研究透徹,不過結論就很簡單,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同類相似的情況是為了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將更優(yōu)秀的基因傳承下去。
雖然自然界中不乏同類相食的情況,但那也是迫于生存所需,而且大多是小型動物;像牛羊豬這類體型較為龐大的動物,就基本不存在同類相食的情況,對于人類來說這個是絕對意義上的“禁區(qū)”,或許這就是給予我們敬畏之心的最好啟示,不知道對此大家怎么看呢?歡迎來到留言區(qū)中共同討論。
吃同類的動物有螳螂、蜘蛛、蝎子、鱸魚以及蟋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