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糖漿變身新型毒品:非洲小國年輕人一天4瓶,無心工作
最近,有一個紀錄片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注意,平日里我們治療感冒的止咳糖漿在非洲竟然成了毒品。
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在津巴布韋的街道上,隨處可見被丟棄的止咳糖漿空瓶,年輕人喝糖漿上癮,也成為了津巴布韋全國性的問題。

除此外,紀錄片中有一個名叫庫磁瓦克瓦什·姆蘭卡(以下簡稱小庫)的年輕人,也曾是喝止咳糖漿的一員。
不過,經(jīng)過努力,現(xiàn)在小庫已經(jīng)成功戒掉喝止咳糖漿的惡習。
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那些非洲少年是如何走上喝止咳糖漿道路的。
1、
小庫第一次喝止咳糖漿是通過朋友推薦的,當時他年紀小,對任何事情都沒有防范心理,朋友對他說:“如果你不喝,那我們就不和你玩了。”
幾乎是沒有任何思考,小庫就接過了朋友手中的止咳糖漿,他怎么也不會想到,這種甜甜的液體,竟然會讓自己上癮。

從此后,小庫再也離不開止咳糖漿,一瓶100毫升的止咳糖漿,他一天要喝整整4瓶。
每次喝下后,小庫就會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那種感覺很奇妙,仿佛你已經(jīng)不再是自己。

雖然一瓶止咳糖漿只要5美元,但對于小庫來說卻不是個小數(shù)目。
他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父親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家里還有4個兄弟姐妹,媽媽沒有固定的工作,只能找一些兼職,一家人就這樣相依為命。
為了滿足自己喝糖漿的欲望,從前善良、懂事的小庫開始變賣家里的東西,到最后他竟然開始偷家里的東西,包括母親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甚至是食物。

因為小庫上的是寄宿學校,平時都不回家,忙于生計的媽媽也無暇關心他,甚至家里丟了東西,也不會想到會是兒子所為。
在小庫“吸毒”的兩年時間里,母親都沒有發(fā)現(xiàn)。

直到有一次周末,小庫一個人坐在沙發(fā)上,當時他手里拿著盤子,眼睛無神,整個人都是無精打采的模樣,母親和他說話,他也毫無反應,母親這才發(fā)現(xiàn)他的異常。
在母親的幫助下,小庫離開所有的壞朋友,將自己關在房間里,專心研究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忘記止咳糖漿帶來的快樂。

在母親和小庫的共同努力下,他成功戒除了“毒癮”。
在津巴布韋,像小庫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2、
在音樂制作人費頓的帶領下,記者們來到了哈拉雷的貧民窟。
小費從小就生活在貧民窟,沒有房子,每天都只能睡在大街上。他曾經(jīng)也被糖漿成癮困擾過,那時的他只要一有錢就會去買糖漿。

現(xiàn)在他想幫助身邊的朋友,擺脫這種糖漿成癮的惡疾,這些年輕人已經(jīng)沒有心思工作,整天只想著喝糖漿。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大批的年輕人聚集在街道上,碌碌無為,隨時隨地掏出藥瓶,老練地擰開,仰起頭,張開大嘴,一飲而盡。

5美元對于他們來說,雖然不算多,但足以夠他們飽餐一頓。
但津巴布韋的年輕人寧愿餓著肚子,也要拿這筆錢去買一種含有酒精和可待因的止咳糖漿。
在人來人往的街角、擁擠的公交車上甚至喧鬧的大學校園中,幾乎每五分鐘就會賣出一瓶止咳糖漿,購買止咳糖漿甚至比走進酒吧來杯雞尾酒還要簡單。

很多津巴布韋的年輕人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而是把手伸向止咳藥水瓶。

酒吧門口、臺球館,聚集著游手好閑的年輕人,好像他們每天醒來就是為了喝糖漿。
他們對止咳糖漿的依賴,已經(jīng)超出我們的想象。
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藥,為什么會上癮呢?這里面就大有學問了。
3、
醫(yī)學外的人,對止咳糖糖漿的印象就是,口味甜美,在感冒時可以緩解咳嗽等癥狀, 但如果過量飲用,就會上癮。

這主要是因為,止咳糖漿中含有可待因和酒精的成分,這也就是讓他們上癮的主要原因。
可待因是從毒品界“教父”鴉片中提取而出,但可待因算是比較溫和的一種鴉片類藥物,它確實有止咳的效果,可以通過抑制人的延髓咳嗽中樞,進而得到防止咳嗽的目的。
但畢竟可待因是從鴉片中提取出來的,所以它具有鴉片的特性:易成癮、致幻、興奮等。
又因為止咳糖漿中還含有酒精,所以在大量飲用糖漿之后,會讓人進入醉酒和高度亢奮的狀態(tài)。

相對于毒品,止咳糖漿價格也要低很多,花少量的錢就能麻痹自己,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所有藥物都會有副作用,長期飲用這種糖漿會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低血壓,并對大腦、心臟和肝臟造成永久性損傷。

可笑的是,他們并不擔心糖漿給他們帶來的傷害,反而操心大量飲用會不會腐蝕他們的牙齒。
為此,他們仰起頭大張著嘴伸出舌頭,徑直將藥水倒入喉管,一飲而盡。

20分鐘后,就可以感覺到飄飄欲仙,這種感覺可以持續(xù)大概半天,就需要再來一支。
年輕人本應該是一個國家最有活力的人群,究竟是什么讓津巴布韋的年輕人日日萎靡,沉迷“毒品”呢?
從津巴布韋的墮落史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4、
曾經(jīng)的津巴布韋是非洲南部較為發(fā)達的工業(yè)國,當?shù)孛癖姷纳钏皆诜侵尴鄬碚f較高。津巴布韋的很多工業(yè)必需品不但能自給,甚至還能出口海外。糧食也能自給自足,享有“南部非洲糧倉”的美譽。
國家經(jīng)濟好,民眾的生活自然也不是問題。
但進入21世紀以后,土地分配不均衡、政治腐敗、西方國家的制裁等因素引發(fā)了通貨膨脹,導致津巴布韋幣發(fā)生了嚴重貶值。

如今的津巴布韋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國家之一,幾乎成了第三世界落后國家的代名詞。
在這樣的情況下,失業(yè)率也迅速飆升,津巴布韋國內(nèi)的失業(yè)率一度高達95%。
年輕人沒有工作,生活壓力大,于是就把目光轉向了止咳糖漿,他們寄希望于這種虛妄的快樂來緩解壓力。
一位長期服用糖漿的年輕人說:喝完之后他們就可以忘記一切煩惱,不用思考任何事情,身心只有放松與快樂。

5、
粗略統(tǒng)計,津巴布韋現(xiàn)在有50%以上的年輕人,飲用止咳糖漿成癮。
這種病態(tài)的現(xiàn)象,津巴布韋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并開始著手治理。
早在4年前,政府就已經(jīng)禁止出售這種止咳糖漿,但這并不能阻止糖漿的流入。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從其他國家走私的手段,繼續(xù)向年輕人出售糖漿。

一位販賣糖漿的小販說,他們一般是從南非進貨,因為這種止咳糖漿的產(chǎn)地就在南非。
他通過賣糖漿掙了很多錢,每50瓶大概可以掙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50元)。

面對禁令,這些年輕人也沒有一點點懼怕,并說:即使是正在飲用的時候警察來了,只要給2瓶給警察“意思”一下,他們就會離開。
除了推出禁令之外,政府開始幫助“吸毒”的人戒毒,但他們的手段十分簡單粗暴,直接把人關進監(jiān)獄,強行戒毒。

或者把“吸毒者”帶到精神病院,當他們“毒癮”犯了的時候,就給他們注射一些安定的藥物,以消除對可待因的依賴。
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重回街頭的年輕人,將會重走老路,繼續(xù)沉醉于“甜蜜”中。
在津巴布韋,也有一些正規(guī)的戒毒所,但大都市私營的,費用很高,居住在貧民窟的“吸毒者”根本無法承擔。
關于止咳糖漿成癮的問題,在津巴布韋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決。
去年疫情暴發(fā)時,津巴布韋人對止咳糖漿的渴求變得更加強烈,糖漿供不應求。
去年3月,市面上還出現(xiàn)了假冒的止咳糖漿。

有一些年輕人甚至不滿足糖漿帶來的快感,開始尋找更刺激的東西,比如可卡因。
誰也沒有想到,興起于美國的“毒品”會跨越大西洋,在非洲大地上愈演愈烈。
本應該是治病的藥物,卻因為這些人的濫用,成為了毒品。
可即使沒有止咳糖漿,也許還會有別的東西來荼毒津巴布韋的年輕人。畢竟讓他們淪陷的根本原因不是毒品。
也許,津巴布韋年輕人需要的是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他們擁有了正式的工作,或者說熱愛的事業(yè),就可以真正擺脫止咳糖漿,小庫就是一個例子。
如何重振經(jīng)濟,這是擺在津巴布韋面前的難題。文/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