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22必須用心靈和誠實
只有不成功,我這些盼望才這么重要。多么焦躁多么不安多么的用力幻想那么多的故事,得到的卻只是無邊無際的等待,無窮無盡的后悔。
正是因為如此啊,正是因為我如此的希冀著。她的形象變得如此重要,以至于超過了無敵的神靈,她被供上了神壇。我甚至不在乎這些,神仙沒有回應(yīng)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她的形象、她的特質(zhì)或者說她屬人的部分都在記憶中消散了。只余下那個象征圓滿的神性,無處不在、不離、不合的唯一。每個人都可能是她。
我是為了我私欲的滿足還是為了榮耀她?既是如此,她樂意,她高興,她能行使自己的主見而不被束縛,我又有什么情緒呢。她很好,很愉快不是很好嗎?我這種情緒只是嫉妒,只是為了滿足我這有罪的自大。
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我不知道該怎樣做,我心里非常痛苦,但是我愿等候。我愿意等候,就是你叫我等候多日,我也愿意,因為我的心單向往你。我深信你是我的喜樂,我的拯救。
這樣擴展開不就是慈心嗎,對所有人的無差別祝福。 是,原本的慈心邏輯是因為不論你說什么話,第一個聽到的都是你的心。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就是你與自我相處的態(tài)度。慈心不是因為別人值得,而是因為你值得,我自己值得這樣對待,所以我才這樣對別人。
但這里,也可以用這個取角解釋。因為每個人都是她,從未離開,從未遠去,一直都在這里,一直都在這里。距離感在哪?距離感從什么被知道?視覺,因為你看不到畫面,看不到回復(fù),或者說聽不到聲音。那么如果我是盲人,我是聾子。又在哪呢?怎么判斷在不在呢?一個人的存在怎么能用如此易受騙的感覺決定呢。換言之,當我睡著失去意識的時候,世界在哪?不會因為我的覺知與否而存在不存在。只是因為我不信,我不信她一直在,所以會悲傷所以會悲戚。
拋棄這脆弱的知覺之后還剩下什么呢?甚至連我有沒有感覺的感覺都不存在。是絕對的空?
不知道。
意識最多做到這一步,它沒法回頭看意識后面是什么。這樣說好麻煩,顯得故弄玄虛。就替換成道,在哪?無處不在。看得見嗎?摸得著嗎?視而不見搏而不得聽而不聞。
我相信一直都在,只是感覺不到。這重要嗎?我需要為了滿足私欲而進行這么多勉強嗎?心從來都沒有距離的??吹絼e人似乎是看到自己一般。
不對,這樣來說。這件事根本就與別人無關(guān),這是我想象中的完美就只是一個概念而已,不可能有屬世的物質(zhì)擁有這種特質(zhì)。但是如果針對虛空這樣想很是麻煩,不如灌注到一個具體的人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