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逆襲成為“人上人”的三個底層邏輯
努力和天賦到底哪個更重要?或者說,哪個更有效?
有人說,天賦更重要,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窮人了。
這種說法基于一些身處困境的人在不斷掙扎的情況之下,雖然他們的確在以最大的努力對抗生活,卻依然無可奈何。
天賦既可以代表一個人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超常水平,比如對學習有天賦的人甚至不需要聽課便能無師自通,也可以預示一個人的人生起點,比如一些人一生下來就是豪門兒女,如何能體驗普通百姓的疾苦。
雖然如此,但我們千萬不能否認努力的效用。
事實上,只要你足夠努力,即便不能跨越階層,也能讓你成為自己這個階層的佼佼者。
直接將自己與世界上的所有人相比較是毫無意義的,你永遠也比不過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那些名流。
在任何時候,你都應當明確自己身處何種環(huán)境,需要用什么樣的付出去換取幸福。
對于同一起跑線的人來說,能超越別人的唯一途徑就是努力再努力。
沒有所謂的天賦沒有優(yōu)秀的家境,要完成“人上人”的逆襲,就要牢記這三個底層邏輯。
孔子云:學無止境。
學習能力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能力,從小時候的蹣跚學步、說話吃飯,這些基本技能的學習讓人得以自己獨立生存。
整個學生時代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認識著這個世界,鍛煉著自己的能力,而踏入社會之后,很多人都停止了學習。
畢竟學習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很多人覺得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而有了收入,再學習就是浪費時間。
再言之,其實很多人都不是自愿學習的,而是現(xiàn)如今的社會對于知識儲備以及學歷有了一定的硬性要求。
可學習能讓人收獲頗豐,從專業(yè)技能上來說,沒有人敢說自己是行業(yè)領域的第一。
不管當下的你有多么優(yōu)秀,只要你停止學習,早晚會被人超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行各業(yè)都有改變的可能,順應時代的突破自然需要人去完成。
從精神層面上來說,學習能讓自己更有獲得感,能對于整個世界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讀書能陶冶情操,洗滌靈魂。
人的感情力量是十分強大的,當然這種力量的效果有正負之分,正向效果好比以理想和追求為信念去努力上進,負面效果則是人在感性時容易縱容自己。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理智在不少時間段都是控制不了身體的,小一點的比如賴床、拖沓等等,大一點的便是不愿努力、成天躺平。
當一個人開始自律,那么他就已經(jīng)超越了身邊百分之八十的人。
自律需要的不僅是堅持下去的勇氣,還有強大的自控能力,也就是能讓理智作為主導,讓自己不會感情用事,不會在舒適的時候縱容自己。
自律的內(nèi)容很多很多,能做的也有方方面面,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早睡早起、按時吃飯、定期鍛煉等等,可以是工作學習上的自我管控,勞逸結合的同時有一個自我的詳細規(guī)劃。
絕大多數(shù)人都樂于當一個計劃者而不是執(zhí)行者,雖然計劃很詳盡,可執(zhí)行起來卻在不斷降低標準。
冷靜是為人處世時的重要心理狀態(tài),沒有冷靜的心理就做不出完美的決定。
感情用事帶來的是不必要的嚴重后果,為圖一時之快而導致嚴重后果的行為不計其數(shù)。
感情用事,隨性而為的人往往難以超越別人,偏偏這就是不少人的毛病,急性子、不冷靜,后果就是自食其果。
為人處世沉得住氣,這是一種優(yōu)勢性格。
無論面對什么事都不會自亂陣腳,對于自己的發(fā)展和未來的路途有著明確而清晰的認知,不會因為突發(fā)狀況而心煩意亂,更能以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的壓力。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初入社會的人,需要自給自足的能力,需要積攢經(jīng)驗以此完成自我沉淀,也就是先追求自我的橫向發(fā)展,再去追求縱向的提升。
沒有服眾的工作能力,就難以往上升職加薪。吃苦耐勞是一種品質(zhì),更是一種必經(jīng)之路,這就是人生路上必然要有的阻礙一樣。
人人都想成為“人上人”,就好比無數(shù)人都在做著“中一千萬大獎”的純屬大夢一般,但即便是這種看似不切實際的夢,卻也有真的成真的那一天。
可一些人停留在幻想層面而在現(xiàn)實中繼續(xù)躺平,一些人則以提升自己為目標,雖然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人上人”,卻也在一點點完善自己。
想要逆襲想要讓自己強大起來,只要有這個信念就已經(jīng)超越了一半的人。
若想再超越百分之三十,就需要你踏出第一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規(guī)劃去付出實際行動,若你能堅持下去,你就能完成這場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