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考研826+613參考書及備考經驗
、關于擇校和定專業(yè)。
(1)*選擇該院校該專業(yè)考研的原因及考慮到的因素。
我選擇考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的原因很簡單,大學是德語專業(yè),語言基礎還可以,再加上又對文學非常感興趣,而北大的826德語語言文學這門專業(yè)課考察的基本上就是文學知識和語言能力。我本身也有一定的漢語言的基礎,大學期間雖然沒有修雙學位,但是出于興趣蹭過大部分漢語言的課,因此另外一門綜合考試613也比較適合我。出于以上這些因素的考慮,所以決定冒險嘗試考北京大學的德語語言文學。
(2)*該院校該專業(yè)考研報錄情況介紹、考研難度分析。
每年的報名人數沒有具體統(tǒng)計數字,但是德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大概是招4個(含2個推免),也就是說基本上每年錄2個。其實報錄比參考價值也并不大,因為大家也不清楚對手是什么水平,而且北大的專業(yè)課不管是文學還是綜合考試,題都出的比較中規(guī)中矩。每年的進面分數也幾乎和國家線持平,所以大家如果覺得自己基礎還不錯,又想在德語文學領域深耕的話,北大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擇。
2、初試經驗
(1)考研英語
關于英語一能找到的資料非常多,但我不建議花費大量時間用來聽網課。首先應該是背單詞,在8月份之前至少把考研英語的單詞全部過一遍,然后最晚8月份開始刷真題,真題每一套都要記時間來刷,可以先跳過作文部分。真題做完之后的復盤也很重要,我一般一周做兩套真題,一天用來做題,另外兩天用于復盤。復盤的時候對照答案,將每一篇閱讀都翻譯出來,做的時候劃出看不懂的長難句,然后看答案的時候著重分析這幾個句子。然后大概做到十一月份,可以開始再背一遍單詞,同時繼續(xù)做真題。我作文12月份才開始,首先花幾天時間聽了一遍網上的課程,抄了幾套可以直接拿來套用的模板,然后就開始保持每天一篇自己套用模板寫真題的作文,大概堅持了十天左右,基本上形成了我自己的寫作模板,考場上直接套用即可。
(2)考研政治
因為我是文科生,所以政治幾乎也沒有聽過網課。如果備考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先聽課然后配套著1000題來做。我直接做的1000題,考前大概刷了2遍,然后做了一些配套的模擬卷。今年的模擬卷押題方向都有點兒偏,所以感覺還是夯實基礎比較重要吧。大概從十月底開始要關注時政熱點,因為大家的時政積累很多只來自于模擬卷里面的題,所以如果自己時間充裕的話,可以自己補充熱點。
(3)826德語語言文學
這一門考查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文學史和翻譯。我基本上用吳涵志的《德國文學簡史》配套余匡復的《德國文學史》,10月份之前看完了余匡復的《德國文學史》,重點是上冊,然后對照著吳涵志的德語版本劃出每一個時期和流派的重點,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我還搜集了各類學校名詞解釋,最后對照著五卷本的《德國文學史》進行總結和補充??记皟芍芗芯M行專業(yè)課的背誦。翻譯就是要保持每天一篇漢譯德或者德譯漢來練手,然后對照著答案拓展詞匯。
(4)613綜合考試
綜合考試的大部分內容我在本科階段學過,所以這部分復習起來比較輕松,主要就是看書加上考前一個月的沖刺背誦。中國文學史部分主要是古代文學和現當代。當時看了袁行霈的《古代文學史》四卷本,這本書條理比較清楚,還有錢理群的《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本書挑重點內容把握。世界文學主要分外國文學還有東方文學,外國文學方面過了一遍馬工程教材的《外國文學史》,東方文學看了李明濱的《世界文學簡史》和張德明的《世界文學史》。最后一個月集中背誦之前整理和搜集的材料,過了一遍《現代漢語》黃廖版和《古代漢語》郭錫良版,然后還剩一周左右重點背了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的知識點和名詞解釋,因為語言學對我來說短時記憶比較重要。如果備考時間比較長,比如從三四月開始準備的話,建議可以先閱讀一些文學史中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因為我大學期間一直在讀各類作品,所以再從文學史中回憶起來印象會比較深刻。
(5)專業(yè)課參考書目:
《德國文學簡史》吳涵志,《德國文學史》余匡復,《德國文學史五卷本》范大燦,《現代漢語》黃廖版,《古代漢語》郭錫良,《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世界文學簡史》李明濱,《世界文學史》張德明
3、復試經驗
復試今年是3進2。我的具體準備分為了兩個部分,一是重新背了一遍《德國文學簡史》中的重點內容,梳理了大概的脈絡,用德語自己復述每個時期的特點還有代表作家和代表作的內容,二是在知網上面看了一些老師的學術論文,尋找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尤其是感興趣的階段和想研究的作家作品,做了一些深入的閱讀和整理。最后復試也是比較偏重基礎知識,所以還是踏踏實實學更重要。
4、給學弟學妹的建議、鼓勵。
我覺得在考研之前還是應該先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尋找適合自己的領域。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那就尋找感興趣的領域。因為不管是讀研還是就業(yè),拿到入場券也只是一個開始,以后的路還很漫長。
考研是一場持久戰(zhàn),在沒有結束之前都不要輕言放棄。每年都有很多考前棄考或者復習到10月份之后覺得無望放棄的人。我在備考期間也一度陷入焦慮,但我覺得對抗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繼續(xù)學下去。因為備考文學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快樂的過程,我可以看很多的書,每天的思緒跟著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飛揚,疲倦但又很充實。希望學弟學妹們也可以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一定能收獲春天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