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史傳(26)手取川合戰(zhàn)

本愿寺戰(zhàn)爭陷入僵局之后,織田信長決心打擊給本愿寺提供巨大幫助的雜賀眾,便派出軍隊攻打雜賀。此時織田軍的人數(shù)約有十余萬,兵分兩路進軍,而與織田家敵對的雜賀眾的人數(shù)并不多。
以鈴木孫一為首的雜賀眾明顯是經(jīng)??葱侣剤蠹埖模阝從緦O一的指揮下,雜賀眾模仿長筱合戰(zhàn)時的織田軍在小雜賀川畔修筑了柵欄,并部署了大量的鐵炮??椞镘娫诙蛇^小雜賀川時遭到了雜賀眾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
武田勝賴表示很爽,你織田信長也有今天。
不過,由織田信忠率領(lǐng)的另一路軍隊卻順利擊敗了雜賀眾,最終雜賀眾只得向信長投降,承諾不再支援本愿寺,信長便赦免了他們。
在此期間,前關(guān)白近衛(wèi)前久的兒子明丸舉行了元服禮(成人禮),織田信長在歸陣京都后親自主持這次典禮,為明丸加冠,并下賜“信”字,取名為近衛(wèi)信基。此前近衛(wèi)家僅從足利家拜領(lǐng)過名字,信長的這個做法,說明他已經(jīng)獲得了和曾經(jīng)的足利家同等的地位了。
然而,當下的局勢依舊不容小覷,在近衛(wèi)信基元服禮的次月,信長便下令讓柴田勝家率領(lǐng)北陸織田軍進軍加賀國。為了增援柴田軍,信長還加派了瀧川一益、羽柴秀吉、丹羽長秀、齋藤利治等將率軍前去,總兵力達到四萬八千人。
之所以進軍加賀國,是為了對抗在前一年入侵能登國的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越后長尾家出身的武將,從小在寺院里出家。父親長尾為景去世后,由于哥哥長尾晴景體弱多病,十五歲的上杉謙信為了保護哥哥,穿著鎧甲參加了父親的葬禮。后來上杉謙信先后繼承了越后長尾家、山內(nèi)上杉家,因為他的法號為“謙信”,所以才稱其為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山內(nèi)上杉家的根據(jù)地不在越后國,而在關(guān)東。只是北條家興起以后,山內(nèi)上杉家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只能逃到越后國依附長尾家。所以當上杉謙信繼承山內(nèi)上杉家以后,如何回到關(guān)東便是他的頭等大事。
可是,北條家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北條家的盟友武田信玄也經(jīng)常在謙信出兵關(guān)東時搞事情,所以上杉謙信收復關(guān)東的愿望一直都只停留在愿望階段。為了懲罰背叛者,上杉謙信曾將在小田城俘虜?shù)臄橙恕傩找詷O低的價格作為奴隸售賣。由于上杉謙信繼承的越后國實際上十分貧瘠,而關(guān)東也成為了他人的領(lǐng)地,所以每次當糧食收成不好的時候,上杉謙信都會秉承大義帶著越后的軍隊南下關(guān)東搶糧食。
對于越后國的豪強、百姓來說,上杉謙信或許是個好君主,但是對于關(guān)東豪強、百姓來說,上杉謙信是一個災難。
在織田信長奪取美濃國以前,齋藤龍興曾與武田信玄結(jié)盟,所以上杉謙信便和織田信長搭上了線,謙信甚至表示自己沒有兒子,提出讓信長的兒子入嗣上杉家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不過,信長卻沒有對上杉謙信的邀請做出回應。
后來由于織田信長崛起,武田信玄便拋棄了齋藤龍興,轉(zhuǎn)而與織田信長交好,信長便同上杉家斷了聯(lián)系。因為這件事,今川氏真還曾向武田信玄表示過抗議。
三方原合戰(zhàn)以前,信長為了調(diào)停當時仍然是盟友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戰(zhàn)爭,與將軍足利義昭一同介入此事。只是信長還在為武田家的和平盡心盡力時,武田信玄卻突然背盟來襲,信長氣得直接和謙信說即便是世界末日也不會原諒武田家。
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武田信玄和一向一揆,兩人從這開始又好上了。
隨著織田信長平定越前一向一揆,織田家與上杉家便圍繞著北陸展開了爭霸。本愿寺為了對付信長,主動與上杉謙信和談,而武田勝賴也在足利義昭的介入下同上杉家議和,這讓上杉謙信騰出手對付織田信長,開始了在北陸的擴張。
上杉謙信在平定越中國后,便進軍能登國,包圍了七尾城。七尾城是能登國守護畠山家的根據(jù)地,能登畠山家在戰(zhàn)國時代前中期還算具備一定實力,然而堅挺了幾十年,到這個時候也已經(jīng)快不行了。天正二年(1574年)時,家督畠山義慶被家臣長續(xù)連毒殺,長續(xù)連擁立了畠山義慶年幼的兒子春王丸繼位,把控了大權(quán)。
長續(xù)連是親織田家的一方,所以能登畠山家內(nèi)反對長續(xù)連的人們便投靠了上杉謙信。
七尾城被上杉謙信包圍以后,城內(nèi)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瘟疫,包括家督春王丸在內(nèi)的許多守軍都不幸染病身亡,擔心守軍被清零的反對派便趁機發(fā)動兵變,殺死長氏一族開城投降了上杉家。
此時的織田軍正停留在加賀國,猶豫著要不要救援七尾城。由于羽柴秀吉與柴田勝家不和,秀吉擅自率領(lǐng)軍隊離開加賀國返回了領(lǐng)地,此舉惹得信長大怒。
秀吉不愿意進軍是有道理的,織田家在北陸的根基太淺,情報收集能力較弱,停留在加賀國的織田軍根本不知道周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情況。為了探清情報,柴田勝家命令斥候外出探察,結(jié)果當斥候返回時,帶回了一個重磅消息。
七尾城已經(jīng)陷落,上杉謙信正率軍朝著加賀國而來。
雖然柴田勝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依然驚訝無比,下令全軍后撤。在織田軍撤退之時,上杉謙信在手取川(湊川)追上了正在渡河的織田軍殿后部隊,取得大勝。上杉謙信在事后甚至表示織田軍太不經(jīng)打了,上杉家上洛指日可待。
那么,事實的真相如何呢?
實際上,在織田家相關(guān)的史料里,根本沒有記載過這次戰(zhàn)役。太田牛一這么八卦的人在《信長公記》里也只是提到織田軍在加賀國燒殺一番就返回領(lǐng)地了,壓根就沒上杉謙信什么事。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織田軍的殿后部隊,就是進軍加賀國時的前鋒部隊,前文多次提到過,這種部隊有個俗稱,就是“炮灰”。因為這些部隊大都是由領(lǐng)地在邊境的國人派出的,這些人本來就是墻頭草兩邊倒,很多人都是在織田軍進軍途中半路投誠的,就算死再多也不心疼。
也就是說,嚴格來說他們甚至都不能算是織田軍。
織田軍的主力并沒有受損,但是畢竟上杉謙信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柴田勝家不敢大意輕敵,在加賀國南部加固了幾座城池的防御,作為防御敵人的橋頭堡。
其實柴田勝家大可不必,因為上杉謙信在手取川合戰(zhàn)以后根本就沒有再向西邁進一步,而是專心消化新占領(lǐng)的越中國、能登國等地。也不是說上杉謙信對加賀國沒想法,實在是沒辦法一口吃成個胖子。
凱旋返回越后國的途中,上杉謙信以通敵的罪名處死了老臣兼猛將柿崎景家。從這可以看出,上杉家的內(nèi)部其實并不穩(wěn)定,哪有什么余力上洛。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手取川合戰(zhàn)的最大影響并不在北陸。就好像三方原合戰(zhàn)時,武田信玄的大聲坑了足利義昭一樣,手取川合戰(zhàn)的取勝同樣也坑了一個人。
那就是前幾年被織田信長赦免的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自從投降以后,便在原田直政麾下效力。原田直政戰(zhàn)死后,又加入了佐久間信盛的軍隊包圍本愿寺。
然而,松永久秀對信長卻沒有什么好感。在織田信長看來,自己赦免松永久秀已經(jīng)是破天荒的恩惠了,松永久秀卻想要更多。再加上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多聞山城被信長拆除,許多建材被信長用來修筑織田家的城池,更是讓松永久秀氣得牙齒癢癢。
敢情信長這包工頭是看上我家的石頭了?
上杉謙信在北陸攻打七尾城期間,織田信長將大部分兵力抽調(diào)至越前國,剩余的兵力又在大坂與本愿寺對峙,畿內(nèi)實際上處于兵力空虛的狀態(tài),所以松永久秀便再次舉兵謀反。
因為信長正準備與毛利家開戰(zhàn),并不想多線作戰(zhàn),便派使者去勸降松永久秀,可是松永久秀、久通父子卻非常果斷地拒絕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松永久秀到底是怎么想的。
因為松永家的背叛,信長下令處死松永家的兩個人質(zhì)。這兩人都是松永久通的兒子、久秀的孫子,此時不過十二三歲而已。二人和殘暴的松永久通不同,性格十分溫和,居住在近江國的佐久間家勝家中,非常受到織田家家臣的喜愛。
負責把哥倆帶進京都處刑的是京都所司代村井貞勝。村井貞勝憐憫這哥倆,便安撫二人說不要擔心,自己明日會前往大內(nèi)請求天皇出面赦免他們。
哥倆知道這么做村井貞勝必然會觸怒信長,不愿意讓村井貞勝冒風險,執(zhí)意赴死。
村井貞勝無奈,便拿來筆墨紙硯,說:“至少也給父母兄弟留些什么話吧?”
兄弟倆搖了搖頭:“事已至此,說什么也沒有意義。”
畢竟松永家和自己,哪個先死翹翹都不一定。
最后,兄弟倆在紙上寫下一句話:“長久以來承蒙關(guān)照,不勝感激?!彪S后囑托村井貞勝將這封信交給佐久間家勝,便慷慨赴死。
兄弟倆雖然只是孩子,但是在那個亂世之中,也只是松永家可有可無的棄子而已,著實可憐。
不久后,松永久秀在信貴山城的本丸放火,與兒子松永久通一同自盡而死。松永久秀自盡的那天為天正五年(1577年)十月十日,在十年前的同一天,松永久秀率軍燒毀了奈良的東大寺。
很多人都說松永久秀之死是報應,是天罰。但是自盡的日子是久秀自己選的,或許他只是想贖罪,贖為了一己私利拋棄了兩個孫子的罪??墒牵捎谰眯阕约河趾螄L不是棄子呢?
不知道他死前有沒有痛罵一番那個“上杉家上洛指日可待”的上杉謙信。
織田信長史傳(26)手取川合戰(zhàn)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