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張K里,為什么只有紅桃K上的人物沒有胡子
大家都打過撲克吧。除了周邊類的特制紙牌,經(jīng)典撲克里J、Q和K上的圖案是12個宮廷人物。
當然,從點數(shù)上來說,它們也都是所謂的大牌。但牌上到底是誰的形象呢?都鐸時代令人生畏的、浮夸君主嗎?或者只是歷代皇室成員的概括形象?
如果某張老K的原型是亨利八世,那當我們抽到它時,是不是會忍不住為他配上臺詞"把他的頭砍掉!"。但大概率上,我們無法把撲克形象與歷史人物對應(yīng)起來。
"從歷史上看,撲克從來沒有任何官方的標準,也不是以真人為原型的設(shè)計的圖案。"資深BoardGameGeek評測員EndersGame(他要求我們不透露他的真實姓名)在郵件采訪中解釋道。"最初,宮廷紙牌僅反映了歐洲王室宮廷中常見的一些服裝和配飾。"
當然,這并不是說,紙牌里就不會出現(xiàn)一個真正的國王。歷史上的卡牌設(shè)計師與商人,也充滿了奇思妙想。(帶圖撲克出現(xiàn)在歐洲15世紀中葉——原始在撲克牌流行了幾個世紀之后)。據(jù)說,16世紀法國和英國的卡牌上,4張K經(jīng)常使用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圣經(jīng)中的大衛(wèi)王和查理曼大帝的經(jīng)典形象——代表希臘、羅馬、猶太人和法蘭克人四大帝國。
Q上常有雅典娜女神和圣經(jīng)中雅各布的妻子拉結(jié)等女士。許多西班牙和德國的牌組在歷史上都摒棄了女王,而采用了單獨的全男性人物包。
"在16世紀末的法國,有一個短暫的趨勢,將名人或文學(xué)人物分配給特定的宮廷卡。"EndersGame指出。"但從來沒有任何普遍接受的標準,地區(qū)和印刷商反映了各自的偏好。盡管其中一些流傳到了現(xiàn)在。"
如果說,根據(jù)EndersGame的說法,在撲克牌上的國王和王后僅是一個概念上的形象。
那么,那么紙牌上顯示出的個人特征有意義嗎?比如說,紅桃K是唯一沒有胡子的國王?非也非也:專家認為,他原本確實有胡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復(fù)制者弄丟了。
https://history.howstuffworks.com/history-vs-myth/kings-queens-and-jacks-playing-cards-real-peopl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