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對嘯鷹——卡朗唐之戰(zhàn)

卡朗唐

解放時間:1944年6月12日
部署單位:
美軍
第101空降師第501傘兵團
第101空降師第502傘兵團
第101空降師第506傘兵團
第101空降師第327機降步兵團
第2裝甲師
第2裝甲師第14裝甲野戰(zhàn)炮兵營
德軍
第六傘兵團,第91步兵師
第17重武器營
武裝黨衛(wèi)軍第38裝甲團,黨衛(wèi)軍第十七“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
從地理上來講,卡朗坦是科唐坦半島南部的關(guān)鍵點,因為鐵路網(wǎng)(特別是巴黎-瑟堡線)和卡瓦多斯和科唐坦之間的公路就在這里經(jīng)過。 如果杜芙(douve)河上的橋梁被敵人摧毀或控制,則這兩個區(qū)段之間的第一個交叉點位于卡倫坦。 如果盟軍在D日的首要任務(wù)是確保在科唐坦中扎實的橋頭堡,那么緊隨其后的便是對卡朗唐的占領(lǐng)。
卡朗唐在1944年6月6日凌晨4:30遭到盟軍轟炸:這次空襲主要針對該地區(qū)的橋梁和鐵路。 1944年6月6日晚上,盡管德國人從卡朗坦到布魯什維爾(Brucheville)進行了大膽的反擊(事實證明沒有成功),但第501傘兵團(第101空降師)的美國傘兵卻在杜邦(Carvenan)北部的杜芙河上控制了除了國道13號公路的幾座橋 。 到6日9日為止,這些傘兵仍然在為D日的混亂空投而重新集結(jié):同時,他們負責(zé)確保杜夫河上的所有通道的安全,以確保美軍第4步兵師向科唐坦半島西部和北部進軍的行動自由。同樣為傘兵的第6傘兵團(隸屬于第91步兵師PS:也有資料寫作第91空軍野戰(zhàn)師)準(zhǔn)備對卡朗唐進行防御。
美軍計劃于1944年6月10日凌晨同時發(fā)起三個方向的突擊:第501傘兵團(PIR)和第327機降步兵團(GIR)必須全面進攻卡朗坦。 從502PIR必須從北向南沿著13號國道進攻,而506PIR則負責(zé)從西部繞過卡朗坦,然后從西南進攻。

在進行了重要的火炮準(zhǔn)備后,傘兵于6月10日(星期六)午夜過后不久開始行動。羅伯特·G·科爾中校指揮的第502團3營順著N13號國道向南部前進,由于其路線的一部分是穿越沼澤地,因此遭到了敵方炮兵的猛烈射擊。他的部下在第二座橋上遭遇了88炮。同時,科爾命令營情報官拉爾夫·B·格豪夫中尉越過杜夫河偵察德軍。在火炮的支持下,偵察巡邏隊成功到達被比利時門阻擋的第四座橋梁。雖然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破障,但橋梁一次只能有一名士兵穿過。敵軍發(fā)現(xiàn)后向其開火,炮彈在附近爆炸,巡邏隊只好撤退。他們于早上5:30回到3營。格豪夫中尉報告說,他已被命令去執(zhí)行任務(wù),前往距第四座橋以南約400米處的一個大樹籬和農(nóng)舍中。他認為,德軍依靠這些建筑物和植被來控制該地區(qū)。從中午到下午4點,第3營在德國火炮的不斷火力下前進到了第四座橋。傘兵匍匐前進,以盡可能避免被機槍,狙擊手和彈片打中,最終仍然損失慘重。突然,在晚上11:30,一架斯圖卡轟炸機出現(xiàn)在天空中,并在道路上方發(fā)射了照明彈:第二架斯圖卡隨即襲擊該地區(qū),炸死了近30名士兵。由Ivan R. Hershner上尉率領(lǐng)的I連由于損傷巨大而無法戰(zhàn)斗。 6月10日午夜,第502PIR第3營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部隊??ɡ侍挂员钡?3號國道的道路被稱為“紫心路”:紫心勛章,頒發(fā)給戰(zhàn)斗中受傷的美國士兵的勛章。

同時,由喬治·S·威爾上校指揮的第327機降步兵團前進至卡朗坦東北,和501團一起開始迂回,這一動作持續(xù)了6月10日一天。 327團的第1和第2營停止前進,并在午夜前不久在13國道兩側(cè)占領(lǐng)了陣地,第3營(同由屬于401 GIR第1營)等占據(jù)了卡朗坦的水渠——小鎮(zhèn)的大門。
6月11日(星期日)午夜過后不久,第502團3營的余部通過第4座橋的破口滲透進來,并奔向河對岸,H連和G連打頭,德軍炮彈的騷擾仍在繼續(xù)。黎明時分,巡邏隊被派往格豪夫中尉認定是德軍火力點的農(nóng)舍:他們立即被德軍機槍壓制了??茽柹闲R笈诒峁┗鹆χг绹呐诨馃o法壓制住敵軍的位置,機槍繼續(xù)射擊美軍傘兵,傘兵被壓制在近距離上且無法撤退,科爾別無選擇,只能率領(lǐng)部隊突擊他面前300米處的農(nóng)舍和樹籬墻,上好刺刀,發(fā)射煙霧槍榴彈,他吹響哨子發(fā)起對敵人陣地的攻擊:20名傘兵越過山頂,緊接著是副手約翰·P·斯托卡少校率領(lǐng)的50人。德軍放棄了農(nóng)場,躲進周圍樹籬的戰(zhàn)壕中,美國傘兵在這里追上了他們。由于害怕敵人眾多,科爾(正在農(nóng)舍中建立指揮所)希望得到帕特里克·卡西迪中校的第1營的幫助,前來支援路堤。在德軍迫擊炮的炮擊下。他設(shè)法加強了第3營的先頭部隊:弗雷德 A 漢考克上尉指揮的C連。漢考克部署在第3營防御陣地左翼,農(nóng)場和道路之間的菜園子里。C連的身后是A連,位于防御陣地的第二線。



雙方在中午達成了兩個小時的休戰(zhàn)協(xié)議,將傷員從戰(zhàn)區(qū)撤離,但交火不久后恢復(fù),德軍對第三營的陣地發(fā)動了多次攻擊。在這些可怕的攻擊之中,指揮一支傘兵小隊的梅爾文·莫頓·斯普魯埃爾中尉(D日,他是第377空降野戰(zhàn)炮兵營的前進炮兵觀察員,現(xiàn)在擔(dān)任排長)在白菜園遭到猛烈攻擊。下午6:30,其中一次反擊將傘兵推回杜夫河,迫使?fàn)I長赫爾要求炮兵幾乎是在往自己頭上開炮。這個絕望中的選擇導(dǎo)致的五分鐘炮火,造成了他的部下死在美國自己的炮彈下,但是卻阻止了德國人奪回第四座橋梁。傍晚第六傘兵團的德國傘兵精疲力竭,彈藥耗盡。德·海德少校特命令他的部下乘著夜色撤退到卡朗坦南部,只在留了一小隊人馬做后衛(wèi)以盡可能遲滯美國人的進軍。6月11日至12日晚上,德國空軍送來的彈藥箱姍姍來遲,落在在卡倫坦以南11公里處。當(dāng)天晚上,武裝黨衛(wèi)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第一批部隊(由黨衛(wèi)軍奧伯菲勒·沃納·奧斯滕多夫指揮)到達了卡朗唐南部。

另外一邊,羅伯特·辛克上校指揮的第506團在夜間向卡朗坦西南方向前進。第二營由中校羅伯特·L·斯特耶爾中校率領(lǐng),到達第30號標(biāo)記點,這是拉比洛涅里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在佩里斯公路上的移動標(biāo)記點,距離卡朗坦中心約500米,之后他們沿著這條小路向村莊進發(fā),并于6月12日凌晨5點左右到達拉比洛涅里村:第1營進行防御,而第2營則布置在朝東北的進攻出發(fā)點上。 501團在夜間通過其南部繞過卡朗坦,并朝30號點前進,以便能在佩里斯公路上提供掩護。早上6點,第506傘兵團第2營與第327機降步兵團第3營同時發(fā)動了進攻。美軍遭遇來自第6傘兵團后衛(wèi)部隊的零星抵抗,但機槍射擊和迫擊炮彈遲滯了他們進攻的步伐。與此同時第506團1營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以營救其團指揮官的指揮所:辛克上校的團部實際上是在夜間潛入到敵人戰(zhàn)線的后方,結(jié)果被德軍包圍。傘兵們迅速設(shè)法將他們的指揮官解救出來。 501傘兵團從早上6.30開始便進入掩護陣地,這也陷入了激烈的戰(zhàn)斗:德國人試圖越過美國傘兵的陣地,并采取行動用猛烈的火力將敵人牽制住。I連的中尉羅伯特·R·哈里森中尉沿著一條小徑同兩個偵察兵一起進行滲透,在僅距敵人機槍僅25米的位置被德國人發(fā)現(xiàn),他們在掩體的掩護下活了下來,哈里森中尉要求炮火提供支援,但同時也可能被美軍自己的炮彈炸死。他的兩個偵察兵受傷,中尉交替掩護他們撤退,接著又返回之前偵察的位置。彈幕開始覆蓋,德軍被迫撤退。
在對卡朗坦發(fā)起進攻的一小時零三十分鐘后,第506團2營和第327團3營在城鎮(zhèn)中心會師,開始了費力的清理殘余敵軍的工作。 雖然卡朗坦已經(jīng)被解放,但仍然面臨近在咫尺的危險。 下午,傘兵便確認了SS17裝甲擲彈兵師增援的存在,第501團和506團被部署到卡朗坦西南。 盟軍航空兵不斷騷擾黨衛(wèi)軍,為了在空襲下自保,德軍幾乎被迫把自己埋到土里。 他們用迫擊炮和榴彈炮減慢美軍的前進速度一直到天黑。

944年6月13日,星期一,黎明時分,德國人發(fā)起反擊以奪回卡朗坦,試圖突破美國的防線。黨衛(wèi)軍第37裝甲擲彈兵團的兩個營負責(zé)進攻,第六傘兵團3營和黨衛(wèi)軍第17裝甲提供掩護。在此期猛烈進攻的重壓之下,美軍受盡苦頭,戰(zhàn)線逐漸后撤,尤其是在第501團防御的側(cè)翼上。 第506團防御的右翼也遭到猛烈攻擊,D連和F連撤離。 E連由理查德·溫特斯中尉指揮,被部署到鐵路附近的杜維爾(Douville)小村莊進行防御,并將陣地牢牢掌握在手上。502團的2營立即趕往支援:盡管德國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但頑強抵抗阻止了美軍的崩潰,美軍的左翼距卡倫朗僅剩500米。
第二天下午,在羅斯準(zhǔn)將的指揮下,美軍在卡倫坦方向部署了第2裝甲師的謝爾曼坦克(屬于第66裝甲團),以加強陣地。此時天空下起雨來。 坦克在兩點發(fā)動進攻,一部分進攻Beaupte,另一部分朝進攻Périers。 它們得到第14裝甲野戰(zhàn)炮兵營的大炮的支持,并獲準(zhǔn)在清晨將德軍往前線推回到一公里之外。 這些坦克救了許多傘兵,有些部隊正被德軍包圍,例如502團F連。 1944年6月13日晚上,在稱為“血腥河谷Bloody Gulch”的戰(zhàn)斗之后的日子里仍不定期遭到德軍火炮轟炸,但卡朗唐鎮(zhèn)絕對是德軍無法企及的地方。


1944年6月15日,在共和廣場上,參加卡朗唐戰(zhàn)役的各團團長,約翰·米迦勒(第502PIR),約翰·約翰遜(第501PIR),鮑勃·辛克(第506PIR)和“Bud” 哈珀(327/ 401)在準(zhǔn)將麥克斯韋·泰勒(Maxwell Taylor)主持下被授予銀星勛章。 6月20日和6月23日再次舉行了授勛儀式。 此時,德軍突然向卡朗坦開火:平民和士兵受到彈片的傷害,報道稱約有50人傷亡。 丹尼爾·萊斯尼(Danielle Laisney)是一名3歲的諾曼孩子,與家人一起參加了表彰典禮,在被場景感動之后幾分鐘就被炮彈炸死了。
因為在卡朗坦發(fā)起的刺刀沖鋒,赫爾(已晉升為上校)被提議授予榮譽勛章——美國最高榮譽的軍事勛章。 然而,他再也沒有機會佩戴到了,他于1944年9月18日在市場花園行動中陣亡。(完)
文本譯自
https://www.dday-overlord.com/en/battle-of-normandy/cities/manche/carentan
照片及地圖來源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出版的《Utah Beach to Cherbo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