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和衰
哀和衰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 喜者,笑哈哈。 哀者,如其字。 身上披麻戴孝,口里哭天搶地,如喪考妣。 口加衣為哀。 哀的場合,多為逝者歸西。 古時重孝道,賈母去世,整了幾個月的喪禮,《陳情表》作者李密為祖母守孝三年。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不淫,恐怕無后。 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什么《孔雀東南飛》里面劉蘭芝與焦仲卿要殉情了。 因為古代很愚孝。 24孝里面,有割肉為母親治病的,有怕夏天的蚊子吸自己母親的血,自己先去喂蚊子的。有用自己的身體把冬天的冰給暖化了,捉魚給自己母親吃的。 妥妥的智障,難道孝順了,腦子也被收了嗎,就不能走一些能解決問題的路徑? 一看就很窮,抓不起藥,買不起蚊香,沒長手錘冰。腦子都被收了,窮也是應(yīng)該的。 古代是一個慢節(jié)奏的社會,死一個人是天大的事情,所以不管窮與富,葬禮都會辦得極其的長且隆重。今天快節(jié)奏的社會,打工人家里有人過世了,連請假的時間也許都不被允許,連哀傷的時間都沒有。 鄉(xiāng)下的葬禮可能還能夠連續(xù)一個七天,城里的直接一把火燒了完事了。 我們連生死這樣的大事上都減之又減。 自然也難體會古代披麻戴孝穿的一片白的人群,專門為葬禮而制作的哀歌,有多么的看重生死。 既生之則必死,既來之則安之。 我們連生死這樣的問題都要去用忙碌來麻痹自己。 自然也就沒有了古人思索的深度。 一個哀字,再現(xiàn)了古時葬禮隆重的場景。也再現(xiàn)了,人在自然力下的無奈。嘴里嚎啕大哭送死者,身上披麻戴孝一片白。 哀傷是一種主觀的感性情緒。 衰字就更有意思了。 衰老是一種必然事件,是一種客觀無法逆轉(zhuǎn)的存在。 哪怕物質(zhì)生活更好的今天,很多人都熱衷于凍齡,你也沒法永遠凍在18歲。 時間的流逝自然會使萬物衰老。 而哀與衰之間只有一橫之差, 這一橫是自然之力,封住那些嚎啕大哭的口,別吵著造物睡覺,跟沒見過世面一樣。 衰難道不是理所應(yīng)當?shù)膯幔?此為哀和衰。 絕了,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