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未可CEO茹憶:利用多模態(tài)融合交互,打造AR眼鏡“科技潮牌”

摘要:年輕人代表著時代的未來,代表著潮流文化。李未可科技在推出Meta Lens同時,也提出了“科技潮牌”的概念。
茹憶,李未可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EO,前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硬件終端總經理、天貓精靈產品總經理、前小米電視合伙人及副總裁。從0-1參與研發(fā)了三代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是中國大陸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機開發(fā)者之一。
去年5月,李未可科技發(fā)布了AI家族,10月發(fā)布AI+AR增強現(xiàn)實眼鏡Meta Lens S1和Meta Lens S1 Pro,成為國內第一家將ChatGPT模型接入智能AR眼鏡的企業(yè)。其產品應用場景定位于室外,并提出了“科技潮牌”的全新概念。
那么,什么是科技潮牌?數(shù)字人李未可AI家族又會給AR眼鏡帶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VRAR星球對話到了李未可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EO茹憶先生,聽他講述李未可科技的產品理念以及對AR行業(yè)現(xiàn)狀的分析與預測。
由數(shù)字人構建情感聯(lián)接,將AR眼鏡打造成如“賈維斯or薩曼莎”一般的個人助手
2021年,茹憶離開阿里創(chuàng)建了李未可科技公司,同時啟動了數(shù)字人和AR硬件項目。茹憶認為,AI+AR融合的多模態(tài)交互終將替代手機,使AR眼鏡成為下一代重要的智能交互平臺。
因硬件研發(fā)需要一定周期,在初代Meta Lens發(fā)布時,數(shù)字人“李未可”在短視頻平臺短時間內快速突破200萬粉絲,引起了行業(yè)的極大關注。

數(shù)字人李未可
茹憶說道:“人性化交互更容易建立情感聯(lián)接,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數(shù)字人不僅僅是語音助手,更是交互邏輯的升級。就像科幻電影《鋼鐵俠》中的賈維斯,或《Her》中的薩曼莎,它們都是擁有自己的人設、擁有感情的AI。我很期待在未來的李未可AI家族也能如此?!?/p>
實際應用中,Meta Lens是讓李未可AI家族中兩位隨行伙伴,小柯和零下,與用戶進行交互。第一代Meta Lens在視覺上并非在所有場景展示數(shù)字人形象,更多的是語音。其搭載一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和針對室外場景的極致降噪雙MIC陣列,為用戶提供音樂、導航、拍照攝像、心率檢測以及eSIM 網(wǎng)絡支持等多項功能。

茹憶說道:“我們在設計產品時,用戶體驗是第一位的。在室外場景,尤其是騎行時,語音相比手勢更方便。當然,我們也會在未來逐步加入手勢交互以及觸摸板控制等功能,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p>
在被問及純語音交互是否用起來會有尬尷的情況,茹憶表示,通過團隊的調研,他們發(fā)現(xiàn)年輕人更習慣業(yè)更適應使用語音功能。AR眼鏡不是把天貓精靈這樣的語音音箱放到了頭上,而是一個融合了AI模型,能幫助用戶處理很多任務的個人助手。
Meta Lens從騎行場景切入,做深室外場景
如前文提到,在探索應用場景的道路上,李為可的Meta Lens選擇了與市場上大多數(shù)AR眼鏡不同的定位,不是游戲或影視,而是室外。騎行、徒步等室外運動在近些年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已經成為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

李未可是中國國際自行車隊官方合作伙伴
對于AR眼鏡等頭戴式設備來說,其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既使用場景的缺失。而戶外騎行、徒步、通勤、逛街時佩戴太陽鏡,是剛需場景?!癕eta Lens是一款可以直接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的產品。普通用戶不會太多考慮產品有多先進、多智能,他首先考慮的第一件事,一定是這款產品能否幫助他解決問題。否則,他不會用?!比銘涍@樣說道。
從眼鏡到智能眼鏡,正如當年功能機到智能機。AR智能眼鏡是科技行業(yè)的全新分支,不僅需要更精密的加工方式來制造,還需要付出教育市場的成本。但將其使用場景放在一個大家普遍認可且剛需的使用場景下,或將能夠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佩戴李未可AR眼鏡騎行時展示畫面
年輕人的“科技潮牌”
年輕人代表著時代的未來,代表著潮流文化。李未可科技在推出Meta Lens同時,也提出了“科技潮牌”的概念。或許每個人對“潮牌”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但都離不開一個“酷”字。
對此,茹憶這樣說道:“科技本身就是很酷的一件事,挑戰(zhàn)創(chuàng)新的科技更酷。于是我們做出最小的光機方案、做出了世界最輕薄的光學眼鏡。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引領行業(yè)的風潮?!?/p>
Meta Lens造型時尚,如同戶外運動的護目鏡
Meta Lens是全國首個接入ChatGPT的智能眼鏡,李未可科技也是第一個把大模型應用到眼鏡上的團隊?!拔覀兲岢隽颂岢隽硕嗄B(tài)融合交互大模型的概念,嘗試做出之前提到的如賈維斯、薩曼莎一般的AI助手。將最新科技融入產品中,以此帶給用戶更多的便利,這就是我對科技潮牌的定義。”茹憶如是說。

李未可AR眼鏡為用戶打造個人生活助手
若科技巨頭要推出一款新產品,或許要等待市場和技術都相對成熟后才會啟動項目。李未可科技作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反應速度往往比傳統(tǒng)大型企業(yè)更快,可以隨時發(fā)起挑戰(zhàn),快速接受市場反饋,并不斷迭代產品。這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優(yōu)勢所在,也是事實存在的商業(yè)的規(guī)律。
茹憶說道:“某些事遲早要有人去做,為什么能不是我們?我們不會等待大廠有動作再去跟進,而更愿意成為先行的探索者。”

托尼·史塔克的AI助手——賈維斯,圖源:電影《鋼鐵俠》
Apple Vision Pro并不是AR眼鏡的方向
正如前文提到科技巨頭。今年6月初,蘋果發(fā)布混合現(xiàn)實頭顯設備Vision Pro,正式進軍XR市場。CEO蒂姆·庫克表示,移動計算時代已過去,現(xiàn)在是空間計算時代。
對此,茹憶表示,Vision Pro的發(fā)布是在意料之中,但產品成熟度令人震驚,其配置幾乎超越了市面上全部同類產品。不過,雖然蘋果用超清的VST方式做到了虛實結合,但本質上還是VR頭顯,不是AR的方向。

Apple Vision Pro
茹憶說道:“毫無疑問,很多廠商、開發(fā)者都會跟進蘋果。但是,AR眼鏡是朝全天候佩戴的路徑發(fā)展,也是我們致力的技術方向。我相信,蘋果也會選擇這條路徑,不過還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因為目前看來,Vision Pro只是一臺用于室內工作、娛樂輔助設備,不能全天候佩戴。”
蘋果的入局也為李未可科技在相對細分的賽道上帶來了更多機會。AI是李未可團隊沉淀最深的領域,而AR硬件則是落地的平臺。如今,李未可科技的團隊包括產品交互專家、硬件架構專家、AR算法專家、AI科學家、CG美術指導等等,涵蓋了從硬件到軟件,從產品到品牌的各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相互協(xié)調配合的完整產品研發(fā)鏈、以及在各個用戶交互與溝通媒介,圍繞李未可AI數(shù)字人家族,長期打造品牌心智的一致性。

Meta Lens產品參數(shù),圖源:知乎
Meta Lens S1采用Micro LED+雙目衍射光波導的光學方案,同時引入“單機雙目”技術,使用一個光引擎實現(xiàn)雙目顯示,進一步節(jié)省成本。
“我們從室外場景切入,不斷在更輕薄、更舒適的全天候佩戴這條路徑上尋求更新的突破。期望用戶能逐漸從使用到開始享受由AI與AR所帶來的便利?!比銘浾f道。

Meta Lens產品結構圖
利用人工智能,找尋AR最優(yōu)解
如今AI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猶如當年蒸汽機問世和電力發(fā)明之時,儼然開啟了“第四次工業(yè)革命”??v觀人類歷史,任何一種新技術出現(xiàn)都是一把雙刃劍。而大多時候,人們通常會低估其帶來的負面影響。蒸汽機與電力給人類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等諸多問題。茹憶在AI領域深耕多年,也表達了他的看法。

首個通過圖靈測試的AI仿生人:克洛伊,出自游戲《底特律:成為人類》
“我們甚至還不能真正理解人腦的邏輯,所以談人工智能覺醒為時尚早。但AI的負面影響,并不需要它‘覺醒’。假如,由AI控制交通信號燈,將可以改善交通狀況。但如果它的判斷出現(xiàn)錯誤,危害也會很大,將會直接導致引發(fā)事故?!?/p>
茹憶繼續(xù)說道:“然而,每一次技術浪潮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進步,我們不能因為負面影響而阻攔科技的發(fā)展,也不可能阻攔。在應用人工智能的同時,應該更多去理解它。因為只有用了,理解了,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加以控制和限制?!?/p>
茹憶認可AR眼鏡成為日常消費品的理念,也期待數(shù)字人李未可AI家族能成為真正的“賈維斯”。他的愿景如今已初見雛形,在數(shù)字人和硬件產品雙管齊下的戰(zhàn)略下,Meta Lens已走出屬于自己的差異化路線。
不過,由于AR顯示技術限制,目前數(shù)字人逼真的視覺效果尚不能融入眼鏡中。“科技潮牌”能否敲開對AR眼鏡較為偏門的戶外市場,還需等待時間的檢驗。
茹憶說道:“對于創(chuàng)業(yè)團隊來說,最關鍵的在于時機。要在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這很難,因為有太多因素的影響。但不要迷信科技,技術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合適的落地,找到滿足使用場景的最優(yōu)解。這一點,也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產品理念?!?/p>
文/薇仙之爪(文中未標注的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