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小白,靠元宇宙小說獲得有史以來獎金最高的科幻文學大獎
“元宇宙。就是一個人造的新世界,用數(shù)字模擬出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生活、工作。但不同于現(xiàn)實世界你所拘于的空間和身份,人可以擁有更多的可能,某種程度上,嗯……成神。要制造一個世界,那得把現(xiàn)在世界的一部分復刻進去,這就是數(shù)字孿生?!?/span>
“所以,元宇宙里面也會有學校,有山村,有麥田?”
“對。但那都是物質(zhì)層面的孿生,更重要,甚至可以說數(shù)字孿生最重要的標的物,是人?!?/span>
就像房子造好了,是給人住的,只不過現(xiàn)在房子換成了一整個虛擬世界。
“大家都想住精裝房。一個新發(fā)布的游戲,沒有人希望登錄的時候,迎接自己的是一個荒涼的世界。芯片,是一種學習程序,會模擬本體的人格。植入的人多了,就可以模擬出一整個社會。元宇宙這套剛建好的‘毛坯房’,得靠芯片套取出的人的社會,去進行調(diào)教,才能適應人的需要。作為回報,現(xiàn)在貢獻了信息的人們,將來都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元宇宙是為他們定制的‘精裝房’。芯片提供的那套融合了數(shù)字、色彩和形狀的語言系統(tǒng),也是為了讓人們提前適應元宇宙的數(shù)字式溝通。元宇宙真的上線的那天,兩個世界,就能無縫銜接。我們,所有植入了芯片的人,也就成了真正的‘兩棲人’了。”
——《卞和與玉》
這是中篇科幻小說《卞和與玉》關于元宇宙的解釋。故事設定在一個元宇宙已經(jīng)在全社會普及的未來,人類大量移民“昆域(元宇宙世界)”,從冷案獵人羅道調(diào)查 30 年前一樁謀殺案開始,還原了一個鄉(xiāng)村女孩闖入大城市,卻因為元宇宙技術“圣杯”而死,“圣杯”本身卻隨著這樁冷案真相一點點揭開,留下一個“圣杯”將如何為人所用的開放結(jié)局……
“卞和泣玉”的故事最早見于《韓非子·和氏》,卞和于荊山上伐薪偶爾得一璞玉,先后獻于楚厲王、楚武王,卻遭楚厲王、楚武王分別給予刖刑懲罰,后“泣玉”于荊山之下,三獻方得明君。為了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后世傳說的和氏璧。
在東心爰的筆下,卞和找到的是石還是玉,根本不取決于自己,一切都是時與勢。就如同女主角禾小玉找到的那株六角穗,對一個時代是圣杯,對另一個時代卻是毒藥。
這個故事里,落后的鄉(xiāng)村與現(xiàn)代的量子技術雜糅在一起,呈現(xiàn)出光怪陸離之感。
憑借這篇五萬字的作品,東心爰在剛剛落幕的“元宇宙征文大賽”中摘得最高獎——元宇宙獎,比賽由奇想宇宙發(fā)起,元宇宙獎的獎金高達一百萬元,是全球有史以來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幻征文大獎。
“拿下百萬大獎之后,生活有什么變化?”
“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是日常生活稍微大手大腳了一些吧。”
這當然是玩笑話,作為一位“劇拋型”作者,寫完一部作品以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變成了下一部——為下一部作品攢設定、攢邏輯、攢素材,再將它一股腦兒都寫出來。

“非典型”科幻作者
經(jīng)濟學專業(yè)畢業(yè),機緣巧合之下,東心爰在美妝行業(yè)的外企工作。
東心爰對科幻的理解,起自于從小看的那些好萊塢的科幻大片,比如《黑客帝國》《星戰(zhàn)》《異形》等等。她并不拘泥于奇幻、魔幻與科幻的門類之差,“你給它設一個外星的背景可能就是科幻,人物手里拿一個魔法棒之類的就是魔幻?!?/strong>
在她的腦海里,也有一個龐大的異想世界,從高中開始將一塊塊磚“壘”進這個設定集,世界一點一點變得豐滿,細節(jié)一點一點變得更精致,她卻遲遲沒有動筆。
“后來想這不行,還是得寫一個完整的文章出來,看看自己到底在什么水平,測試一下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樣?!?/strong>于是才有了 2019 年的第一部作品《永生非生》。受化妝品公司的工作啟發(fā),《永生非生》的主人公被設定成一位手握極權(quán)、千方百計要讓自己青春永駐的人。

那時的東心爰對“科幻圈”沒有任何了解,作為一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開始創(chuàng)作的外企小白領,她把第一部作品發(fā)在了起點文學。
13 萬字的作品,在動輒幾十萬字、幾百萬字起的網(wǎng)文社區(qū),幾乎沒有激起任何水花。但不論怎樣,踏出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總是好的。
寫出第一部的最大收獲,是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寫下去,于是就持續(xù)寫了下去。
開始創(chuàng)作之后的生活,變得更加主題化,在為某部作品做準備的時候,所有時間規(guī)劃、閱讀偏好,都是為要寫的主題而服務。
相應地,她的生活變成了以創(chuàng)作來紀年,2019 年是“寫《永生非生》”那一年,2021 年也再也不是 2021 年,而是寫《定風波》那一年,2022 年,則是寫《卞和與玉》的這一年。
“科幻圈是一個非常小、非常有活力的圈子”
《卞和與玉》的創(chuàng)作并沒有花太長時間。從 2 月 15 日決定動筆,攢素材花了一個月,寫完又花了一個月。趕在元宇宙征文大賽的截稿日期 4 月 30 日之前完成,將稿件投給主辦方,東心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再想起過這部作品。
對于新人科幻作者來說,投稿、評獎,仍然是進入“科幻圈”最快也最直接的方式。
所謂的“科幻圈”也不是什么小圈子,而是一群對創(chuàng)作、對科幻本身有著同樣熱情的人,互相鼓勵,他們是作者,也是彼此的讀者。按照六度人脈的理論,人和處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在“科幻圈”,可能只需要 2、3 個人,你就能與最頂尖的作者建立聯(lián)系。
東心爰進入“科幻圈”的起點是 2019 年投晨星獎,沒抱什么希望,也沒拿獎,但兩篇投過去的作品都入了圍,對新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大的鼓勵。她也因此加了作者 QQ 群,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些朋友的帶領下,東心爰慢慢走進了“科幻圈”。熱愛科幻的人會很快在人群中認出彼此,也會以熱愛互相取暖。“科幻圈是一個非常小,但非常有活力的圈子?!彼f,“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這群朋友。”
獲得元宇宙征文大賽的消息,也是在這個群里。
中文在線邀請廣大中文創(chuàng)作者從內(nèi)容底層入手,對元宇宙世界進行前瞻性創(chuàng)作,參賽作品議題涵蓋元宇宙的概念、世界觀、生活方式、底層技術、應用場景等,全面解析元宇宙。
活動主辦方中文在線不算是傳統(tǒng)的科幻投稿渠道,以命題作文的形式開啟獎金金額巨大的一次征文比賽,最初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中文在線的一次冒險。
最終,比賽征集到了 11000 部作品,有 60部入圍,這些入圍作品風格各異,但都硬核、充滿想象力,具有“難得一見的古典科幻氣質(zhì)”,其中21部斬獲“奇想獎”、“開元獎”,1部斬獲“元宇宙獎”,就是《卞和與玉》。

「東心爰獲得元宇宙百萬大獎」
頒獎典禮在澳門舉辦,東心爰差點因為旅行證件原因無法成行。“我并不知道我得獎了,只是編輯反復跟我說,你一定要來?!?/strong>
最終,身為計算機小白的東心爰站在領獎臺上,對著臺下諸多科幻作者——有名字耳熟能詳?shù)馁Y深作者,也有與東心爰一樣的新人——講述創(chuàng)作《卞和與玉》的創(chuàng)作歷程,都覺得這一切不太真實。“最開始投稿的時候想著或許能沖一沖 10 萬元的奇想獎,百萬大獎是怎么也沒想過的?!?/strong>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中國科幻小說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當時,梁啟超寫過科幻小說。后來魯迅先生提出了“科幻是精于科學,委以人文”的思想。從此,科幻文學在中國成為了普及科學的工具。
時至今日,創(chuàng)作科幻、讀科幻的意義何在?
科幻文學關乎的是人類的未來。我們?nèi)绾卫斫猬F(xiàn)在,如何理解技術的進步,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危機,科幻文學中不一定有答案,卻會為人們提供一個思考的入口與契機。
在開始創(chuàng)作征文作品時,東心爰花最多時間去思考與解決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我覺得元宇宙應該是一個完完全全全新的世界,既然它跟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不一樣的話,肯定有自己一套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比如人類社會本來就是生產(chǎn)力不斷發(fā)展,生產(chǎn)關系不斷對生產(chǎn)力進行適應的過程。那元宇宙里面的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是什么?我把生產(chǎn)力設定成量子計算機的算力,那后面元宇宙這個世界到底怎么建構(gòu)出來,就是人物在生產(chǎn)關系里怎么推進生產(chǎn)力進一步發(fā)展以及生產(chǎn)力發(fā)展之后怎么反作用于生產(chǎn)關系的過程?!睎|心爰回憶道。
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引用的部分。
科幻的想象往往走在現(xiàn)實世界的技術水平之前數(shù)十年甚至數(shù)百年,元宇宙是什么?至今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科技公司的“畫餅”水平并不亞于科幻小說,但我們可以做好準備的,或許是由此開始思考,等技術成為現(xiàn)實的那一天,世界將會成為什么樣,而人類將如何為人。

「《雪崩》作者尼爾·斯蒂芬森在頒獎禮上連線」
元宇宙小說怎么寫?能說清楚它的人也寥寥無幾。唯有實踐,唯有作品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好與壞的標準才會真正出現(xiàn)。
很多人認為科幻是一種設定設定大于一切的文類,只要你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意,寫得再爛也會被奉上神壇。也有研究成果表明,在在意識到一個文本是科幻類別后,讀者會自動認為“它(就其文學價值而言)不值得好好讀”,于是就不會花太多精力去閱讀理解。
但是對科幻這一具有“預言”性質(zhì)的文類來說,設定確實很重要,一個好的設定能體現(xiàn)一個作家對科技發(fā)展的深度理解和對未來的精準判定。就如同《卞和與玉》中提出的關于被分割的羊群的比喻,是具備現(xiàn)實中元宇宙產(chǎn)業(yè)開發(fā)和啟發(fā)意義的作品。
“對于科幻作者來說,最難的就是你的創(chuàng)新設定怎么讓更多人get到,這也是我將來努力的方向,用更加親和易懂的方式,展現(xiàn)那些非常有科學意義、創(chuàng)新的幻想設定。”東心爰說。
劉慈欣曾在領取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時說: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來不及撐開傘時就撲面而來??苹米屓祟惒粌H僅只是等待著站立著被澆成落湯雞,科幻給了我們一個穿越時空的望遠鏡,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并有所準備。
我們生活在陸地上,生活忙忙碌碌,卻總有人在仰望星空,看向更遠的地方。
因為我們所居的角落不過是宇宙一隅,因為未來廣闊,因為我們生而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