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送禮)
同媽坐在一起聊天。
媽說,二姐這個月送了四個禮,一家五百,總共兩千,她自已那么省,家里三親六友旁支太多,禮金又重。
“他們沒回去,還要那么多親戚(隔幾代了)干什么?”
“你不送別人會說?!?/p>
“我那邊我從不過問這些亂七八槽的事?!?/p>
“你呀,誰象你?自已又不收個禮,也不送別人禮。”
“我是沒收過禮,但我回去,那些三姑幾舅,老表的都沒空過手,也要去上個門。按這樣算還是我給別人的多。所以也從沒人敢說我,我上門是發(fā)自內心的去看望,不是為了送禮。”
“我們家旁系族的禮丟了十幾家的,××他們教書,兩個人也忙,沒空回去,我就早不早丟了,別人要說就說我,不會說他們,免得他們?yōu)殡y。”
爭情奪禮,農村風俗太多講究。
”農村人,你不送他禮,他就說看你家做事不找別人么?”媽說,”前幾年丟了X×家的禮,他就有意見,說我不該丟?!?/p>
“別人說就讓別人說,嘴巴長在他們身上。一個人真正有事又能找誰?始終要靠自己去解決。以前“紅白”事要到場,現在小孩出生,年輕人還要安安靜靜坐月子,怕你去打擾;老了人的,叫個車送到火葬場燒掉又不要人抬,還要什么人?每個人真正幫助他人有幾次?幫助他人還要真心實意不求回報的那種,如果送禮又為禮金輕重去爭,反而不如平常往來的好,而且,每個人都只為自己生活,真正困難也只有自已去解決,或者自己的血緣關系幫忙,送禮就單純送禮,不要想著送禮是為回報(無論是回報人情還是回報禮金)。
無論做什么都要發(fā)自內心的,只在乎那件事,不在乎以后的結果。情是滋養(yǎng),情是真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是來來往往的牽掛與希望你過得好。
人,是生活在人群中,既有與他人的交往,發(fā)自內心真誠的,單純的交往;人,也是生活在孤獨中,心中有自己獨有的一片光芒,唯一的,有力量的自我。
所有的情都要發(fā)自內心真誠的去關照到別人,只在交往的那份喜悅,不要有任何企圖,才為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