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裁的貫頭衣——兼談世界服裝的共通性和民族服裝的特殊性
一、貫頭衣綜述
貫頭衣,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說:“這種服裝,在新石器時代出現(xiàn)紡織物以后,可能是逐步規(guī)范化了的、普遍流行的一種衣服,而且在社會進程滯緩的民族中一直沿用求變?!薄啊@種服裝對紡織品的使用,可以說是非常充分而毫無浪費的,在原始社會物力維艱時代,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服制?!鄙驈奈南壬凇吨袊検贰穼ω烆^衣的綜述:“大致用整幅織物拼合,不加裁剪而縫成,周身無袖,貫頭而著,衣長及膝”。
直白地說,就是將整幅布對折后在中間挖個洞,把頭套進去再用繩索在腰間一扎,就是貫頭衣。當然在后來發(fā)展演變中也有用兩幅布拼合的方式,但依然不改其貫頭穿著的形式。
貫頭衣是服裝最初的存在形式之一,而且是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各個民族的穿著形式。




以上圖片均源于《西方服飾史》第2版2版 趙剛 高等院校紡織服裝類十三五部委級規(guī)劃教材

日本久太衫 貫頭衣
圖源2010年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第2期第37頁 周菁葆《日本正倉院所藏“貫頭衣”研究》

印加文化的無袖外袍
圖源: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2021年5月21日—8月22日 相關網絡報道
即使到了現(xiàn)在,世界各個地區(qū)依然有貫頭衣遺存。

圖源:民族服飾博物館 2019年5月22日文章 民族·設計·時尚之對廣西南丹貫頭衣的研究與再設計——中國民族服裝裝飾研究課程;
南丹中堡苗族鄉(xiāng)的花苗蠟染服飾,最外面的藍邊黑衣即為貫頭衣

簡單貫頭衣服飾教程,圖源見圖片信息

2008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的裝束,圖源相關新聞報道
所以,貫頭穿著是世界服飾普遍存在的一種服裝原始形態(tài)。
二、中國古代服飾中的貫頭衣
這個問題,在一些中國期刊的論文中,介紹得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前面的久太衫,便是受了中國古代百越文化影響。具體還是放論文本身更有說服力吧。


三、貫頭衣在現(xiàn)代漢服體系中
存在的意義
前文說了,貫頭穿著是服飾的原始形態(tài)之一,對現(xiàn)代漢服發(fā)展來說,作為服飾基因不可拋棄,如果拋棄了便是天生殘疾,無法健康發(fā)育。
我們運用漢裁的制作方式,將一幅布料對折后在中間挖領口,簡簡單單就形成了不破肩線、不绱袖的短袖貫頭衣,如果需要長袖則直接將短袖拼接加長即可。



圖源:上官湖
對比洋裁的同類型服裝

圖源:淘寶
兩者在裁片上有本質不同,從示意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兩種不同的剪裁方式其裁片的差異。下圖為筆者所繪兩者在裁片上的大致模樣,只作為對比說明,而不是版型圖。


如果要適應當代普通服裝生產流水線的需要,可以運用漢裁方法左右拼縫制作出前后中縫的貫頭衣,現(xiàn)代語境中的鏡像即是對傳統(tǒng)折疊裁法在軟件制圖的反映,若要縮(放)?。浚╊I口,遵循漢裁寧整勿破原則,可在前后中縫處略為開衩來調節(jié)領口的大小以適應頭圍。(筆者繪圖)

行文至此,光從圖片我們就能看出,貫頭衣完全能夠適應當代工業(yè)化生產,也一定會在現(xiàn)代漢服體系中重新得到應用和發(fā)展。
兼談世界服裝的共通性
和民族服裝的特殊性
人,無論人種,一頭一身雙手雙腳。
衣,為人而存在,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存在。
所以,放眼世界服裝發(fā)展史,凡地球人的服飾,只能兩只袖子一個領口,低緯度偏熱地區(qū)始終以寬松的狀態(tài)出現(xiàn),而高緯度相對寒冷地區(qū),緊窄高領為其特色。
比如貫頭衣是世界上的通行款式,而漢裁則是華夏民族獨具特色的剪裁方式,用了漢裁的貫頭衣,便可落戶歸宗,大方納入現(xiàn)代漢服的范疇。同樣,洋裁的貫頭衣自然也是西方服飾體系的一員。而貫頭衣作為一種形式,依然存在于世界各地,這種服飾的共通性與特殊性,并不矛盾。
再舉個例子,以布包頭也幾乎是任何民族都有的形式,但漢服的幞頭是帶了強烈漢族文化思想的首服,其它民族哪怕有類似形式,支撐其形式的不是漢文化,亦不能納入漢服體系。
文案:漢裁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xiàn)代漢服知識
如您對內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