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肺曲霉菌病有哪幾種類型?教你如何區(qū)分!
肺曲霉病是一種肺部感染性疾病,多由人體感染曲霉菌后所致,通常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易患病常見的類型包括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慢性肺曲霉病和侵襲性肺曲霉病。

一、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
診斷標準同時具備:
診斷ABPA應根據(jù)相應的臨床特征、影像學表現(xiàn)和血清學檢查結果,主要包括:(1)哮喘或慢性咳喘病史;
(2)血清總IgE 升高,通常>1 000 U/ml;
(3)血清曲霉sIgE升高,或皮膚試驗曲霉速發(fā)反應陽性;
(4)血清曲霉sIgG升高;
(5)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支氣管擴張。其他有助于診斷的臨床特征或輔助檢查還包括咳黏液栓、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片狀游走性陰影和(或)黏液嵌塞征、痰培養(yǎng)曲霉陽性等。
治療方案:
全身性糖皮質(zhì)激素目前被認為是急性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的主要治療方法。若口服激素依賴或激素治療后復發(fā)的患者,建議使用抗真菌治療 ;首選伊曲康唑,備選為伏立康唑 。
伊曲康唑:成年患者伊曲康唑常規(guī)用量為 200 mg/次,口服,2 次/d,療程 4~6 個月;如需繼續(xù)用藥,可考慮減至 200 mg/次,1 ?次/d,4~6 個月;
伏立康唑:200 mg/次,口服,1 次/12 h(體重大于40 kg),或 100 mg/次,口服,1 次/12 h(體重小于40Kg)。

二、慢性肺曲霉病
診斷標準:
是放射學證據(jù)結合微生物學證據(jù),即放射學檢查發(fā)現(xiàn)肺空洞中有圓形腫塊,并且微生物學檢查發(fā)現(xiàn)曲霉為致病菌,通常是痰培養(yǎng)陽性或血中可檢測到曲霉 IgG。
治療方案:
對于單個曲霉球且空洞大小穩(wěn)定的無癥狀患者,可繼續(xù)觀察;
曲霉球患者最常見癥狀是咯血,若條件允許,建議手術切除,若無法行手術治療,但因癥狀或放射學進展或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損而需要治療的患者,可給予抗真菌治療。
推薦至少給予六個月的抗真菌藥物治療。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為一線治療方案;口服泊沙康唑為潛在的替代治療方案。
三、侵襲性肺曲霉菌病
診斷標準:
確診需要具備病例組織學、細胞病理學、直接鏡檢來自針吸或活檢的組織標本,發(fā)現(xiàn)真菌菌絲,并伴有相應的肺組織損害?;蛘邚呐R床及影像學顯示的病灶部位,通過無菌操作取的標本培養(yǎng)出曲霉菌。
治療方案:
三唑類藥物是大多數(shù)患者治療侵襲性肺曲霉菌的首選藥物 。若不懷疑存在病原菌耐藥,推薦侵襲性曲霉菌病的初始治療采用伏立康唑。對重癥患者可考慮采用伏立康唑 + 棘白菌素類聯(lián)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