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敗家計劃 3.0」:如何有效提高你的桌面生活品質(zhì)

不知不覺桌面改造計劃已經(jīng)到了 3.0 版本,每一個大版本的迭代都少不了大量的產(chǎn)品展示。本來規(guī)劃著出租屋桌面寫一篇,宿舍桌面再寫一篇的,干脆一股腦都扔出來吧,給大家看看我最近又增加了哪些提升學習生活品質(zhì)的數(shù)碼 3C 好物吧。下面是產(chǎn)品的導覽圖,大家可以根據(jù)需求參考閱讀,歡迎討論拍磚,我們評論區(qū)見。
一、一張電動升降桌就能帶來的幸福感
作為一枚生活中經(jīng)常折騰的研究生,我又搬到了一個新住處,但是看著房間里面破舊的老書桌,愈發(fā)不爽,因為它放腳的地方實在太小了。而我本身就是個小肥腿,兩邊一收緊,擠著 D,那就非常難受了。

思慮再三,索性就換一套大一點的桌子吧,之前我在宿舍的時候,空間比較緊張,就塞下了一個 1.2m × 0.4m 的樂歌電動升降桌,陪伴了我許久。這回我的空間就大了許多,所以直接就安排上了一個 1.6m × 0.8m 的大桌面。
1??【電動升降桌】:樂歌 AI 智慧升降桌 ¥2949
選擇品牌依舊是樂歌的,而且還是他家旗下的 AI 智慧升降桌,相比于過去只能通過按鍵控制的升降桌。這款新品,加入了一個造型類似于小愛音響般的 AI 智慧小秘書屏。

這個 AI 智慧小秘書屏可以進行觸控,比如常見的升降桌面,特定檔位切換都是非常方便的。因為對于小桌面還方便用手操作,但是像我這樣超大尺寸的桌板有時候手就夠不著了。此時在桌面正中放上一個觸控屏,還是很省事。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應當保留一個物理按鍵的設計,畢竟很多中老年用戶還是不太會使用觸摸功能。

此外,AI 智慧小秘書屏還可以通過「你好,小樂」的語音命令喚醒,進行聲控升降、行程備忘、天氣資訊、音樂播放、定制鬧鐘、航班查詢、日程安排等語音操作。這對于我這種懶人黨來說,真的是福音,比如定一個鬧鐘、查一下天氣開開口就可以搞定了。
▼詢問天氣

▼查詢機票

說完了加分項,我們還是來捋一捋這款桌子的基本盤,首先在桌板上,樂歌提供了環(huán)保密度板(白色、黑色、胡桃木色、原木色)以及實木板(櫻桃木色、黑胡桃木色),二者的差價在 550 元,我個人建議還是買實木板,質(zhì)感肯定值回票價。
【環(huán)保密度板】:外層是 PVC 貼面,內(nèi)層是木屑壓成,使用環(huán)保膠水黏連
【實木板】:外層是實木貼皮,內(nèi)層是多層實木板,桌面紋理為天然木紋
所以,我選擇的是櫻桃實木色實木桌,內(nèi)層為多層實木板,表面為櫻桃木色貼皮,質(zhì)感是相當不錯。桌面的紋理就很有特點,平時拿來拍照什么的都很實用。

桌板的三圍為 1600mm(長) × 800mm(寬) × 25mm(厚),使用面積差不多可以當作普通人家的餐桌了。而且這個桌面也是符合 E0 級國際標準,即≤ 0.05mg/m3,所以也不用擔心甲醛的溢出。

在電機方面,我選擇的是單電機正裝三節(jié)版本,雙電機版本要加價 950 元,不過我還是推薦土豪同學優(yōu)先考慮雙電機,因為雙電機升降時,桌板的抬升下降會更加穩(wěn)定,承重能力也會更強。目前單電機的承重是 50-60kg,基本可以載起一個成人,算上桌板自重的 13kg,那么還有 37-47kg 可以擺放東西。當然雙電機的承重就達到了 100kg,隨便放的節(jié)奏了。

電機的其他參數(shù)上,它的升降速度穩(wěn)定在 38mm/s,升降范圍為 730mm-1160mm,從實際的體驗來看,能夠完全覆蓋坐姿到站姿的高度所需。目前個人比較推薦大家將坐姿高度設定為 730-750mm,至于站姿高度就取決于大家的身高了。
▼最大升降幅度:730mm-1160mm

放一杯水在桌面上,可以看到樂歌 AI 智慧升降桌的升降穩(wěn)定性還是不錯,除了剛開始有小幅波動外,其他時間都是相當穩(wěn)定的存在,這說明整機的平衡是沒有問題的。
▼升降穩(wěn)定性

在站姿和坐姿切換的習慣上,比較推薦大家使用“坐三站一”法:坐姿工作 45min、站姿工作 15min,以此實現(xiàn)工作狀態(tài)的輪替。當然你也可以選擇 AI 智慧小秘書屏內(nèi)置的「番茄工作法」,將番茄時間設為 25 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guān)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后進行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然后再開始下一個番茄。每 4 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以此實現(xiàn)勞逸結(jié)合。

最后,樂歌這款升降桌還支持「遇阻回退」的功能,早些年我就遇到過升降桌把我機箱頂蓋玻璃壓碎的事故。所以這項功能真的是剛需,升降桌通過內(nèi)置的六軸陀螺儀,遇到阻力時會自動回退一小段距離,防止夾手或者壓壞物品,遇阻回退靈敏度擁有高、中、低、關(guān)閉四檔可調(diào)節(jié),也算是功德圓滿了。從下圖可以看到,升降桌在觸碰到人體工學椅的扶手之后,就迅速的回彈了,不會繼續(xù)施力。

總的來說,本來比較陳舊落后的老書桌換成了現(xiàn)代化的電動升降桌之后,整個房間的檔次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雖然折騰起來很麻煩,但是弄好之后賞心悅目,使用舒適就感覺一切都值了。

2??【充電配件】: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 ¥128
接下來,給大家聊一聊我還為這套桌面升級了哪些產(chǎn)品,因為經(jīng)常需要給 MacBook、iPad Pro 2021、iPhone 13 Pro Max 輪番充電,所以這次還安排了一個倍思的 65W GaN 充電器,目前已經(jīng)迭代到第三代了,真的算是居家旅行必備的充電良品了。

倍思 65W 氮化鎵充電器(三代)了,相比于前代體積進一步收緊,主要是高度從過去的 70mm 下降到 63.5mm,而且重量還減少了 16g,達到了 112g,剛好是 iPhone 13 Pro 增加的重量,手機上增加的重量,倍思都給你找補回來了,請把專業(yè)發(fā)在評論區(qū)。

總之,三代的改進一句話總結(jié)就是更小更輕,功率分配更靈活。

因為日常出門時,把它放在包中總覺得容易劃傷其他設備,而且還占空間,現(xiàn)在加入了可折疊設計,大家可以真正高枕無憂了。

充電器底部還印有產(chǎn)品信息,諸如型號、輸入功率(100-240V 50/60Hz 1.5A)以及多種輸出功率方案,后文我們在來詳細聊聊。

在接口方面,延續(xù)了上一代的 USB-C1、USB-C2、USB-A,也就是經(jīng)典的 2C1A 規(guī)格。最高可以同時為 3 臺設備充電。

我也對比了下倍思 GaN 充電器一代和 GaN 充電器三代,可以看到兩個充電器的橫截面基本一致,不會影響到周圍插孔的使用,體積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高度上,二者的差距還是很明顯。

在快充協(xié)議上,USB-C1 和 C2 都支持完整的 65W 滿功率盲插,通過 YZXStudio 電流電壓表進行快充協(xié)議嗅探監(jiān)測。可以看到 USB-C1 快充協(xié)議點亮了:PD 2.0、PD 3.0、APPLE 2.4A、BC 1.2 DCP、QC 3.0、QC4+、SAMSUNG-AFC、HUAWEI-FCP、SCP,最關(guān)鍵的是支持 PD 65W。
從 PD 檔位的誘騙結(jié)果來看,USB 電流電壓表檢測到共有 5 個固定電壓檔:5V/3A、9V/3A、12V/3A、15V/3A、20V/3.25A 以及 1 個 PPS 電壓檔位:3.3~11V/5A,PPS 快充方案的好處在于整合了目前高壓低電流、低壓大電流兩種方案,相比于固定檔位充電方案更具靈活性,目前小米家的手機就主要使用 PPS 的快充協(xié)議。

USB-A 的快充協(xié)議則點亮了:APPLE 2.4A、BC 1.2 DCP、QC 3.0、SAMSUNG-AFC、HUAWEI-FCP、SCP 等,三星、華為的手機也能夠享受到快充的方案了。

接下來進行一下兼容性測試,「MacBook Pro 2019 15.4”」在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的加持下,握手 20V / 3A 的 PD 協(xié)議,達到了 19.7398V / 3.08096A = 60.8177W 的充電功率。C1 和 C2 口下均能夠達到這樣的功耗表現(xiàn)。

在 MacBook Pro 2019 15.4” 的完整充電測試中,可以看到 60 分鐘充電 63%,最終 120 分鐘就完成了一次完整充電。

「iPad Pro 2021 12.9”」在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的賦能下,握手 15V / 3A 的 PD 協(xié)議,達到了 14.8507V / 2.38975A = 35.4896W 的充電功率,這也是 iPad Pro 2021 12.9” 的滿血功率了。

在 iPad Pro 2021 12.9” 的完整充電測試中,可以看到通過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60 分鐘充電 64%,最終 120 分鐘完成了一次完整充電。

最后,我們來測試下「iPhone 13 Pro Max」,可以看到在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下握手 9V / 3A 的協(xié)議,實際功耗為 8.89441V / 2.94674A = 26.2095W,這也是 iPhone 13 Pro Max 的峰值功率了,要比去年的 12 Pro 足足多了 4W 有余。

在 iPhone 13 Pro Max 的完整充電測試中,可以看到通過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60 分鐘充電 74%,最終 120 分鐘完成了一次完整充電。

因為大家在日常使用時多口混用的狀態(tài)較多,所以我們也得看看這款充電器的功率分配情況。雙 C 口同時使用時,C1 分走 45W(iPad Pro 是 35W 峰值),C2 分走 20W,比上一代多了 2W,正好契合 iPhone 12-13 系列的功耗,這個比較適合于同時充一臺輕薄本 or 平板電腦和一臺手機。

如果算上 USB-A 端口,則會產(chǎn)生不同的功耗分配方案,總體來說 C1 口是爸爸,C2 口稍弱一籌,個人還是覺的優(yōu)先使用 C1+A,當然同時給平板電腦、手機、耳機充電的三口供電方案也不錯,至少全部都口吃的。
「USB-C1 + A」:C1 口分走 45W,A 口分走 18W
「USB-C2 + A」:C2 口+ A 口共享 15W
「USB-C1 + C2 + A」:C1 口分走 45W,C2 口+ A 口共享 15W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使用 C1 給 MacBook Pro 2019 15.4” 充電,分走了 19.637V / 2.1635A = 42.485W 的充電功率;同時使用 C2 給 iPhone 13 Pro Max 充電,握手 APPLE 2.4A 協(xié)議,達到了 5.03875V /1.45207A = 7.31664W 的充電功率,剩下的功率就都留給了 AirPods Pro 了,因為 C2 和 A 口共享 15W。

最后,我們來通過紅外線熱成像儀看看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的發(fā)熱狀況,充電器在 65W 長時間峰值負載的工作狀態(tài)下,充電器表殼最高溫度 44.8℃ 出現(xiàn)在頂部,目前國際新 IEC 安規(guī)標準是 77 ℃ 的溫度限值,倍思 65W GaN 充電器(三代)是遠低于國際嚴苛的溫控值,可以放心使用。
3??【外置硬盤陣列柜】:綠聯(lián)五盤位硬盤陣列柜 ¥1199
接下來給大家推薦一個綠聯(lián)的五盤位硬盤陣列柜,因為我發(fā)現(xiàn) iMac 的空間實在是不夠用,我光無損音樂資源都有 4TB,之前都是存在 Windows 主機的硬盤上,而 iMac 并不支持內(nèi)部硬盤擴展,所以想了想還是外接硬盤比較合適,而陣列柜顯然要比移動硬盤靠譜一些。

從外觀設計上來看,綠聯(lián)五盤位硬盤陣列柜真有點像 NAS 的風格,正面是五個硬盤托盤,單盤支持 18TB,五盤位最大能夠支持到 90TB,堪稱喪心病狂。托盤采用的是抽屜式結(jié)構(gòu)設計,搭配隱藏式的把手可以快速的推拉。

綠聯(lián)五盤位硬盤陣列柜支持 3.5 寸和 2.5 寸硬盤位,所以安裝使用還是比較靈活。不過我建議大家還是用機械硬盤性價比高一些,畢竟這款陣列柜的峰值帶寬為 220MB/s,搭配固態(tài)硬盤就有點浪費性能了。

在功能上,綠聯(lián)五盤位硬盤陣列柜屬于高級硬盤柜的范疇,搭載的陣列控制芯片為 JMB393,支持 8 種 RAID 模式:RAID 0、RAID 1、RAID 3、RAID 5、RAID 10、PM、LARGE、CLONE,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RAID 模式的調(diào)節(jié)方式主要依靠陣列柜尾部的三個撥桿開關(guān)排列組合而成。

個人建議如果有多硬盤的用戶,可以考慮 RAID 1 及以上的 RAID 模式,不建議風險較高的 RAID 0,雖然速度夠快,但是一旦發(fā)生事故數(shù)據(jù)就無法恢復,LARGE 模式也存在此類風險。而 CLONE 模式算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需求,就是能夠?qū)⒁粔K硬盤的數(shù)據(jù)完整復制到另一個或者多個磁盤上,早年我還體驗過這種硬盤拷貝機,價格在幾百元。

在傳輸速率方面,綠聯(lián)五盤位硬盤陣列柜采用的是主控芯片 JMS576,標配了一根 USB-C/A 雙頭數(shù)據(jù)線,硬盤陣列柜上為 USB-C,連接主機端的則可以根據(jù)需求自行選擇,我的 iMac 自然得用 USB-C 端口。

在 iMac 上可以看到直接識別出來三個所使用的硬盤,因為目前手頭上閑置的是早年 NAS 測試留下的硬盤,所以非常零散,其中包括兩個 2TB 西數(shù)紅盤以及一個東芝 3TB 機械硬盤。

從測速表現(xiàn)來說,讀取速率能夠達到 190MB/s,寫入速率也差不多相近。考慮到硬盤的性能,如果搭配更高規(guī)格的企業(yè)級機械硬盤,應該是可以跑滿 220MB/s。

當然除了電腦外,你也可以選擇把綠聯(lián)硬盤柜通過 USB-C to A 直接連到 NAS 身上,不過比較遺憾的是在我的群暉 DS920+ 中無法以此建立存儲池,進行高階的存儲操作,更多的是作為外置存儲。

好在外置的硬盤空間,同樣支持數(shù)據(jù)共享,可以看到在群暉 NAS 的控制面板—外接設備中,成功讀取除了三塊硬盤的信息。

然后用戶僅需要在 File Station—硬盤文件夾屬性—權(quán)限中將需要訪問賬戶的可讀寫權(quán)限打開,就能開啟共享功能。

最后通過 macOS 的訪達—前往—連接服務器—輸入 IP 地址—輸入 NAS 的用戶名及密碼—就能夠在共享的文件中看到綠聯(lián)硬盤柜所裝載的硬盤了。

裝載之后綠聯(lián)硬盤陣列柜的硬盤,使用體驗和群暉內(nèi)置的存儲池使用沒有太多區(qū)別,不過在讀寫速率上要稍遜于直連 iMac,此時的讀取速率為 111MB/s,寫入速率為 99.5MB/s,日常做一個系統(tǒng)熱備份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4??【平板支架】:Satechi 鋁合金支架 ¥298
然后給大家展示一個鋁合金支架,本來我是更想用妙空鍵盤保護套當 iPad 支架的,奈何鍵盤的角度是固定的,使用也不是很方便。

而 Satechi 鋁合金支架因為兩個關(guān)節(jié)都可以活動,所以就可以實現(xiàn)各種角度和高度調(diào)節(jié)了。比如你日常放個手機什么的,都是小 Case。


不過,Satechi 鋁合金支架還是最適合放平板電腦了,我的 iPad Pro 2021 12.9” 放在上面,就兩個字——乖巧。

而且因為這款支架的重心很穩(wěn),豎放時幾乎可以實現(xiàn) 90° 的垂直,這是許多平板支架無法達到的效果。最后在與手機、平板接觸的區(qū)域還貼有防滑軟膠,也可以避免設備與金屬的接觸磨損。

二、我為宿舍桌面升級了那些數(shù)碼 3C 好物?
除了出租屋的桌面外,這半年我也陸陸續(xù)續(xù)給宿舍升級了一些產(chǎn)品,其中我覺得最值得說道的就是圍繞 Macmini 展開的配件換新。

1??【Macmini 擴展設備】:Satechi Typec 拓展塢 ¥658、金士頓 A400 SSD 480G ¥389
第一個就是 Satechi Macmini 拓展塢 Typec 底座,它不同于傳統(tǒng)外置式的擴展塢,全鋁合金的外殼材質(zhì),讓它在工業(yè)設計和顏色搭配上和 Macmini 極其的接近,就像 Macmini 的原生配件一般,基本上不會占用你額外的空間,只會在縱向上增加 1.75cm。
這個擴展塢把接口都放在了前面,包含 3 個 USB 3.2 Gen1(Type-A)、1 個 USB 3.2 Gen1(Type-C),1 個 SD 卡插槽(104Mbps)、1 個 TF 卡槽以及 3.5mm 耳麥一體接口。平時插一個移動固態(tài)硬盤、或者放入一張 SD 卡導入照片還是相當?shù)姆奖恪?/p>
其實最早我發(fā)現(xiàn)這個產(chǎn)品的時候,以為它與 Macmini 的擺放會不穩(wěn)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貼合得很不錯。因為這套擴展塢的底部是內(nèi)凹的設計,表面為一層黑色的軟膠,凸起的腳貼部分還可以預留出散熱的空間,內(nèi)置的通風口也可以籍此發(fā)揮效用。

值得一提的是,Satechi Macmini 拓展塢完全通過尾部一根 13.5cm 長的 USB-C 延長線實現(xiàn)了數(shù)據(jù)傳輸 + 供電,絲毫不用擔心出現(xiàn)傳統(tǒng)擴展塢那種額外增加一個磚塊電源適配器的困擾。

通過仔細觀察,相信你還能夠發(fā)現(xiàn),這個擴展塢的底部有一個凹槽,打開之后就能看到一個 M.2 端口固態(tài)硬盤的倉位,不過可惜的是只能支持到 SATA 總線的 M.2 接口的固態(tài)硬盤。

這個就有點傷腦子了,畢竟目前手頭上主要都是 PCIe 總線 M.2 接口的固態(tài)硬盤,其中還不乏 PCIe 4.0 的高規(guī)格,后來通過檢索還是找到了金士頓有一款 A400 的固態(tài)硬盤,選擇的是 480GB 版本,官方宣傳的讀取速率是 500MB/s,寫入速率是 450MB/s。
我把金士頓 A400 SSD 裝入擴展塢后測試了下一番性能,可以看到它的讀取速率在 311.8MB/s,寫入速率在 310.9MB/s,相比于宣傳的速度還是有點下降,不過拿來當倉庫盤是夠用的。因為我的 Macmini 本身容量僅有 256GB,如果算上這個外接的 480GB,可以加量到 700GB 左右,日常學習辦公夠用了。

從官方的測試數(shù)據(jù)來看,金士頓、三星、西部數(shù)據(jù)、威剛的硬盤讀寫速率都在 300-350MB/s 左右,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在 100-200MB/s,所以大家盡量還是選擇金士頓 A400 這種性能比較穩(wěn)定的。

總體來說,Satechi Macmini 拓展塢的設計感和顏值還是非常在線的,不過稍顯遺憾的是它沒能支持到 Thunderbolt 3 端口協(xié)議,在硬盤擴展方面也僅有 SATA 總線。如果在下一代產(chǎn)品加入了雷電協(xié)議和 PCIe 協(xié)議,我也會再支持一波的。
2??【無線鍵盤】:Satechi 藍牙背光鍵盤 X3 ¥588
第二個升級的產(chǎn)品是被少數(shù)派種草的無線鍵盤,同樣來自 Satechi 家,專為 Mac 設計,有別于官方的 MagicKeyboard 風格,這款硬盤選擇了黑灰的搭配設計。

鍵盤采用了鋁合金材質(zhì)作為基座,機身非常纖薄,簡約大方,也比較百搭。還擁有 10 檔可調(diào)節(jié)的背光設計,可以滿足不同亮度環(huán)境的使用需求。而且這個鍵盤設計非常緊湊,所以看起來也非常的干練,能夠提高桌面的空間利用效率。

在數(shù)字小鍵盤區(qū)域你能夠看到 4 個藍牙標識按鍵,這說明它可以同時連接 4 個藍牙設備,并且進行快速的切換,這比傳統(tǒng)旗艦級的藍牙鍵盤要多上一個,算了下我還真有這么多需求:手機、平板、Mac、Windows。當然你也可以選擇 USB-C to C 的有線連接方式。

在鍵盤的頂部的 F1-F12 鍵位,都對應著 FN 的組合鍵,在鍵盤的左下角。傳統(tǒng)的 alt 鍵變成了 option 鍵,Windows 鍵也變成了 cmd 鍵位,這就是典型的 macOS 鍵位排布。

最后,在鍵盤的底部還設計了六個腳貼,可以起到支撐防滑的作用,從實際的使用體驗來看,Satechi 藍牙背光鍵盤也是非常舒適的,鍵位按壓輸入時的手感相當滑爽,回彈體驗出色,非常適合當作長時間辦公的生產(chǎn)力,我個人感覺體驗甚至要好于 iMac 附贈的 Magickeyboard,所以我現(xiàn)在宿舍的主力鍵盤就留下了Satechi。

3??【移動固態(tài)硬盤】: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 ¥779 + 金士頓 2TB NV1 PCIe SSD ¥1269
最后一個要給大家介紹的綠聯(lián)的雷電 3 硬盤盒,我目前的 MacBook、iMac、Macmini、iPad Pro 都已經(jīng)是雷電 3 的協(xié)議了,所以可以對外置硬盤提出更高的要求。

加上手頭上正巧有閑置的固態(tài)硬盤,所以就考慮上了雷電 3 硬盤盒的解決方案,目前使用的是綠聯(lián)家的這款產(chǎn)品。這款硬盤盒使用的是鋁合金的外殼,質(zhì)感出色的同時,也易于散熱。

硬盤方面,我使用的是金士頓家的 NV1 PCIe SSD,之前在做筆記本測試的時候也多次給大家展示測試過。因為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的上限就是 2TB,所以我也把它給安排上了。
金士頓 NV1 使用的是 PCIe Gen 3.0 X4 通道,2TB 版本的總體寫入量(TBW) 高達 480TBW,主控芯片為 PHISON PS5013-E13,單面的 PCB 板上并無緩存,閃存顆粒為 3D QLC 顆粒,SLC 緩存容量為 500GB 左右。

通過配備的螺絲刀旋開綠聯(lián)雷電 3 的硬盤盒,就能滑動開啟頂蓋,看到其中的硬盤倉位了,使用的接口是 M.2 M Key 接口,2280 規(guī)格,即 22mm 寬、80mm 長度。

同時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還提供了導熱硅膠片,安裝好硬盤之后,就可以把它貼上去,更快的熱傳遞。

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使用的是 Intel JH6340 Thunderbolt 3 主控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為 TPS65983BA,同時產(chǎn)品還提供了一根 50cm 的雷電 3 數(shù)據(jù)線,單賣也要 159 元。

在接口方面,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自然是 Thunderbolt 3 協(xié)議,峰值帶寬為 40Gbps,在連接成功之后,還會有綠色的指示燈亮起。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實測性能,通過 Disk Speed Test 可以看到,金士頓 NV1 + 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的讀取速率達到了 1715.9MB/s,寫入速率為 1437.9MB/s,雖然相比于官方宣傳的讀寫速率稍弱了一丟丟,但大家也要考慮到這是外置硬盤的速率,已經(jīng)相當可觀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比這套方案更快的,比如我給大家推薦過的 Lacie,峰值讀速基本能夠跑滿雷電 3 的 40Gbps 帶寬,但代價就是 1TB 都要 3699 元,2TB 高達 6399 元,而綠聯(lián)雷電 3 硬盤盒(¥779) + 金士頓 NV1 2TB(¥1279) 的價格一共 2058 元,大家感受一下差價就行。
分享到此結(jié)束,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 Geek 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