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誦讀)《文心雕龍》第二章《征圣》—劉勰

(下面是up個人做的翻譯注釋,需要的可以拿去使用)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
自注:“上”通“尚”。圣作而明通之人敘訴,目的是崇尚哲理。
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圣人之情,見[xiàn]乎文辭矣。
自注:“見”通“現(xiàn)”??蓮目鬃游恼碌奈霓o中發(fā)現(xiàn)圣人的感情道德。
先王圣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溢于格言。
自注:“冊”通“策”。先王圣化的表現(xiàn)在他方略上體現(xiàn),孔子的風采卻在格言之中。
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
自注:此“唐”之“堯唐”堯帝封在唐。遠可以媲美堯帝時代的昌盛。
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此政化貴文之征也。
自注:“郁哉”為孔子言:“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從周。”近代可以看周朝“郁郁乎文”這是政策崇尚文辭的征兆??!
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
自注:“鄭伯”即子產(chǎn)。事件出《左傳》子產(chǎn)例數(shù)陳國的罪狀,文辭嚴謹工整。
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此事跡貴文之征也。
自注:事件出《左傳》。宋舉行祭祀的時候,用文章顯示禮儀,這事也是崇尚文辭的表現(xiàn)?。?/strong>
褒美子產(chǎn),則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自注:“子產(chǎn)”鄭國國相善言辭與游說??湟赢a(chǎn)的時候,就說:“言語可以表達自己的志向,文辭可以充分修飾言語?!?/strong>
泛論君子,則云“情欲信,辭欲巧”:此修身貴文之征也。
自注:“泛”通常。通常夸耀君子,則說“性情誠信可靠,文辭恰當討巧”:這是修身養(yǎng)性也需要崇尚文辭的表現(xiàn)??!
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
自注:所以說志向遠大而從言語文詞表達,性情誠信可靠而從恰當?shù)霓o說中體現(xiàn)。
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自注:“玉碟”出自左思《吳都賦》?!敖鹂啤背鰮P雄文章。就像包含文章的玉石一樣,就像秉持文辭的金科余條一樣。
夫鑒周日月,妙極機神;文成規(guī)矩,思合符契。
自注:“機神”出《周易》?!胺酢毕日芰粝碌臈l律。欣賞一下周朝的日月吧!玄妙宏大而不可窺探;文章符合規(guī)矩事宜,思想合乎符契。
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
自注:“立體”即全面。有的言簡意賅直奔主題,有宏大博文但符合情感,有的闡述道理明白而且全面,有的卻是隱晦深藏但有重要的作用。
故《春秋》一字以褒貶,《喪服》舉輕以包重,此簡言以達旨也。
自注:“一字以褒貶”出自《左傳》。所以《春秋》可以一字來表達夸贊或貶斥,《喪服》可以用輕盈的事物表達沉重的東西,這就是“簡言以達旨”?。?/strong>
《邠[bīn]詩》聯(lián)章以積句,《儒行》縟說以繁辭,此博文以該情也。
自注:《邠詩》章節(jié)連貫語句層出不窮,《儒行》說辭繁縟細微,這就是“博文以該情”啊!
?
書契決斷以象夬[guài],文章昭晰以效離,此明理以立體也。
自注:“象夬”“效離”皆出《周易》?!秹坟运f的那樣決斷干脆,有的文章寫得像《離》卦所說的那樣清楚透徹:這就是“明理以立體”啊!
四象精義以曲隱,五例微辭以婉晦,此隱義以藏用也。
自注:“四象”出《周易》?!拔謇背觥蹲髠鳌?。“四象”精妙蘊義奧妙卻隱晦難懂,“五例”詞語委婉而耐人尋味,這就是“隱義以藏用”啊!
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shù),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征之周孔,則文有師矣。
自注:“周孔”臆度為周公旦、孔子。所以知道“繁瑣”與“簡略”的不同形狀,“隱藏”與“表面”的事物發(fā)展的不同規(guī)律,“抑制”與“引導”的不同時機,變通而順應符合即時需求,從周公旦和孔子的文章中尋覓,就是文辭有了老師啊!
是以論文必征于圣,窺圣必宗于經(jīng)。
自注:所以討論文章必須參考圣人,看清圣人就必須從經(jīng)書出發(fā)了。
《易》稱“辨物正言,斷辭則備”,《書》云“辭尚體要,弗惟好異”。
自注:《周易》中說“辨別事物糾正言論,判斷辭文要充分”,《尚書》中說“文辭需要把握大體與重要之處,不能以個人好惡判斷?!?/strong>
故知正言所以立辯,體要所以成辭,辭成無好異之尤,辯立有斷辭之義。
自注:所以糾正了言論就方便比較辨別,把握了大體與要點就能成就文辭,文辭成就了就不會被好惡干擾內(nèi)心了,這樣你的判斷就能鑒別文辭的大義了。
雖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
自注:雖然蘊義精妙難懂,但不會破壞言論本身的正確性;雖然詞語委婉而耐人尋味,但不會傷害它的要點。
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見[xiàn]也。
自注:把大體要點與隱晦的言辭貫穿到一起,正確的觀點立場和精深的奧義結(jié)合;這樣圣人的文章,就能讀懂了。(或是就能寫出圣人的文章。)
顏闔以為∶“仲尼飾羽而畫,徒事華辭?!?/strong>
自注:此句出自《莊子》。顏闔覺得:“孔子像裝飾漂亮的羽毛作畫,只是為了賣弄辭藻而已。”
雖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則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自注:(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指顏闔。雖然有達到圣人的條件,但他也無法成為圣人。因為圣人的文章本身就是典雅華麗的,這就是攜帶華麗但與本身的實際符合相映襯。
天道難聞,猶或鉆仰;文章可見,胡寧勿思?
自注:上天的大道很難頓悟,卻有人孜孜不倦的專研嘗試;而文章是很容易學習掌握的東西,為什么不細細琢磨思考呢?
若征圣立言,則文其庶矣。
自注:如果能根據(jù)圣人的著作來進行不斷嘗試,那么好文章就是普通的庶民也能輕松掌握??!
贊曰∶
妙極生知,睿哲惟宰。精理為文,秀氣成采。
(詩文不譯了破壞味道)
鑒懸日月,辭富山海。百齡影徂,千載心在。
(詩文不譯了破壞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