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鷺

攝影師:唐玉梅
巖鷺(學(xué)名:Egretta sacra):中型涉禽,體長60-75厘米,翼長25-30毫米,體重330-700克。嘴較長而粗鈍,頸長,腳較粗短,體色有白色和黑色兩種色型。黑色型較常見,體羽清一深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頦在野外清楚可見。白色型與牛背鷺的區(qū)別在體型較大,頭及頸狹窄。與其他鷺的區(qū)別為腿偏綠色且相對較短,嘴淺色,習(xí)性也不同。虹膜黃色;嘴淺黃;腳綠色。 棲息于海邊,一般單獨或集成小群活動。主要以魚類、蝦、蟹、甲殼類、昆蟲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在巖棚上產(chǎn)卵。巢筑于小島大礫石下的石堆上。每年4-6月繁殖,每窩產(chǎn)卵2-5枚。東亞和西太平洋沿海并印度尼西亞至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在中國也有分布。
溪邊石下伴風(fēng)餐,賞愛春天鷂隼盤。 映日梯田飛野鷺,燦花幽澗影荒灘。 清泉寧靜彎山月,綠水喧囂碧嶺巒。 臥睡帳蓬巖壑處,杜鵑夜叫夢圓歡。
唐 賈島 格律七律 鷺雛相逐出深籠,頂各有絲莖數(shù)同。 灑石多霜移足冷, 隔城遠樹掛巢空。 其如盡在灘聲外,何似雙飛浦色中。 見此池潭卿自鑿,清泠太液底潛通。
《金廈之門》。宋浩浩。 鼓浪嶼上琴悠揚,金門島外海天長。 試向遼闊展云翼,數(shù)點鷗鷺日邊翔。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宋代] 方岳 聳兩吟肩似我愁,菰蒲葉下一身秋。 溪風(fēng)臨夜吹魚落,飛過前灘看水流。
翠浪萬回尋舊影,玉沙千處覓棲痕。 當(dāng)時菡萏風(fēng)猶在,匹鳥冰心宿鷺魂。 _____藏鋒
拍攝巖鷺還是挺辛苦的。因為它覓食的時間很早。太陽還沒有升起。它也不知道從哪里飛來。每當(dāng)初一十五這些鳥人就會起大早。從不同的地點來到三亞小東海。因為這時候退大潮??隙〞袔r鷺出現(xiàn)。為了拍到一張好片子不辭辛苦,往起庫腳。趟著海水。等拍攝完。褲子都濕透了。還有最危險的是海澡特別滑。記得有一次一個影友相機掉到海里。相機遇到海水在也不能用了。但是這也算不了什么。對于攝影人來說。拍到一張精彩的片子足矣。痛并快樂著。這可能是我們的追求吧。
唐玉梅:北大荒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