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史隆長城!最新發(fā)“南極墻”超大結構,宇宙最大的結構之一!

在過去的十年里,一個由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布倫特·塔利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一直在繪制銀河系周圍星系的分布圖,在“拉尼亞凱亞”之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結構,

這是一個巨大的超星系團,包括了我們銀河星系,天文學家將新發(fā)現(xiàn)的結構命名為“南極墻”。南極墻位于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正上方,像一只手臂一樣包裹著該區(qū)域。

南極墻最稠密的部分位于地球南極方向,這也是激發(fā)了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南極墻呈200度的弧形延伸,一直延伸到北方的天空。集中在南極的距離為5億光年,沿著手臂向北,它向內折疊到距離銀河系3億光年的范圍內。沿著手臂,星系正慢慢地向南極移動,并從那里穿過被銀河系遮擋在地球天空的一部分,走向附近宇宙中的主導結構,即沙普利連接(Shapley Connection)。

研究人員想知道南極墻是否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得多,從而繪制的地圖覆蓋了觀測研究的整個區(qū)域,研究的天文學家是宇宙早期探險家,將我們的地圖延伸到未知領域,其研究發(fā)表在《天體物理》期刊上。在過去的40年里,人們對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模式有了越來越多認識,這讓人聯(lián)想到山脈和島嶼群島這樣的地理特征。擁有超2000億顆恒星的銀河系,只是小型局部星系團的一部分。

而局部星系團又只是擁有數(shù)千個星系室女座星系團的郊區(qū)。室女座星系團反過來又是一個更大更豐富星系團的外部組成部分,由于其巨大的引力,這些星系團統(tǒng)稱為“巨引源”。2014年該研究團隊就繪制了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這是一個由10萬個星系組成的星系團,分布在一個更大的區(qū)域,跨度為5億光年。南極墻幾乎和史隆長城差不多大,史隆長城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結構之一,但新發(fā)現(xiàn)的南極墻距離我們要要近得多。

巴黎大學薩克利分校的宇宙制圖專家丹尼爾·波馬雷德(Daniel Pomarede)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他解釋說:人們可能會奇怪,為什么這么大一個不太遠的結構一直沒有被注意到,這是因為南極墻位于一個還沒有完全測量的天空區(qū)域,那里的直接觀測受到了前景星云和星系塵埃的阻礙,我們之所以發(fā)現(xiàn)它,要歸功于南極墻的引力影響,“印”在了一個星系樣本的速度上。

博科園|研究/來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1538-4357/ab995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