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 話 |漫卷詩書青春作伴·邀您共讀詩經(jīng):我們一起拜文王廟——《詩經(jīng)·周頌·賚》
詩經(jīng)·周頌·賚(lài)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敷時繹(yì)思,我徂(cú)維求定。時周之命,於(wū)繹思。
《毛詩正義》曰:《賚》詩者,大封於廟之樂歌也。謂武王既伐紂,於廟中大封有功之臣以為諸侯。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為此歌焉。經(jīng)無“賚”字,序又說其名篇之意。賚,予也。言所以錫予善德之人,故名篇曰《賚》。經(jīng)之所陳,皆是武王陳文王之德,以戒敕受封之人,是其大封之事也。此言大封於廟,謂文王廟也?!稑酚洝氛f武王克殷之事云:“將帥之士,使為諸侯。”下文則云:“虎奔之士,脫劍祀乎明堂?!弊⒃疲骸拔耐踔畯R為明堂制?!笔谴蠓庵T侯在文王之廟也。
題記:
如何教育,教人成人,成人就成德。如何成德,教什么。韓愈《原道》中寫到: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nóng)、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yǎng)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奉敕于太常寺修正古樂詩
隋·何妥
大樂遺鐘鼓,至樂貴忘情。俗久淳和變,年深禮孝生。
嶰谷調(diào)孤管,侖山學鳳鳴。浮云成舞曲,白雪作歌名。
聞詩六義辨,觀漏八風平。肅穆皇威暢,淪漣河水清。
鈞天動絲竹,括地響錞鉦。盡美兼韶濩,盛德總咸英。
寥亮鳧鐘徹,飄揚翟羽輕。小臣屬千載,時幸預簪纓。
行欣負蒼璧,衢壇聽九成。

?
尚書·周書·泰誓上: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kū)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肆予小子發(fā),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于兇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眾,厎天之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