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素食者》:用荒誕顛覆暴力,用藝術(shù)掩蓋瘋狂,讓反抗歸于平靜
這是我第一次寫書評,打算慎重地選一本書作為一個好的開始。于是我請教了我身邊寫書評的朋友,希望他們給點建議。
?
我有個在某平臺寫書評的朋友,正好她在寫《素食者》的書評,就向我推薦這本書。她甩來了一個視頻鏈接,是一個男性在推薦《素食者》這本書,語氣平和淡然,很“傲慢”地站在了英惠的角度去訴說這個故事。
?
她用了“傲慢”這個詞,感覺就是理性游走在感性的邊緣蹦出來一個恰到好處的詞。唯獨像《素食者》等女性主義小說,在女性受到男性迫害的故事里,男性更應(yīng)該站在男性自己的角度去討論,而不是試圖去理解和同情故事中的女性——企圖凌駕于女性視角本就是“傲慢”。
?
如果是在讀書app上看的這本書,評論里不乏看到一些“傲慢”的言論。“不就是吃一塊肉,至于嗎”“好奇怪,為什么不去看醫(yī)生”“我一個正常人無法理解”……如何不“傲慢”地讀懂《素食者》?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jīng)開始寫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了。

溫柔寫法是給予她的體面
《素食者》講述的是一個妻子某天突然變成素食者后發(fā)生在家庭和她身邊的故事。故事主要通過丈夫、姐夫、姐姐三個人視角來敘述,分成了【素食者】【胎記】【樹火】三個部分。
?
作者韓江在頒獎禮上有一段這樣的致辭,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這三個部分:
我在寫作時,經(jīng)常會思考這一問題:人類的暴力能達(dá)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瘋狂;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別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這些問題。我想通過《素食者》刻畫一個誓死不愿加入人類群體的女性。
?
【素食者】——人類的暴力能達(dá)到什么程度。以丈夫的視角,表達(dá)夫(父)權(quán)的控制。
【胎記】——如何界定理智和瘋狂。以姐夫的視角,表達(dá)男性的“窺視”。
【樹火】——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別人。以姐姐的視角,表達(dá)女性的共情。
?
通讀全文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表達(dá)方式很特殊。沒有過多的對話描寫,也沒有過多刺激感官的情節(jié)描寫,而是以主視角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為主,中間穿插關(guān)于核心人物“妻子”的隱喻的表達(dá)(書中分割線里的內(nèi)容是英惠這個視角敘述的)。整個故事讀完你會發(fā)現(xiàn)處處都有留白,因為很多問題或許在里面是找不到答案的。
?
書的腰封上有這么一句話:
為了逃避來自丈夫、家庭、社會和人群的暴力,她決定變成一棵樹。
?
然而書里并沒有詳盡地描寫她(英惠)遭受了什么樣的暴力,甚至幾乎沒有描寫來自社會和人群的暴力。我們卻能通過她逃避暴力的荒誕行為,推測她一定是受到了很多難以啟齒的傷害。至于“社會和人群的暴力”,姑且可以把它當(dāng)作是我們看完這本書以后對她的看法。
?
人的內(nèi)心,總有深埋心底的一部分是死都不愿意和別人提起的。用荒誕顛覆暴力,用藝術(shù)掩蓋瘋狂,讓英惠化作一棵樹而不是掉在地上的肉,這種隱晦地寫法我覺得是很溫柔的寫法,保全了英惠這樣的受害者最后的體面和尊嚴(yán)。我打從心底很喜歡這樣的寫法。
她為什么不吃肉?
?
這本書名叫《素食者》,“為什么不吃肉”這個問題貫穿全文。因而理解這個問題很有必要。
?
書中在回答英惠不吃肉的問題時,英惠說是因為一個夢:
那是一片黑暗的森林。四下無人,我一邊扒開長著細(xì)尖葉子的樹枝,一邊往前走去。我的臉和胳膊都被劃破了。我記得明明是跟同伴在一起的,現(xiàn)在卻一個人迷了路??謶峙c寒冷包圍著我,我穿過凍結(jié)的溪谷,發(fā)現(xiàn)了一處亮著燈、像是倉庫的建筑物。我走上前,扒開草簾走進(jìn)去,只見數(shù)百塊碩大的、紅彤彤的肉塊吊在長長的竹竿上。有的肉塊還在滴著鮮紅的血。我扒開眼前數(shù)不盡的肉塊向前走去,卻怎么也找不到對面的出口。身上的白衣早已被鮮血浸濕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從那里逃出來的。我逆流而上,跑了好一陣子。忽然,森林變得一片明亮,春日的樹木郁郁蔥蔥。孩子成群結(jié)隊,一股食物的香氣撲鼻而來。我眼前出現(xiàn)了難以形容的燦爛光景。流淌著溪水的岸邊。很多出來野餐的家庭為坐在地上,有的人吃著紫菜卷飯,有的人在一旁烤著肉。歌聲和歡笑聲不絕于耳。
我卻感到很害怕,因為我渾身是血。趁沒有人看到,我趕快躲到了一棵樹的后面。我的雙手和嘴巴里都是血,因為剛剛在倉庫的時候,我吃了一塊掉在地上的肉。我咀嚼著那塊軟乎乎的肉,咽下肉汁與血水。那時,我看到了倉庫里面的血坑里映照出的那雙閃閃發(fā)光的眼睛。
我無法忘記用牙齒咀嚼生肉時的口感,還有我那張臉和眼神。猶如初次見到這張臉,但那的確是我的臉。不,應(yīng)該反過來講,那是我見過無數(shù)次的臉,但那不是我的臉。我無法解釋這種似曾相識又被感陌生的感覺……也無法講明那種既清晰又怪異和恐怖的感覺。
?
這是英惠最開始做的夢。很抽象,也很難理解,卻是英惠所有遭遇和感受的高度概括。夢里她所在的地方是黑暗、恐懼、寒冷、充滿血腥的,而她逆流而上闖入的那個明亮的、充滿歡歌笑語的地方,令她感到害怕,覺得格格不入。
?
這里有個詞值得注意——“逆流而上”。這說明英惠曾經(jīng)陷入黑暗,也曾逃離黑暗,但是她最后還是決定變成一棵樹。所以書的腰封寫下這句話:“她不是不想活下去,只是不想像我們一樣活下去?!?/strong>
?
夢里有描寫英惠吃肉樣子:“我咀嚼著那塊軟乎乎的肉,咽下肉汁與血水。那時,我看到了倉庫里面的血坑里映照出的那雙閃閃發(fā)光的眼睛?!边@是英惠潛意識里最深處的恐懼。而這種恐懼是由過去慢慢積累的,可能英惠自己都不曾在乎。一旦突然意識到,就已經(jīng)變成巨大的害怕了。
?
在英惠的回憶里,有一段殺狗吃狗肉的描寫,我認(rèn)為這是導(dǎo)致英惠不吃肉的“原罪”:
轉(zhuǎn)完第五圈后,那只狗開始口吐白沫,被繩子緊綁的脖子也開始流血了。因為疼痛,它哼哼呀呀地叫著,但爸爸始終沒有停下來。第六圈,狗嘴里吐出了黑血。我挺直著身子站在原地,直勾勾地看著它那雙閃著光的眼睛。當(dāng)我等待著它第七圈經(jīng)過的時候,看到的卻是爸爸用摩托車載著奄奄一息的它。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它那垂擺的四肢和滿含血淚的、半閉的眼睛。
那天晚上,我們家大擺筵席,市場巷弄凡是打過招呼的叔叔都來了。他們說要想治愈狗傷,就必須吃狗肉,所以我也吃了一口。不,其實我是吃了一整碗狗肉湯飯。紫蘇粉也沒能徹底蓋住狗肉那股刺鼻的膻味。至今我還記得那碗湯飯和那只邊跑邊口吐鮮血、白沫的狗,還有它望著我的眼睛。我不在乎,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
關(guān)于這點,我也有相似的經(jīng)歷。
我不是素食主義者,只能說我喜歡吃素討厭吃肉,尤其是肥肉,是吃了一定會吐的那種不喜歡。但是我人很瘦,所以總會有人逼我吃肥肉。雖然沒有經(jīng)歷英惠那種很野蠻的強迫,但小時候也有人把肥肉夾到我嘴邊的經(jīng)歷——真的是太討厭了!
沒有人問我為什么不吃肥肉,就像沒有人問英惠為什么不吃肉。我們也深知,即使說了,他們也不會相信,只是覺得我們在任性。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家……和英惠一樣,也養(yǎng)過一條狗。同樣是因為咬了人,它也面臨要被吃掉的下場。他們沒有采取跑死的方法,而是選擇吊在樹上打死。與英惠不同的是我沒有直視殺狗的過程,我選擇了逃避。那天我躲在被窩里,狗的慘叫聲一陣一陣地灌入我耳朵,直至漸漸變?nèi)?,最后再也聽不見。我知道,它死了?/p>
晚上我們家大擺宴席,親戚朋友都來了。我看著他們大口吃肉、嘴巴上沾滿油、歡聲笑語的樣子,我突然感覺我坐的那個位置在倒退,我已經(jīng)看不清同席的人的面容,他們已然混為一體——黑色的影子,張著血口,帶著笑意。我不記得是誰夾了一塊狗肉放在我碗里了,我沒有吃。我扒著白米飯,那塊肥肉的味道不停地鉆進(jìn)我的鼻腔,攪動著我的胃……這天,是我的生日。
從那天起,我就多了很多習(xí)慣。不吃狗肉,不吃肥肉,不養(yǎng)狗,也不過生日。如果不是他們偶爾還會提起那條狗的名字,我還以為那只是我做的一個噩夢。至今回想起來,我的胃還在翻涌。不吃肉,只是在受到外界的傷害后體現(xiàn)在生理的一種反應(yīng),亦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人心有時候就是這樣的脆弱,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事。
為什么是一棵樹?
可以是花,可以是草,英惠為什么要選擇變成一顆樹呢?用作者的話解釋是英惠“誓死不愿加入人類群體”,或者是英惠說的“終于不再是動物了”。在這個過程能感覺到她對“動物”的厭惡。
?
但是,在我沒看到作者的話以前,我對此聯(lián)想到的是一個希臘神話故事,一個少女被逼變成一棵樹的故事。

作為十二主神的阿波羅愛上了河神的女兒達(dá)芙涅。但是達(dá)芙涅并不愛阿波羅,并對阿波羅的愛感到厭惡甚至是恐懼。于是達(dá)芙涅開始逃跑。阿波羅邊追邊說:“美麗的女郎,請你不要害怕,不要這樣跑著躲避我。羊在狼前逃跑,鴿子躲開鷙鷹的利爪,都是因為懼怕要吞食它們的敵人。可我是為了愛你呀!你知道愛你是人是誰嗎?我不是鄉(xiāng)野村民,也不是看守牛羊的牧人,朱庇特(眾神之王)是我的父親,我本人是歌舞文藝之神和太陽神,阿波羅是我的名字,許多地方的人民崇敬我。”
?
最后達(dá)芙涅跑到岸邊向她的父親河神呼救:“父親,快幫幫我,讓大地裂開把我吞進(jìn)去吧;或者改變我身體的形狀,避開阿波羅可怕的愛?!彼脑拕傉f完,全身的骨節(jié)就開始硬化發(fā)僵,她的身體變成了一株樹干,頭發(fā)就成了濃蔭的樹葉,兩條手臂變成了樹椏,臉變成了樹冠,兩腳釘在地上,成了扎入地下的樹根。
達(dá)芙涅寧愿變成一顆沒有感情的樹,也不愿意接受阿波羅傲慢的愛。同樣的,對于英惠來說,家人的愛就像阿波羅對達(dá)芙涅的愛一樣,是傲慢。他們強迫英惠吃肉,說著是是關(guān)心她,是愛她,卻從來沒問過英惠的意愿——這是傲慢且可怕的愛。
?
變成一棵樹,這樣的反抗看起來并不激烈,也不能打敗那股強大的力量,卻顯得決絕、剛烈而又凄美……她們雖然失去了人形,成了一棵樹,但優(yōu)美的儀態(tài)仍然存在,終于能在陽光下自由呼吸,閃閃發(fā)光。
?
可以結(jié)合《非暴力溝通》理解
?
這一切為什么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好像所有的矛盾激化是源于那天,父親將肉強行塞到英惠嘴里。英惠因此割脈自殺,雖然被搶救了回來,人也變得更瘋了,因此被丈夫無情拋棄(離婚)。姐夫?qū)τ⒒葑隽饲莴F不如的事,姐姐因此和姐夫離婚。父母不愿再見到瘋了的英惠,連姐姐也斷了聯(lián)系,弟妹一家也再無往來。最后只有姐姐在照顧著英惠。
?
我想起作者說的那句話——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別人。因為不理解英惠,所以家人都離她而去。那么沒有拋棄她的姐姐就理解她嗎?據(jù)姐姐在【樹火】這一部分講述,她們姐妹倆彼此都感到很陌生。實際上,無論是在英惠還是自己丈夫的溝通上,姐姐都會有種挫敗感:
丈夫喜歡喜歡拍攝那些有翅膀的東西,鳥、蝴蝶、飛機、飛蛾,就連蒼蠅也拍。那些看似與創(chuàng)作內(nèi)容無關(guān)聯(lián)的飛行場面,總是讓對藝術(shù)一無所知的她感到很困惑。有一次,她看到在崩塌的大橋和悲痛欲絕的葬禮場面之后,忽然出現(xiàn)了約兩秒的鳥影。于是她問丈夫,為什么在這里要加入這個場面。
他當(dāng)時的回答是,不為什么。
“就是喜歡加入這些場景,覺得這樣心里舒服?!?/span>
說完,又是一陣熟悉的沉默。
這是姐姐和姐夫在溝通時的一段描寫,說到底是缺乏溝通。其實在這本書里面,不只是姐姐和姐夫,很多人之間缺少溝通。英惠的爸爸甚至用“打孩子”的方式替代了溝通。
關(guān)于英惠和丈夫缺乏溝通的描寫,書中有一段丈夫的獨白:
妻子少言寡語,很少開口向我提什么要求。即使我下班回來晚了,她也不會抱怨。有時難得周末兩個人都在家,她也不會提議出門走走。整個下午,我拿著遙控器在客廳打滾的時候,她都閉門不出。我猜她是在工作或者是在看書。說到興趣愛好,她似乎只有看書而已,而且看的都是那些我連碰都不碰的、枯燥無味的書。到了吃飯時間,她才會走出房間,一聲不響地準(zhǔn)備飯菜。
這兩段描寫首先讓我想到一個詞,“冷暴力”。說起暴力,我們常常會想起“身體的暴力”,而忽視“隱蔽的暴力”。這又不得不提到一本書——《非暴力溝通》。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溝通也可能是暴力的這個問題。那么暴力溝通指的是什么?馬歇爾·盧森堡認(rèn)為,非暴力溝通大抵有四種:一是道德評判,指責(zé)、侮辱等都是評判的形式;二是作比較;三是推卸責(zé)任;四是以“要求”的方式表達(dá)訴求。
有了這個想法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素食者》里面充斥這很多暴力溝通。不說別人,光是在英惠丈夫身上,四種暴力溝通就全占了。
傾聽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要素。《素食者》里很多人與其說缺乏溝通,不如說缺乏耐心地傾聽。我印象最深的是丈夫問英惠為什么不吃肉,他是這樣表述的:
如果我問她怎么了,她也只會回答說:“我做了一個夢。”但我沒有追問夢到了什么,因為我不想再聽她說什么黑暗森林中的倉庫和映射在血泊中的臉了。
“沒有追問”“不想再聽”,很明顯沒有傾聽的意愿。然后我們會慢慢發(fā)現(xiàn)英惠做的那個夢,那個作者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的怪夢,到了后面逐漸被表述成“一個夢”,仿佛那些年的傷害,在別人眼里,也只剩下了這幾個字。
我一直以為英惠受到的“身體的暴力”更多,現(xiàn)在看來“隱蔽的暴力”更可怕。它們從精神上去傷害,去控制,去摧殘……所以有時候我也搞不懂,究竟是英惠想變成一棵樹,還是他們想把英惠變成一棵沒有感情、沉默的樹呢?
你我皆是《素食者》
看完《素食者》后,我望著天花板,思考起了這么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也和英惠一樣,對家人失去了期待,對愛情失去了期待,沒有孩子,沒有朋友,興趣和夢想也救不了我,生活更是沒有放過我,我會不會也想變成一顆樹?
?
B站有一部冷門的日劇《古瀧兄弟與四苦八苦》,第7集里有一個女性也想變成一棵樹,她說:
當(dāng)人放下雜念,昏睡度日,就會接近植物。不覺得植物比人類好多嗎?只要光合作用和水分就能活了,曬太陽就有養(yǎng)分,吸收水分就能滋潤身體,不必打掃,不必洗澡,連吃飯都用不著,也不會為工作和人際關(guān)系煩惱,再也沒有麻煩了。

誰讓做人類很麻煩呢!我們所有人都可能是《素食者》,想要變成一棵樹,不過是在逃避生而為人的四苦八苦罷了。
?
明明沒有奢望太多,為什么不能如意?明明沒有過分貪求,為什么感到束縛?為什么維持一口呼吸也如此艱楚?為什么沒日沒夜只能奮身站穩(wěn)腳步?我們?yōu)槭裁催@么苦?或許,這就是成年人吧!——這是《古瀧兄弟與四苦八苦》片頭曲里的歌詞。片頭的視頻里,他們面帶笑意,跳著舞,開心地唱著這些令人心酸的歌詞,問的為什么都沒有答案,最后以一句“這就是成年人吧”結(jié)束。那種苦中作樂的心態(tài)就是最好的答案。

《素食者》給我?guī)淼姆此?,不僅是對女性主義有深刻的了解,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如何建立人際關(guān)系,如何盡可能地讓愛充滿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還是會想做個人類,盡管生活很苦,會受到傷害,盡管船到橋頭不一定直,盡管明天可能也是普通的一天,我還是要笑對陰天。
文 | 老叫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