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天地
這篇文章發(fā)布成功以后,這就意味著我將從普通的B站吃瓜群眾一躍成為一名專欄up主。所以這篇文章就是我的開山之作和分水嶺。
半佛仙人曾經說過,“B站用戶都有當up主的潛質。”而我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句話。其實我決定當up主就在一念之間。?
我是在2017年加入B站的。在那之前聽說我看過的大部分好笑的視頻或鬼畜都來自B站,于是我就覺得很好奇。終于在那一年,我換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手機,就完成了我好久以來就想加入B站的想法。B站果然沒讓我失望,它真的什么類型的視頻都有,可以很搞笑,也可以很嚴肅,甚至可以當一個進步青年。就這樣,在這820多天里,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好朋友。我的知識,我的想法,我對世界的認知,大部分都是B站給我的。
就在去年,我忽然靈光一現:為什么我不能自己當個up主呢?看看手機上的視頻,我又馬上否定了這個想法。當up主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只有一個人,寫文案、拍攝、剪輯,或者是分鏡……都是我一個人做。寫文案還行,寫作是我的拿手項目。但是拍攝需要鏡頭語言和一個富裕的家庭以及一個合適的拍攝地點,我都沒有;況且我也不會用剪輯軟件,根本不會剪視頻。但是當我身邊的同學打算未來做自媒體的時候,這個想法又打動我了:現在不可以,或許未來可以呢?把它當成一個副業(yè),無論怎么想都是劃算的、保底的。
幾天前,我看到了一篇專欄。當我看到這個內容形式的時候我幡然醒悟:原來我一直忘了這個內容傳播形式。雖然很少人看專欄,但是這個創(chuàng)作可比做視頻門檻低多了。經過幾個小時的考慮,我當即決定做一個專欄up主。
在我看來,無論是視頻up主還是專欄up主,最核心的一個詞就是“share”,分享。分享你的價值觀,分享你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分享你或者你身邊人的經歷,然后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這也是B站的價值所在。而我有著對東方哲學的理解,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這就是我的價值,所以我當up主的目的就是把我理解的中國哲學分享給大家,讓更多的年輕人(眾所周知,B站用戶的平均年齡是24歲)了解和熱愛自己的文化。我要讓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年輕人意識到,我們自己的文化要比西方文化更超前,更了不起。
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很多人認為自己老祖宗留給自己的文化是如此不堪,還認為西方的伯努利、笛卡爾、德謨克里尼的哲學是十分高大上的,自己的文化就像鄉(xiāng)巴佬一樣。這種人我見得多了。殊不知,每個中國人都活在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中他們卻不自知。諸子百家的思想,無一不是從易經演變而來、從易經中誕生。像成語“否極泰來”、“物極必反”,哪個不是從易經中來?國外的月亮就是比國內圓嗎?我們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我們的哲學比西方哲學還要高大上。我們的哲學教做人,他們教嗎?易經,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易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傳承它的原因。


第三次大戰(zhàn)已經開始。而第三次大戰(zhàn),不是武力戰(zhàn)爭,也不是貿易戰(zhàn),這一點曾仕強教授在10年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無三不成禮,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二次肯定有第三次。而第三次大戰(zhàn),肯定是文化的戰(zhàn)爭。而我們的文化必定會勝出,中國必勝,原因就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中國的哲學是觀察天地而產生哲學,我們不信教,不信鬼神;西方的哲學是從神學中誕生哲學,有的地區(qū)到現在還會出現政教一體的情況。中西方文化的具體差異上面的視頻里都已經詳細地分析了,我以后也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詳細描述其中差異。
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也說,“中國人要文化自信”,是因為新時代的中國在中華文化的引領下正在走向復興。不光如此,西方世界還和我們搞意識形態(tài)斗爭和輿論戰(zhàn)。所以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有信念,才有機會贏得這場“戰(zhàn)爭”。這也是我成為專欄up主的第二個原因。

?

綜上所述,未來我的作品內容肯定是以介紹中華文化為主,樹立自信為輔。如果我心血來潮的話,我或許還會更新一些對某些APP的討論,亦或者寫一些連載小說、散文等其他文學作品也說不定。請放心,我會用文集功能把它們分類,確保大家看得方便舒心。我的作品風格,目前是打算走嚴肅路線,幽默詼諧的話可能不會太多。
目前我還是個普通的學生,還需要上課備考。而且我只是有著這樣一種使命感,再加上我會花大把時間來打磨一篇文章,一般需要三四天才能完成一篇。所以我的更新頻率會很慢,基本屬于隨緣更新的狀態(tài)。不過請大家放心,我會盡我所能來為大家呈現一篇好的文章。
我寫文章不需要大家點贊、投幣和收藏,只需要讓更多人看見,所以請大家動一動發(fā)財的小手,點一個轉發(fā)和關注吧,秋梨膏?。?!(*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