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明清至今行政區(qū)劃變遷考·陜西篇

2022-05-17 23:24 作者:小萱的方言咖啡館  | 我要投稿

陜西位于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

陜西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212萬年前的西安藍田上陳遺址,是東北亞最早人類活動遺址,比此前公認的中國境內最早原始人類“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改寫歷史教科書。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陜西建都。

一、清代陜西省行政區(qū)劃

清末陜西行政區(qū)劃大致情況
  1. 西安府:長安縣(附郭)、咸寧縣(附郭)、臨潼縣、高陵縣、藍田縣、鄠縣、盩厔縣、咸陽縣、興平縣、涇陽縣、三原縣、富平縣、醴泉縣、渭南縣、同官縣、耀州、寧陜廳

  2. 鳳翔府:鳳翔縣(附郭)、岐山縣、扶風縣、郿縣、麟游縣、汧陽縣、寶雞縣、隴州

  3. 同州府:大荔縣(附郭)、朝邑縣、澄城縣、郃陽縣、韓城縣、白水縣、蒲城縣、華陰縣、華州、潼關廳

  4. 延安府:膚施縣(附郭)、安塞縣、甘泉縣、安定縣、保安縣、宜川縣、延川縣、延長縣、定邊縣、靖邊縣

  5. 榆林府:榆林縣(附郭)、神木縣、府谷縣、懷遠縣、葭州

  6. 漢中府:南鄭縣(附郭)、城固縣、洋縣、西鄉(xiāng)縣、沔縣、略陽縣、鳳縣、褒城縣、寧羌州、留壩廳、佛坪廳、定遠廳

  7. 興安府:安康縣(附郭)、平利縣、洵陽縣、白河縣、紫陽縣、石泉縣、漢陰廳、磚坪廳

  8. 邠州:三水縣、長武縣、淳化縣

  9. 乾州:永壽縣、武功縣

  10. 鄜州:洛川縣、中部縣、宜君縣

  11. 綏德州:米脂縣、清澗縣、吳堡縣

  12. 商州:商南縣、雒南縣、山陽縣、鎮(zhèn)安縣、孝義廳

二、現(xiàn)代陜西省行政區(qū)劃

  1. 西安市(陜A):新城區(qū)、未央?yún)^(qū)、碑林區(qū)、蓮湖區(qū)、雁塔區(qū)、灞橋區(qū)、長安區(qū)、高陵區(qū)、閻良區(qū)、臨潼區(qū)、鄠邑區(qū)、藍田縣、周至縣

  2. 銅川市(陜B):王益區(qū)、印臺區(qū)、耀州區(qū)、宜君縣

  3. 寶雞市(陜C):渭濱區(qū)、金臺區(qū)、陳倉區(qū)、鳳翔區(qū)、岐山縣、扶風縣、眉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鳳縣、太白縣

  4. 咸陽市(陜D):秦都區(qū)、渭城區(qū)、楊陵區(qū)、興平市、彬州市、三原縣、涇陽縣、乾縣、禮泉縣、永壽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武功縣

  5. 渭南市(陜E):臨渭區(qū)、華州區(qū)、韓城市、華陰市、潼關縣、大荔縣、合陽縣、澄城縣、蒲城縣、白水縣、富平縣

  6. 漢中市(陜F):漢臺區(qū)、南鄭區(qū)、城固縣、洋縣、西鄉(xiāng)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zhèn)巴縣、留壩縣、佛坪縣

  7. 安康市(陜G):漢濱區(qū)、漢陰縣、石泉縣、寧陜縣、紫陽縣、嵐皋縣、平利縣、鎮(zhèn)坪縣、旬陽市、白河縣

  8. 商洛市(陜H):商州區(qū)、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zhèn)安縣、柞水縣

  9. 延安市(陜J):寶塔區(qū)、安塞區(qū)、子長市、延長縣、延川縣、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龍縣、黃陵縣

  10. 榆林市(陜K):榆陽區(qū)、橫山區(qū)、神木市、府谷縣、靖邊縣、定邊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清澗縣、子洲縣

三、清代至今陜西行政區(qū)劃的變遷

  1. 全省版圖的改變

    自清代陜甘分治以來,陜西的邊界一直較為穩(wěn)定。但仔細對比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陜西在北端與內蒙古接壤處比清代陜西多出了一條居于長城以北的狹長區(qū)域。

    陜西北部西側邊界在清朝前中期是以明長城為界。但又由于清朝的民族政策,明長城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陜西北部邊境六縣的居民在雍正-乾隆時期到長城外墾荒,經(jīng)商,定居,形成了寬達150公里左右的城墻外漢族聚居區(qū)域。乾隆前期到光緒末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里行政歸伊克昭盟,而稅收管理則歸陜西六縣。民國時期延續(xù)了這種實際上的雙重區(qū)劃狀態(tài)。直到1950年,才放棄了長城為界的劃分方式,正式將這條狹長的城墻外漢族聚居區(qū)域劃入陜西省。

  2. 從府到地級市

    清代陜西轄七府五州?,F(xiàn)代陜西轄十個地級市。

    從明清至今,陜西行政中心未變、具有明確承襲關系的二級區(qū)劃包括:西安府(西安市)、延安府(延安市)、榆林府(榆林市)、漢中府(漢中市)、興安府(安康市)、商州(商洛市);行政中心變化、僅在行政區(qū)域的大致范圍上一脈相承的二級區(qū)劃包括鳳翔府(寶雞市)和同州府(渭南市)??梢?,清朝陜西所有的府的建置都沿用至今,而直隸州除商州以外都已不復存在。今天的咸陽、銅川兩市地域在清朝時主要為西安府所轄,后來脫離西安府,獨立建市。

  3. 舊縣的撤銷

    西安府咸寧縣1914年并入長安縣,后者2002年撤縣設區(qū);臨潼、高陵、鄠三縣分別于1997年、2014年、2016年撤縣設區(qū);咸陽縣1952年12月析城區(qū)、郊區(qū)置咸陽市(縣級),1958年并入咸陽市,1983年撤縣級咸陽市設秦都區(qū);渭南縣1984年撤縣設市,1994年撤縣級渭南市設臨渭區(qū);同官縣1946年7月改稱銅川縣,1958年撤縣設市,1966年升格為省轄市;耀州1913年稱耀縣,2002年撤縣設立耀州區(qū)。

    鳳翔府鳳翔縣2021年撤縣設區(qū);寶雞縣2003年撤縣設陳倉區(qū)。

    同州府朝邑縣1958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并入大荔縣;華州1913年改為華縣,2015年撤縣設區(qū)。

    延安府膚施縣1937年2月并入新設立的延安縣,1975年并入縣級延安市,1996年撤市設寶塔區(qū);安塞縣2016年撤縣設區(qū)。

    榆林府榆林縣1988年撤縣設市,2000年撤市設榆陽區(qū);懷遠縣1914年為別安徽省之懷遠縣,遂依境內橫山山脈更名橫山縣,2015年撤縣設區(qū)。

    漢中府南鄭縣2017年撤縣設區(qū);褒城縣1958年撤銷,所屬地域分別劃歸勉縣、漢中市、留壩縣和南鄭縣。

    興安府安康縣1988年撤縣設市,2000年撤市設漢濱區(qū)。

    商州1913年稱商縣,1988年撤縣設縣級商州市,2002年撤銷商州市改設地級商洛市商州區(qū)。

  4. 新縣的設立

    太白縣:1961年設立太白縣。

    鎮(zhèn)坪縣:1920年置鎮(zhèn)坪縣。

    丹鳳縣:1949年6月1日建立丹鳳縣。

    吳起縣:1942年設吳起縣。

    黃龍縣:1947年10月2日今黃龍境內第一次解放,成立黃龍縣。

    子洲縣:1944年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等縣劃地建縣。

  5. 縣名的更改

    西安府盩厔、醴泉兩縣1964年分別更名周至縣、禮泉縣。

    鳳翔府郿、汧陽兩縣1964年分別更名眉縣、千陽縣。

    同州府郃陽縣1964年更名合陽縣。

    延安府保安、安定兩縣分別于1936年、1942年更名志丹縣、子長縣,其中子長2019年撤縣設市。

    榆林府葭州1913年稱葭縣,1964年更名佳縣。

    漢中府沔縣1964年更名勉縣。

    漢中府定遠廳1913年廢廳設縣,1916年更名鎮(zhèn)巴縣。

    興安府洵陽縣1964年更名旬陽縣。

    興安府磚坪廳1913年廢廳設縣,1917年更名嵐皋縣。

    邠州1913年廢州稱邠縣,1964年更名彬縣,2018年撤縣設市并更名彬州市。

    邠州三水縣1914年因和廣東三水縣重名,復舊名栒邑縣,1964年更名旬邑縣。

    鄜州1912年廢州稱鄜縣,1964年更名富縣。

    鄜州中部縣1944年因為軒轅黃帝陵寢所在,更名黃陵縣。

    商州雒南縣1964年更名洛南縣。

    商州孝義廳1913年撤廢,設立孝義縣,1914年取古柞水(乾佑河)之名,改稱柞水縣。

四、一些值得注意的有趣的點

  1. “西安省”與陜甘分治

    甘肅因為特殊地理位置一旦國家形成穩(wěn)定的內部結構,便會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軍鎮(zhèn)形態(tài)和緩沖、阻隔作用。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陜甘分治,設甘肅行省,行政中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但陜甘總督仍管轄陜西和甘肅兩省,故有時陜甘兩省就合稱陜西。那么清代的“陜西”指究竟是現(xiàn)在的陜西省,還是指包括陜西省在內的陜甘總督轄區(qū)?在清高宗(乾隆帝)和清仁宗(嘉慶帝)在位時,兩個陜西經(jīng)常被弄混。為了區(qū)別狹義上的陜西(今之陜西?。┖蛷V義上的陜西(今之陜西省加今之甘肅?。?,用“西安省”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提西安省,大家就知道這是指狹義上的陜西。

    還有一個說法:陜西布政使司的前身,是西安布政使司。西安布政使改稱陜西布政使后,大家為了照顧習慣,也就把陜西省稱為西安省。

    又有一種說法:西安巡撫就是陜西巡撫的別稱。陜西巡撫的全稱是: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理糧餉。如果在一般的折子,也用全稱的話,寫起來費勁,皇帝看了也頭疼,特別是乾隆帝這樣性格有些乖張的皇帝,極難伺候,一句話惹他不高興了,輕則罷官,重則殺頭,用職務簡稱,君臣兩便,何樂不為?不過,西安巡撫的叫法,截止于1767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二年。但約定俗成,西安省的叫法卻流傳了下來。

  2. 陜西以人名命名的縣份一覽

    陜西現(xiàn)存眾多以人名命名的縣,這其中以近代以來犧牲的革命烈士為主,偶爾也有一些古代歷史中的人物?,F(xiàn)將其列舉如下:

    吳起縣:相傳戰(zhàn)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而命名“吳起”。

    子長市:謝子長(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長,號浩如,陜西安定(今子長)縣人,是陜北紅軍和蘇區(qū)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因在長期征戰(zhàn)中,多次負傷,積勞成疾,終因傷病惡化,在陜西省安定縣燈盞灣逝世,時年38歲。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為紀念謝子長同志,決定將其家鄉(xiāng)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

    志丹縣:劉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志丹,陜西保安(今志丹)縣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高級將領,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zhèn)(現(xiàn)柳林縣三交鎮(zhèn))戰(zhàn)斗中犧牲,年僅33歲。為紀念劉志丹烈士,1936年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決定將其家鄉(xiāng)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

    子洲縣:李子洲(1892~1929),名登瀛,筆名逸民。陜西綏德(今子洲)縣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陜北紅軍和蘇區(qū)創(chuàng)建人之一。1929年2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獄中病逝,時年37歲。為紀念革命烈士李子洲,1944年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等縣劃地建子洲縣。

  3. 陜贛兩省被簡化的縣名一覽

    共和國成立初期,民眾文盲率極高,“掃盲”成為當務之急。為方便群眾讀書寫字,在那個年代曾將一大批含生僻字的地名進行了簡化,這其中尤以江西、陜西的調整為典型,兩省分別在1957年和1964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縣名更改,今列舉如下:

    江西:

    更名前:鄱陽、雩都、新淦、新喻、大庾、尋鄔、虔南

    更名后:波陽、于都、新干、新余、大余、尋烏、全南

    (其中波陽2003年復名鄱陽)

    陜西:

    更名前:鄠縣、盩厔、醴泉、郿縣、汧陽、郃陽、葭縣、沔縣、洵陽、邠縣、鄜縣、雒南、栒邑

    更名后:戶縣、周至、禮泉、眉縣、千陽、合陽、佳縣、勉縣、旬陽、彬縣、富縣、洛南、旬邑

    (其中戶縣2016年撤縣設區(qū)時改回了“鄠”字,稱鄠邑區(qū))

    縣名的簡化,在所處的時代具有一定甚至相當?shù)姆e極意義(其實“邠”也是唐代簡化縣名后的產(chǎn)物,更早時稱“豳”,當時改名的理由是“豳”易與“幽”字相混)。但是,這種做法卻同時也切斷了幾千年的地名文化傳承。尤其是陜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坐擁一眾千年古縣,它們簡化前的名字背后都是蘊含著一段段歷史的。

    葭縣,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載:縣有葭蘆河,中多葭蘆(蘆葦),所謂“蒹葭蒼蒼,在水一方”。

    郃陽,原有洽水,結果洽水干了以后,古人便將“洽”改為了“郃”,言水濱變城邑之義。

    汧陽,因居于渭河在關中平原的北部支流——汧水之陽得名。

    盩厔,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載:盩者,山曲;厔者,水曲。

    鄠縣,夏朝便有扈國,因“扈”與“鄠”相通,漢設鄠縣。

    鄜縣,設于漢代,唐詩圣杜甫為之題詩曰: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span>

    郿縣,設于秦代,有漢末三國時大奸臣董卓用來金屋藏嬌的郿塢。

    諸如此類的種種美妙的典故,都因這大筆一揮的地名簡化運動而統(tǒng)統(tǒng)變得不知所云。翻開陜西地圖,我們再也難以找到這些歷史故事中描述的地方。

    改開這幾十年來,我國經(jīng)濟一路高歌猛進?!皞}廩足而知禮節(jié)”,人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平均文化程度隨之提升了,這些有歷史底蘊的縣名也到了該回歸到我們視線中的時候了。既然波陽縣能復名鄱陽縣,那么其他被簡化名字的縣又有何理由不改回舊名呢?

    一個行政區(qū)劃的更名固然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筆者認為這些有底蘊的地名的恢復本就屬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我們走向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地名,是一個地域的歷史和文化最好和最直接的證明。如同古建筑的修舊如舊、古墓挖掘的能不挖就不挖,地名能不改則不改為好。改了,以后還是會后悔。

(完)

明清至今行政區(qū)劃變遷考·陜西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廊坊市| 嘉义市| 定兴县| 兖州市| 安西县| 大英县| 通河县| 叶城县| 松阳县| 白河县| 厦门市| 海晏县| 十堰市| 普定县| 湟源县| 许昌市| 依安县| 舞阳县| 莱西市| 始兴县| 农安县| 绵阳市| 闻喜县| 龙陵县| 含山县| 滨州市| 玛纳斯县| 武冈市| 鸡泽县| 兴海县| 枣强县| 漠河县| 巫山县| 赞皇县| 阳新县| 英山县| 甘肃省| 兴文县| 伊宁县| 罗平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