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姜太公)為什么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呂望”?
《姜子牙》是2020年國慶中秋檔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電影主角姜子牙借鑒了歷史上的姜太公和《封神演義》的姜尚。這種借鑒算是能讓觀眾比較快地進入影院,因為姜太公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

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各種文獻上擁有好幾個姓名或名稱,比如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齊太公、呂望、太公望等等。別的可以理解,那么姜子牙(姜太公)為什么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呂望”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由于姜太公生活的時代距今時間較遠并且史料缺乏,學界對于姜太公生平很多事跡還存在爭議,姜太公的姓名稱號也是如此。本鬼下文基本主要以《史記》記載的主流觀點為依據(jù)。

才華無雙的姜太公前半生卻碌碌無為,只得在渭水之濱等待最后的機會。而周文王從羑里歸來以后就一直勵精圖治,準備滅亡商朝。對于此時的周文王來說,滅亡商朝的最大障礙是曠世大賢的輔佐。

于是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與姜太公一拍即合,上演了“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歷史佳話。周文王見到姜太公后非常高興地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span id="s0sssss00s" class="pgc-img-caption">

人們便根據(jù)周文王“吾太公望子久矣”這句話給姜太公起了一個名號——太公望,“望”也就成為姜太公的名號。因為姜太公是姜姓呂氏,所以姜太公也被稱為“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