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必備|為什么魚膠那么貴?原來決定魚膠價格的因素是這些!
魚膠即魚鰾(輔助呼吸器官)的干制品,富膠質(zhì),故名魚膠,也稱魚肚、花膠。魚膠與燕窩、魚翅齊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參”之譽。
魚膠為什么這么貴?
物有所值不叫貴,花冤枉錢才叫貴。
自古以來,物以稀為貴,越少的東西越珍貴。如果你可以拿到世界上最大的魚的魚鰾,恭喜你,中都沒這么好彩。你說的金錢膠實在是太稀少啦。
并不是所有魚都那么貴
魚的種類跟大小是價格的決定因素(當然還是有很多其他因素)。

蜘蛛白花赤嘴類的確實價格高很多,安南北海斗湖黃花膠價格算中等,鱈魚雞蛋成魚膠等就相對便宜很多了。至于功效,也是和價格成正比。但是也有很多人被坑,相比之下自然覺得貴了。我吃過挺多種花膠,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整理了一些注意點,希望能幫到喜愛花膠的姑娘們。
1、五大頂級魚膠——赤嘴鳘和白花膠是目前高級花膠中還算普及的,其余較少流通
金錢鳘魚膠、房膠、蜘蛛膠、白花膠和赤嘴鳘魚膠,這五種魚膠,占據(jù)著金字塔的頂端,若要在其內(nèi)部進行名貴程度劃分,基本也是按照上述順序。部分魚膠下面又有若干類別,主要從魚種、地域、形狀等因素區(qū)分

2、大眾情人——親民,想要性價比高的可以選這幾種
頂級魚膠雖然功效甚好,但價格非常不友好,幾乎90%的膠友都被拒之門外。其實若不是有特別強烈的需求,有挺多性價比很高的魚膠可作選擇。像北海膠、安南膠、斗湖膠、大口膠、黃花膠、鱈魚膠,日常保養(yǎng)綽綽有余

3、花膠周邊——大部分為新興品種,價格不高,功效也不理想
其實這類膠在花膠傳統(tǒng)發(fā)源地是不被認同的,大部分被統(tǒng)稱為“菜膠”,就是當作菜品吃吃啦,不視為有特殊的美容養(yǎng)生功效。其價格也相對低廉,如雞蛋膠、蝴蝶膠、成魚膠、葫蘆膠、葉子膠等等,大家自行百度啦。透露一下,通常幾百一斤,別被宰哦~
4、對于個頭較小的花膠(特別是名貴一點的品種),很多人買回去其實里面是有雜膠的。
比如買一斤上百個的白花膠,賣家會放一些低價的紅魚肚、北海、大口等,因為膠小不太好辨別,買家又不專業(yè),所以屢試不爽

5、90%的膠都是藥洗過的
所以那些顏色均勻好看、無甚腥味的花膠一定要小心,食用等于慢性自殺。最怕的是將那些腐爛的膠藥洗漂白后給人食用,霉菌細菌吃到肚子里可不是開玩笑的
6、有一些用豬皮、兔耳朵壓作假的花膠,但這種情況還是很少很少的。
最常見的是用碎膠經(jīng)過處理壓制成某種花膠,可以通過觀察是否有很多形狀一樣的(因為是同一個模具里出的嘛)、膠體纖維是否連貫加以判斷,但技術(shù)精湛的需要泡發(fā)燉煮后才能辨別。

7、另一個很大的坑是掛羊頭賣狗肉型
比如用黃花膠冒充蜘蛛膠、安南膠冒充赤嘴膠來賣,簡而言之就是用低價的膠,制作成名貴花膠的形狀,所以看形狀不準,主要還是看肉質(zhì)、出水洞等等
8、利用名稱叫法的不同混淆視聽型。
舉個例子:有一種膠叫“越南蜘蛛膠”,它的母肚也常被稱作“越南白花”,氮素!越南蜘蛛膠≠蜘蛛膠;越南白花≠白花膠!天吶到底是有多少人被忽悠,某寶一抓一大把。這幾個的價格差別可是很大呀

9、不要過分追求新膠老膠的區(qū)別
除非你是需要陳年金錢鳘來治病,否則僅僅是美容保養(yǎng),區(qū)別真心不大。有一種手段叫浸熏,不管多年輕的膠都能做成陳年老膠的蠟黃色,此處無數(shù)人交過智商稅,包括我自己。陳不陳不看顏色,主要看肉質(zhì)
10、不要過分追求是否野生。
中低價花膠追求野生沒有意義,頂級膠種中野生花膠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能達到補充膠原蛋白的功效、無毒無害就行。比如現(xiàn)在比較暢銷的幾種赤嘴鳘幾乎都是養(yǎng)殖,但功效很好
11、公母之分
黃花膠不分公母,斗湖膠不分公母,鰻魚膠不分公母,這個可以用來測試某些賣家是否良心,不要蹭公肚的熱度,看到個“公”字就加價

12、血膠是什么
燕窩有“血燕”,花膠無“血膠”。血膠的形成,是深水魚類被捕撈上岸時,由于壓強的變化、魚奮力掙扎等導致魚體血管破裂,魚鰾滲血,并不是營養(yǎng)好所以顏色深紅。。。此條我同事交了3000+的智商稅。。。
13、目前市場上所謂的紅雞赤嘴,絕大大大大部分都是泗水(素水)赤嘴。
紅雞基本絕版了,只有少量老貨。泗水本身要比紅雞便宜一些,但功效也不錯,看不慣的是為什么要去冒名?
14、并不是膠質(zhì)多功效就好!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故這種不科學的觀念也被商家利用。所以那些低價的雞蛋膠等等才銷量巨好呀~我用等量的黃花膠、斗湖膠、赤嘴膠去燉,黃花膠的膠質(zhì)比赤嘴還要多,但是功效差遠了!斗湖膠被婆婆放了太多水有點稀了,出不了數(shù)據(jù)哈哈
15、加州白花膠不是白花膠!
那是蝴蝶膠!很便宜的!

16、最看不慣那些蹭鳘魚膠熱度的膠了。
區(qū)區(qū)雞蛋膠搖身一變叫“抵食鳘魚膠”;鱈魚膠也不安分,偏要叫“鱈鳘魚”,我大石首魚是能這么和你們狼狽為奸的嘛?
17、黃花膠并不是黃花魚的膠
黃花魚下的崽是你不曾見過的“金龍膠”!數(shù)量比金錢鳘更稀少
18、“金龍膠”到底是啥玩意?
你見過的“金龍膠”到底是啥玩意?那其實是小個頭的安南膠(也叫雙牙),現(xiàn)在市場都這么叫了:小金龍,價格也不貴
19、赤嘴鳘魚膠均有一對法令紋
赤嘴鳘魚膠無論公母,均有一對“法令線”,其旁邊各有一排“出水孔”,這是辨別真假赤嘴的兩個主要特征

20、安南膠常被用來冒充赤嘴鳘膠
安南膠常被用來冒充赤嘴鳘膠,但安南膠既無“出水孔”,也無“法令線”??捎^察膠身這兩個部位,辨別是否為假冒赤嘴
21、北海膠經(jīng)常被用來冒充赤嘴膠
北海膠因其外形與赤嘴膠有點相似,是另一個常被用來冒充赤嘴鳘的魚膠,但是其無“出水孔”

22、扎膠
市場所稱的“扎膠”,就是北海膠的前身,北海膠并不是來自廣西北海,而是當時來自南美洲的很多魚膠都在北海市貿(mào)易,故而得名
23、北海膠大部分有公母之分
北海膠品目繁多,除北海金錢和陰陽肚之外,大多有公母之分,公肚有一對“法令線”(故常用來冒充赤嘴),母肚沒有
24、北海膠的等級之分
個頭較大的北海膠中,就品質(zhì)而言,蘇里南北海優(yōu)于巴西北海。而個頭較小的北海膠,如陰陽肚、雙背等,分等級、類目沒有太大意義,食用效果都差不多


25、魚膠是怎么制作的?
不是所有的魚鰾都可以制作成魚膠的,只有石首魚類和鰻魚類等寥寥數(shù)種魚的魚嫖可以做成魚膠,而且要比較厚實的魚鰾才可以做成魚膠。而且捕撈上的魚要由有多年取鰾經(jīng)驗的人才能取出完整的魚膠,并且只能人工放在清水里扯下其背部黑色的魚膠衣,挖去膠內(nèi)的血紅衣筋,洗凈;再把一根根潔白如玉的鮮魚膠平曬在竹編的魚膠笠上(這種單根的叫條膠)。或者把鮮魚膠放在魚膠凳上,貼著魚膠布拉粘盛開起,加工成寬10厘米許、米余長的膠帶(這種叫長膠),然后充分曬干才是我們看到的魚膠。

魚膠制干的時候會慢慢變黃,隨著存放年限的增加,會變得越來越黃,最后能變得跟老玉一樣的暗金黃。魚膠存放的過程中,營養(yǎng)會發(fā)生變化,存放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營養(yǎng)沉淀的過程,能演變出一些對人體非常有益但是正常的新鮮食物是不含有的罕見物質(zhì),實際上很多滋補品越放越貴就是這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