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會帶孩子去見這3種世面
謹由我與大家一起來剖析一下這篇與家庭運營以及家庭教育管理關(guān)系有所相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點以及亮點在哪里,接下來的內(nèi)容是這樣描述的,如下:
和朋友探討過一個問題:見過世面的人,是什么樣子的?
朋友說:“享受最好的,承受最壞的,接受無常的,感受冷暖的,面對意外的。”
父母總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恨不得為孩子承擔所有的磨難。不知道,這樣的溺愛,會讓孩子的路,越走越艱險,甚至到崩潰的邊緣。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用挫折和淚水,養(yǎng)大孩子的格局,是父母的必修課。
01
“接地氣”的出行,見世界的殘酷。
有人觀察了一下,大部分的童話里,都有一句話——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管是白雪公子,還是青蛙王子、灰姑娘、小紅帽、丑小鴨,經(jīng)歷了一波三折,但是最后都是幸福的,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終究是祥和的。
大部分的家長,會告訴孩子,做人要像白雪公主一樣堅強勇敢,要有灰姑娘的夢想,別悲觀。道理沒有錯,但是有些片面。
任何一個正面人物,都有一個反面人物作為“襯托”。因此,我們還要學習事情的反面,別故意去遮掩。
比方說,如果孩子要做白雪公主,就要認識蛇蝎一樣的后母,知道什么是巫術(shù)。走進森林,不僅僅有好心的矮人,還有蛇蟲,要學會躲避。
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叢林法則”,不能回避。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長見識,會去遠方看風景,會去不同的城市,甚至帶著孩子騎車去西藏。出行的方式,也很簡單,貼近真實生活。
看以上這幅圖。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騎行的父母,把孩子放到“后備箱”里,根本就不會讓孩子體驗什么是“風餐露宿”。不過是父母承受了兩倍的苦,還說“我們歷盡磨難”。
《德伯家的苔絲》里寫道:“凡是有甜美的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p>
盡量讓孩子去很多地方,并且看到美好和殘酷的兩面。以后孩子獨自外出,就不會被“假象”迷惑了,知道如何防備暗處的傷害。
作家老周,讓兒子獨自去武漢某體校。兒子很慌,怕弄丟自己。老周說:“怕啥,路在嘴邊,自己去問?!?/p>
美麗的風景區(qū),也有隱匿的沼澤。這才是真正的詩和遠方。別等孩子長大了,才恐懼地面對那些“沼澤”。
02
“一輩子”的學習,見知識的高度。
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
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會告訴他:“努力讀書,考大學。一定要上本科學校?!?/p>
從小就要努力讀書,很有方向,因此一家人都達成共識,信心百倍。
可是,孩子從大學走出來后,卻迷失了方向。甚至有孩子,開啟了啃老模式。
孩子偶爾去求職,想盡量舒服,工資盡量多一些。最好是雙休,還得有帶薪休假。
拿著本科文憑,就是人才?就可以一生享福?這是異想天開的事。
2011年,周浩同學從北京大學退學,選擇去北京市工業(yè)技師學院就讀,讓很多家長惋惜,還引發(fā)了爭議。
多年后,周浩并沒有因此被埋沒,而是成為了學院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變成了復合型的人才。
他說:“理想的教育,應(yīng)更多按照孩子的天性與潛能培養(yǎng)人才,而非簡單依據(jù)成績分流?!?/p>
學習的根本,是人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單純地“提升認知、拿到文憑”。
告訴孩子,唯有終身學習,才是人生要走的路。走出校園,是生活的歷練,也是開啟了新的學習方式。
正如梁啟超對兒子梁思成說的:“你所學太專門了,我愿意你趁畢業(yè)后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之某部門,稍微多用點工夫。”
讀書有多難,要用什么學習方法?社會上的學習如何?人際關(guān)系、職場現(xiàn)狀、創(chuàng)業(yè)方式、金錢管理、情感處理......不僅是成年人自己要摸索的知識,還是父母應(yīng)該教育的內(nèi)容。
03
“低級別”的工作,見家庭的辛勞。
不管多苦,都要帶著笑容回家。這是父母的修養(yǎng),也是家庭的正能量。
可是,很多父母,使勁隱匿自己的苦,強作歡顏,甚至是窮家庭也培養(yǎng)到了“花花公子”,就大錯特錯了。
看過一篇作文。
一個上初中的女孩,每次放學,都會磨磨蹭蹭。因為別的孩子,都是小車接送,而她的父親,是收廢品的,因此只能用三輪車接送。
女孩怕同學們看到寒酸的父親,因此想盡辦法逃避“父女見面”。
當然,女孩的父親,終究被同學發(fā)現(xiàn)了。但是沒有同學取笑她,而是得到了同學的點贊。
有同學說:“我好羨慕她,可以在三輪車里,沐風而行......”
任何一種勞動是最美的,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低端的工作變成了“寒酸、恥辱”。這是父母最不應(yīng)該有的“言傳身教”。
孩子出生時,并沒有意識到“工作有三六九等”,都是父母教會的。再也不要告訴孩子,“不讀書的人,就會去掃大街;沒有錢的人,都在搬磚”。
掃大街不等于沒文化,搬磚不等于沒錢。唯有心窮,才是真窮。
帶著孩子去工地看看,去掃馬路,去體驗種地,大大方方地向周圍的人介紹父母的情況。這樣的持家之道,才會讓孩子富起來。
04
《顏氏家訓》里說:“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p>
見世面,真的不是看風景,不是體驗大城市的生活,而是想盡辦法,活成一道人生的風景,去做一個敢于追夢,還敢于跌倒的人。
最大的世面,就是扛過了人間的悲歡,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后提醒一下自己:如真有想讓孩子見世面的念頭時最好是要趁早(注:最好在家中小孩處在學齡前期實施)而不是等到家中的孩子都快要步入社會的年齡時就給整出一些讓人皆笑啼非的事情來讓緊密親戚或晚輩關(guān)系有所其為難且使那種讓人尷尬的緊密關(guān)系左右牽扯出長久時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