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少喝酒,多喝茶

米芾在《苕溪詩帖》里寫了這么一句:
懶傾惠泉酒,點(diǎn)盡壑源茶。
最近懶得倒惠泉酒,就顧著點(diǎn)壑源茶了。

惠泉酒,是無錫的特產(chǎn),本質(zhì)就是一種黃酒,但有惠泉的加成。
所謂惠泉,就是惠山石泉,按《煎茶水記》的記載,唐代茶圣陸羽曾做過一個名水排名,其中無錫惠山石泉排第二,惠泉可以泡茶,那估計做酒也不錯。??
在古代,惠山石泉的名聲很大,這點(diǎn)有小說為證。明代《三言二拍》里有一出《唐解元一笑姻緣》,也就是唐伯虎點(diǎn)秋香的故事。說某天,唐伯虎偶然看見一艘畫舫(即漂亮的船),畫舫上有一個漂亮妹子,于是他見色起意一見鐘情,蹭王寵的船尾隨了過去:
舟子知是唐解元,不敢怠慢,即忙撐篙搖櫓。行不多時,望見這只畫舫就在前面。
解元分付船上,隨著大船而行。眾人不知其故,只得依他。
次日到了無錫,見畫舫搖進(jìn)城里。
解元道:“到了這里,若不取惠山泉,也就俗了?!?/p>
叫船家移舟去惠山取了水,原到此處停泊,明日早行:“我們到城里略走一走,就來下船?!敝圩哟饝?yīng)自去。
唐伯虎想??繜o錫,編的理由就是要取惠山泉。按他的說法,到了無錫,不接點(diǎn)惠山泉,那簡直就是入寶山而空回啊。
至于惠泉酒,也可以有小說為證。
《紅樓夢》第十六回,賈璉陪林黛玉一起去蘇州辦喪,辦完喪回府就帶了些惠泉酒:
一時賈璉的乳母趙嬤嬤走來,賈璉鳳姐忙讓吃酒,令其上炕去……
(鳳姐)又道:“媽媽,你嘗一嘗你兒子帶來的惠泉酒?!?/p>
趙嬤嬤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過多了就是了?!?/p>
另外,光緒年間有一本不怎么出名的小說叫《繪芳錄》,其中說到一句土語,非常適合作廣告:不飲惠泉酒,空在江湖走。

建甌北苑御焙遺址說過惠泉酒,再看壑源茶。
壑源茶,產(chǎn)自福建省建甌市,壑源是一個山頭的名字。
在宋代,壑源茶是進(jìn)貢給皇帝的。
宋徽宗寫過一本《大觀茶論》,里面說: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
宋徽宗給茶味定了四個指標(biāo):香,聞起來有茶香;甘,喝起來有回甘;重,口感醇厚;滑,入喉絲滑。
在宋徽宗看來,只有壑源茶能滿足這四點(diǎn)。
在宋朝,很多文人都寫詩吹過壑源茶,比如蘇東坡: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宋·蘇東坡
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末句“從來佳茗似佳人”和我們熟悉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是一個路數(shù),還挺有趣的。

最后說一下,宋朝人的喝茶形式和今天還不大一樣。
米芾在詩里寫“點(diǎn)盡壑源茶”,當(dāng)時流行的是所謂“點(diǎn)茶”。
點(diǎn)茶,要先將茶葉末放進(jìn)茶碗,然后倒少量沸水進(jìn)去,調(diào)成糊狀,之后再注入大量沸水。
還有一種操作,也是先放茶葉末,然后一次性注入大量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于是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以上是對《苕溪詩帖》里一個細(xì)節(jié)的講解,更多有趣的法帖知識盡在大凝書房咸魚說。??????
文字 | 傾酒咸魚癸
插畫 | 點(diǎn)茶豪猛男
「 大 凝 書 房 」
﹏
期待下次與你的相見
B站:@大凝沒事練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