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抗戰(zhàn)劇的反面教材——手撕鬼子

不知何時開始電視熒屏上不再是清一色的古裝劇清宮戲,變成了一水的抗日劇。雖然不乏精品之作,但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被歸為“手撕鬼子”式的神劇,里面的正面角色各個身手了得,將鬼子玩弄與股掌之中,觀眾美其名曰“奇?zhèn)b”。
【開創(chuàng)手撕鬼子的時代】
抗日奇?zhèn)b——抗日武俠劇
抗日奇俠是這類劇的開創(chuàng)者與佼佼者,一部披著抗戰(zhàn)背景的近代武俠劇。也是眾多神劇梗,神劇名詞的出處。
劇中胡子大漢真徒手撕了一個鬼子。鷹爪功的瘦猴子一抓捏穿鋼盔給鬼子頭上開了三個洞。女裝大佬,更是會移形變位、凌波微步,取鬼子性命如同探囊取物。

【梅言梅語】
抗日奇?zhèn)b其實是港劇制作團隊北上合拍的產物,他們依照過去的制作經驗,將港式的武俠元素揉入抗戰(zhàn)劇中,腦洞出此類作品。
其實,港片以及TVB劇中就有很多“不講道理”、“天馬行空”的抗戰(zhàn)神片‘抗戰(zhàn)神劇,比如港片《我愛夜來香》、《中華戰(zhàn)士》、《財叔橫掃千軍》等。

但在香港“你有科學,我有神功”的無厘頭影視氛圍內,觀眾尚能認可。一旦平移到以寫實為主的內地影視劇環(huán)境中,立刻就水土不負,惡評如潮。

此類問題,早就出現在九七前后大量兩地合拍時裝警匪片上。影片中經常出現在深圳、廣州等地追擊悍匪時,主角與內地公安在街頭與壞人槍戰(zhàn)。這種場面內地觀眾很難接受,離我們的生活太遠,感覺太扯。
但這樣的鏡頭出現在旺角等地街頭,對看慣了港片的人們來說,這在正常不過了。畢竟我們是通過影視作品,去了解自己所不熟悉的世界。
向著炮火前進——抗日偶像劇
既然有抗戰(zhàn)武俠劇,怎么能少的了抗日偶像???于是”四爺“帶著穿著皮衣長靴,荒郊野外躺在洋沙發(fā)之中,不是山地炮就是加特林。別說有點“終結者”的味道。鬼子要打,妹子要撩,裝酷耍帥那都是必須的。不然做人與咸魚還有什么區(qū)別。

【梅言梅語】
不愧是小虎隊里的霹靂虎,無論什么種類的劇,都可以拍成偶像劇。當年古龍筆下大盜蕭十一郎,狼性硬漢,在吳奇隆版本的《蕭十一郎》中變得整天談情說愛,只會兒女情長了。

抗日偶像劇+武俠偶像劇雙主角,就問你怕不怕?
耍帥就完事了!
神槍——抗日超級英雄劇

本劇最大的亮點就是子彈發(fā)射時,手極速抖動給子彈水平方向一個加速度,讓子彈拐彎,繞過障礙物擊殺鬼子。
好家伙,這不是安吉麗娜·朱莉出演的好萊塢超級英雄片《通緝令》里的設定嗎?就這樣直接“抄襲”到抗日劇里了?

超英片可以無視一切物理定律,甚至可以有魔法?
抗日劇也要拍的這么魔幻嗎?有沒有抗日奇幻劇呢?
主角騎著五色神牛,向鬼子祭出“翻天印”、“定海珠”,布下“九曲黃河大陣”,請來天兵天將小鬼子一鍋端?
我的兄弟叫順溜——抗日劇中的傻根兒
王寶強飾演一根筋兒的狙擊手傻根兒,不對,順溜。一個人邊跑邊狙擊,輕輕松松干掉了鬼子一個小隊。
這點鬼子都不夠其殺的,不過癮呀!一集不狙上幾十鬼子,渾身不舒服。本劇最大的槽點就是結尾時,為了制造戲劇沖突,亂編劇情,莫名其妙的讓順溜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姐姐被侮辱、姐夫被殺,還無法報仇。很明顯是先定好需要呈現順溜某種品性后,硬捏合的一個命題作文的劇情。

燕雙鷹宇宙——奇?zhèn)b劇的王者
整日被熒屏中各種奇?zhèn)b劇狂轟濫炸的受害觀眾中,有一批人默默愛上了一部奇?zhèn)b劇。網絡上眾人對其津津樂道,自動傳播劇中的名梗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燕雙鷹系列劇,一連六部,組成了燕雙鷹宇宙。

【燕雙鷹語錄】
1.別讓我再說第二遍。
2.我不怕死!你呢!
3.你相信自己的眼睛嗎?有時候眼睛會欺騙你。
4.我有個習慣,會殺死向自己開槍的人,哪怕他的槍里沒有子彈。
5.為什么總有人覺得自己能夠殺得了我?
6.我最討厭別人用槍指著我的頭??煽傆腥诉@樣做。
7.還有什么絕招,都使出來,別讓我就這樣殺了你!
最最最重要的一句:我賭你的槍里沒有子彈!

【梅言梅語】
國產電視劇有一窩蜂扎堆的習慣,也許是因為某個題材大眾喜歡,也許是因為某種題材容易過審。
2000年左右古裝武俠劇泛濫,大量打著武俠劇的“羊頭”招牌,實際上賣的是青春偶像劇的“狗肉”。在廣電的整治下,古裝劇的數量大幅度減少。
但2010年開始,古裝穿越劇、清廷宮斗劇開始流行,四爺雍正頻繁出現在各個劇里。古裝劇的時代又回來了。

一時之間,凡古裝,必清宮。正所謂“1644年滿清入關,促進了中國電視劇事業(yè)的繁榮”。與此同時古裝劇又發(fā)生了進一步演變,古裝是個筐,啥類型都可以往里裝。繼古裝偶像愛情劇后,古裝職場?。▽m斗)、古裝婆媳劇、古裝刑偵劇、古裝反腐劇等各種亞類型紛紛出現。

不同于泛濫成災且被多次打壓的古裝劇,抗日劇一向是根正苗紅,過審容易。于是抗日劇成了新一輪國產劇的“熱土”,大量劇集出現,良莠不齊。
在此背景下,同樣是2010年前后,抗日神劇初見端倪,此后則是一部接一部,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出來。
這時,抗日劇也變成了一個筐,啥都能往里裝。各種亞類型頻出:抗日武俠劇、抗日偶像劇、抗日家庭倫理劇、抗日民間傳奇劇、抗日情景喜劇...

抗日劇的亞類型,并非都是神劇,不能一概而論。許多民間傳奇故事,開頭故事引人入勝,但被人詬病的是臨近結尾之時,非要加一些突兀的情節(jié),讓整個劇前后割裂,風格不統(tǒng)一,像是中途換了編劇似的。
其實,人們所唾棄的神劇,是創(chuàng)作者、制作者的粗制濫造,肆意扭曲歷史,借抗日劇的外皮,行順利過審之實。好在,面對人們對神劇的不滿,廣電也已經開始打壓這些神劇了。劣質劇充斥熒屏,讓觀眾逐漸放棄電視,甚至部分人已經放棄國產劇了。這個行業(yè)是時候好好清理一下了,自己將自己的路走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