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阿倫森效應
阿倫森效應
阿倫森效應也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阿倫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們大都喜歡那些對自己表示贊賞的態(tài)度或行為不斷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態(tài)度或行為不斷減少的人或事。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
從倍加褒獎到小的贊賞乃至不再贊揚,這種遞減會導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較平靜地加以承受。
然而,繼之不被褒獎反被貶低,挫折感會陡然增大,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遞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悅及心理反感的。
實際上,“阿倫森效應”在組織生活中也是常見的。比如以為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來到政府部門工作,從被保護的環(huán)境一下子跳入了一個競爭性的環(huán)境,很容易發(fā)生“適應不良癥”。
你幫了他十次忙,有一次沒幫,就是壞人,你拒絕了他十次,幫助了他一次,你就是好人。還有“打個巴掌給個甜棗”等等現(xiàn)象——其實都是阿倫森效應在起作用。
阿倫森效應也提醒我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應該盡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現(xiàn)不當,造成他人對自己印象往不良方向的逆轉(zhuǎn)。我們在形成對別人的印象過程中,也要避免受它的影響而形成錯誤的態(tài)度。
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充滿著阿倫森效應,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成年以后的社會生活,這些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去改變自己,保持理智,保持初心。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不要隨意的去貶低別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