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的蘋果MacBook Air,為什么買了就后悔?
這兩年PC市場已處于“寒冬期”,即使是蘋果,銷量也一直在下滑。根據調研機構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為4320萬臺,從蘋果2023財年第二財季財報看,MacBook收入為71.68億美元,相比一年前下降31%。與去年同期相比,MacBook的出貨量下降44%。

面對疲軟的PC市場,蘋果在嘗試提升產品競爭力,增大差異化,構建Mac生態(tài)圈。比如在今年6月份的WWDC大會上,蘋果首次推出了15英寸MacBook Air,并且用上自研M2芯片。

自從2008年喬布斯首次從文件袋里掏出MacBook Air驚艷全球用戶,在此后13年內,MacBook Air一直都是13寸,而該款筆記本也成為蘋果銷量最好的產品之一。許多用戶之所以選擇MacBook Air,就是看中了輕薄的特點以及便攜又舒適的使用體驗。

如果將13英寸升級到15英寸,肯定放不進文件袋,輕薄特性也隨著體積增大而消失。15英寸的MacBook Air機身厚度1.15厘米,寬度34.04厘米,深度23.76厘米,重量1.51kg。雖然這個重量比很多15寸筆記本還要輕,但外出攜帶,必須要用大包或者單獨電腦包,非常不便攜,完全沒有繼承MacBook Air的優(yōu)良傳統。如果只是想買個便攜且輕薄的筆記本,MacBook Air不值得。

15英寸的MacBook Air還有一個缺點是價格,定價極其不合理,竟然和14英寸Pro版同價位。兩款不同定位、不同型號的產品,在售價竟然沒區(qū)別。如果要買一臺,肯定是選擇性能更強的Pro,而Air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在M1芯片發(fā)布后,MacBook Air便迅速更換芯片,從兩代產品的市場反饋來看,M系列芯片很成功。15英寸的MacBook Air也用上M2芯片,性能和其他產品相同,最多能選擇2TB硬盤,就得加錢。蘋果M2芯片擁有200億個晶體管,采用臺積電第二代5nm制程,也就是N5P工藝。N5P是強化版5nm工藝,僅次于N4、N4P,性能比7nm制程工藝有15%提升,降低30%功耗。效能比第一代5nm再提高5%、功耗減少10%,晶體管密度增加6%。神經引擎數量達到15.8億,比M1提高40%。M2升級了影像處理引擎,更順暢播放4K和8K影片。

M2芯片支持最高24GB的LPDDR5統一內存,內置8核心CPU、10核心GPU,四個性能核、四個效率核,CPU性能比M1提升18%,GPU效能提升35%。對比英特爾酷睿i7-1255U,M2芯片在同等功耗水平下的運行速度快2.3倍。

M2芯片的生產力很強大,但也僅限于剪輯、影視后期。受限于ARM架構和編譯器,M系列芯片對于創(chuàng)意設計應用兼容性好,但一些工業(yè)軟件就不能運行,局限性較大,所以我們總能看到一些數碼博主或者影視后期博主在宣傳。

15英寸的MacBook Air不夠輕、不夠小、不夠便攜,并且不便宜。有生產力需求,與其一萬多買個Air,不如多看看Windows平臺的筆記本,或者選擇13英寸版本。多花的錢,沒有提升體驗,反而全是負作用,實在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