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體源流譯注——清靜經(jīng)圖注:道德品第十七

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
上德不德者,非是上德之士反不重道德也。而上德為先天,五德俱全。在儒以遵崇仁、義、禮、智、信為德,以忠恕為行;在釋以戒除殺、盜、淫、妄、酒為德,以慈悲為行;在道以修煉金、木、水、火、土為德,以感應(yīng)為行。德行全備,未染后天,以為上德。后天返先天,亦是上德。本來自有,不待外求,故曰:上德不德也。
下德執(zhí)德者,非是下德之士反重其德也。而下德已染后天,五德漸失,非執(zhí)德之道,難以返先天。何以為執(zhí)德?知過必改,知罪必悔,戒刑殺以成仁,戒巧取以成義,戒邪淫以成禮,戒酒肉以成智,戒妄語以成信,而仁、義、禮、智、信五德由勉強(qiáng)而來,故曰:下德執(zhí)德也。
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何謂也?執(zhí)為執(zhí)拗,著為著相。不信陰功,不明道德。見人戒刑殺以放生靈,他言輕人身而重畜物;見人戒盜取以周貧困,他言總空子而填人債;見人戒邪淫以保身體,他言斷人欲而無世界;見人戒酒肉以明智德,他言那六畜而系人吃;見人戒妄語以講信實(shí),他言只要心好,何必忍口。種種執(zhí)固不通,難以盡敘,故曰:不明道德也。
豈不知孔圣人所言仁、義、禮、智、信,李老君治下金、木、水、火、土,釋迦佛戒去殺、盜、淫、妄、酒,是何言也。不戒殺則無仁而缺木,在天則歲星不安,在地則東方有災(zāi),在人則肝膽受傷矣;不戒盜則無義而缺金,在天則太白星不安,在地則西方有災(zāi),在人則肺腸受傷矣;不戒邪淫則無禮而缺火,在天則熒惑星不安,在地則南方有災(zāi),在人則心腸受傷矣;不戒酒肉則無智而缺水,在天則辰星不安,在地則北方有災(zāi),在人則腎膀胱受傷矣;不戒妄語則無信而缺土,在天則鎮(zhèn)星不安,在地則中央有災(zāi),在人則脾胃受傷矣。哀哉!
天花真人詩曰:
先天上德為純陽,若肯修行果是強(qiáng)。
五德五元三寶足,何須執(zhí)德苦勞張。
彩合仙詩曰:
三教原來一理同,何須分別各西東。
三花三寶三皈里,五德五行五戒中。
何仙姑詩曰:
道德真詮品最奇,全憑五戒立根基。
愩高執(zhí)著回頭想,莫等幽冥悔后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