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家庭會遭遇這幾個危機,熬不過去,家就敗了

父母在,家庭的矛盾還不會爆發(fā)。父母去,就會有人引爆家庭的火藥桶。
比如一個家庭當中有四兄弟姐妹,父母走后,這四個人誰也不服誰,誰都想擁有更多的家產(chǎn),那他們就會為了利益而打起來,一點也不顧家庭的安危。
人們不理解,父母在不在,為什么會對家庭造成巨大的影響呢?
從家庭結(jié)構(gòu)的角度來說,父母是家庭的創(chuàng)造者,是所有家庭關(guān)系的橋梁。只要父母還在堂,下面的孩子們就會乖乖聽話,尊重父母,給父母的面子。
《增廣賢文》中有這么一句話:“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备改负烷L輩,就是家中的活佛,會庇護家庭。
父母離開后,家庭將面臨這幾個危機,熬不過去,家就敗了。

一、父母走后,后人有可能自相殘殺。
從古至今,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其家族的后人,都會在父母走后,鬧出各種各樣的矛盾,一家人窩里斗,自相殘殺。
在古代的皇室,每一個皇子都想成為皇帝,就會斗來斗去。比如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不滿侄子朱允炆登基,就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奪了皇位。
在今時今日,某些富豪家族的富二代,為了爭奪更多的遺產(chǎn),而跟家里人爾虞我詐。參考港澳的富豪家族,我們就一清二楚了。
哪怕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會為了一點存款,或者某一套房子,而跟親兄弟姐妹爭來爭去,不死不休,反目成仇,連親人都做不成了。
親人自相殘殺,就會導致家庭“嚴重內(nèi)耗”。再有錢有勢的家庭,也經(jīng)不起如此折騰??梢哉f,窩里斗的家庭,都沒有什么好下場。
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親人窩里斗,是家敗的開始。

二、父母走后,家庭將樹倒猢猻散。
俗話說:“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p>
這堵墻舊了,沒有支撐物了,就會被有心之人推掉。這棵樹倒下來了,樹上面的猴子們就會各處逃散,各走各路,再無安穩(wěn)的棲息之地。
家庭也是如此。父母是創(chuàng)一代,有能力,有人脈,有本事,自然可以庇佑孩子平安。但是,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活到九十九歲,終究要比孩子先走。
孩子跟父母一樣,有本事,就算父母走了,孩子也可以守住家庭,堅強地生存下去。只不過,在這個世界,父母跟孩子,基本是一代不如一代。
富二代,或者安穩(wěn)的二代,永遠都比不過打拼的第一代。如此,父母走了,那能力不夠的他們,就會受到外部的蠱惑,或者被人欺負,守不住家產(chǎn)。
所謂“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备改感列量嗫嘁惠呑哟蚱炊鴣淼募耶a(chǎn),倘若孩子守不住,就真的讓父母的努力,付諸東流了。

三、父母走后,家族會走向極端。
老子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唯有陰陽平衡,相互影響,這萬事萬物才能不走向極端,永遠都保持一個“度”。
父母,是陽的一方。后人,是陰的一方。父母走了,陰盛陽衰了,力量不夠強大,家庭就會走向極端,物極必反,在極端中逐漸滅亡。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父母走后,這家庭的陰陽該如何平衡呢?同時,如何才能避免家庭走極端呢?
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家人和諧相處,所有人都齊心協(xié)力,那陽氣不就強盛了,陰陽不就平衡了嗎?做不到齊心協(xié)力,那家敗是必然的事兒。
看到過一些家庭,父母走后,家庭就沒有了奮發(fā)進取的氛圍,后人都坐吃山空,毫無“齊家”的觀念。當父母的福德被后人消耗殆盡,家庭就走到終點了。
父母在世的時候,就該重視家庭的教育,讓后人勤儉節(jié)約,和諧相處,保持謙和的一面。如此,才能避免家庭的危機。

四、父母走后,親人伙同外人趁虛而入。
父母離開之后,這家庭的危機,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有些人認為,是親人造成的。有些人認為,是外人造成的。
其實,這兩個答案合一起,才是真相。有些親人為了分到更多的身家,就會伙同外人,來欺負身邊的血脈至親,再也不講感情了。
古人用四個字來概括了這種做法——引狼入室。外人,多半都是狼,不會對你和你的家人,有任何心慈手軟的想法,那他們將手段狠辣,為人不擇手段。
比如晉朝的司馬家族,家族內(nèi)亂就算了,還伙同胡人來進攻同姓的親族。由此導致了司馬家的八王之亂,給司馬氏的衰亡,埋下了伏筆。
有個道理我們要明白:外人永遠都是不安好心的,這一刻會幫助你,也許下一刻就會傷害你,分分鐘反客為主。
親人爭斗,雖然說不可避免,但一定不要聯(lián)合外人來傷害家里人。否則,家必敗。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