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教育學及語言學 | 第二十四回:ストラテジー能力
哈嘍同學們大家好,我是頭頂又破又禿的鄧老師(生活艱辛植不起發(fā))。

有細心的同學估計已經(jīng)注意到了,在二十二回當中提及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ストラテジー能力」這一含義,與上一期社會言語行動のルール當中的「操作のルール」所表達的含義是基本一致的。兩位學者的思想中出現(xiàn)了同一理論,這也驗證了該理論的重要性。因此,今天的分享也是將ストラテジー展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交流出現(xiàn)障礙的時候,為了解決障礙使得交流能夠順暢的進行時就需要一種策略能力,主要包括了四大類型。

1.?更換說法
言い換え
當我們無法想起一個詞語的時候,便可能會對該詞匯進行解釋說明,達到“通過創(chuàng)造詞語或者長句的方式來進行說明”的目的。此類型當中包含了三個策略,分別是「言い換え」、「説明」、「造語」。這三個策略又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言い換え(いいかえ):比如想吃回轉(zhuǎn)壽司時候卻不知道「回転すし」這個詞怎么說,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說法來表達,例如「回る壽司」等。
説明:和朋友昨天去吃過回轉(zhuǎn)壽司,結果想不起來回轉(zhuǎn)壽司的日語就用「昨日食べたやつ」來進行說明。

造語:不會用日語說減肥(ダイエット)的時候,可以用漢語造詞再加以解釋:減肥(げんひ)→肥満を減少する。注:在日本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中文詞匯與日語的結合創(chuàng)作出來新的日語。例如「麻辣(マーラー)」、「酸辣(サンラー)」等。
2.?借助母語或者媒介語來進行表達
母語や媒介語(ぼご、ばいかいご)
這當中同樣也分成了兩個小的策略,分別是語碼轉(zhuǎn)換(Coad switching)和翻譯。
Coad switching:比如用日語說不出來“計算器”的時候,可以直接用英語來說。在實際交流的時候,直接進行語碼的轉(zhuǎn)換也是一個不錯的手段。
翻訳:在表達不出來某一個詞的含義,借助語言翻譯過來表達其表面的意思例如:「螞蟻上樹→ありは木を登る料理」(還不如不翻譯。。。)。

3.?通過對方(母語話者)或者自身的一些非語言行為來給予一定的幫助
援助要請,非言語身振り手振り、繰り返し
??????
援助要請(えんじょようせい):例如沒聽懂對方的說話內(nèi)容時再次詢問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例:「すみません、もう一度お願いします」
非言語身振り手振り(ひげんごみぶりてぶり):例如聞到榴蓮的味道卻不會說榴蓮這個單詞時,可以用手捂著嘴巴扇著風說好臭來表達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
繰り返し(くりかえし):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重復表達若干次,讓對方更容易理解地去表達。如「必ず慎重に、気をつけて行動してね」。

4.回避
回避
如果確實對于交流過程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比較棘手的話,還可以通過回避(かいひ)來轉(zhuǎn)移話題,從而讓對話順利地進行下去。只不過這一舉措雖然解決了交流當中的障礙,但是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學習者所應該獲得的語言知識的量,導致語言學習者在今后的交流中遇到障礙時會更傾向于回避,永遠無法真正真正克服困難。
今天的知識就分享到這里了,相信大家對「交流」相關的語言學知識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期鄧老師將繼續(xù)帶領大家學習更有趣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