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里的這兩種飯局,答應我,一定別去
01
先講一件過去的真事。
幾年前,我們單位有位30歲出頭的小伙子,叫他小丁吧,深得領導器重,走哪都帶在身邊。
大家都在傳,小丁肯定是下一批的副處長人選,那時他還差幾個月就達到條件了,他只需要加把勁繼續(xù)保持良好態(tài)勢即可。
可突然有一天,形勢急轉直下。
小丁仿佛是一夜之間就失寵了,領導提到他,一臉的不耐煩,去哪里再也不帶他,也不吩咐他單獨做什么了。
大家都覺得奇怪,是領導對小丁的能力水平失望了,還是他做了什么激怒了領導?
很快,有好事者解開了這個謎。
原來就在幾周前,小丁去參加了一場單位里的飯局,組織者是即將離職的小陳。
這小陳是什么人,又為什么要辭職?
小陳是小丁的同齡人,但不同于小丁的風生水起,他個性強、性子直,一把手對他非常不滿。
最嚴重的一次,在大會上臉紅脖子粗地不點名批評讓他“干不了就滾”。
小陳被各種打壓和排擠,家在本地也有些人脈,就動了走的念頭。通過一番努力,收到另一家單位發(fā)來的商調函。
一把手倒也爽快地簽字放人,從此,兩個冤家江湖永別。
壞就壞在,小陳走之前,在單位里攢了個局,美其名曰“感謝和告別昔日好同事”。
他請了包括小丁在內的五六個人,這一群年紀相仿又比較聊得來的男女同事。
席間,大家把酒言歡,聊聊過去一起戰(zhàn)斗的時光,又展望一番未來,最后傷感地道了別。
恰恰就這頓飯,把小丁一眾人給害了。
類似這樣的飯局,什么時候吃的、在哪吃的、在場的都有哪些人、大家在飯桌上聊了些什么……領導都會第一時間,知道得清楚明白。

無論小丁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吃的這頓飯,從他踏入這場飯局起,他在一把手心目中就已被徹底封殺。
在職場上,“站隊”是一件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微妙之事。
誰也不會大張旗鼓地滿世界宣傳“我是誰誰的人”,他只會通過動作和傾向性表態(tài),潤物細無聲地傳達自己屁股所在的位置。
其他人呢,也不會直接問“你是誰的人”,而是默默觀察和判斷,他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更像是誰的人。
在這無數的細節(jié)中,“去了誰組的飯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不要小看了飯局背后的寓意,組織者叫了哪些人去、哪些人又應約赴席,都是一種明確的立場宣告——你是誰的人,又站在哪一邊。
這正是我想告訴你的,第一種堅決不能去的飯局:
那些因旗幟鮮明跟領導鬧翻、從而選擇離開的同事,在臨行前組的局。
或者哪怕他不離開,只是單純組局吃個飯,也別去。
類似的飯局你只要去了,立馬就會被貼上“領導的對立面”之標簽,想撕也撕不掉。

請點擊輸入片描述(多18字)
02
第二個故事,是我一個朋友小林跟我分享的親身經歷。
那天是12月31日,幾個年輕同事說,大家辛苦一年了,跨年夜一起去聚聚,費用AA。
剛好那天他也沒什么事,就去了。
去的全是95年左右的年輕小伙子,幾杯酒下肚,場子氛圍就起來了,大家紛紛打開話匣子。
這一開口,他才意識到自己來錯了,他跟在場的絕大部分人風格迥異,格格不入。
在場的,大多數平時就是“憤青派”,年輕人嘛,年輕氣盛、不服氣這個那個的,倒也正常。
這會,有借著酒勁更是瘋狂吐槽領導、吐槽單位風氣的,有抱怨自己不得志的,總之就是負能量宣泄大會。
而小林要比同齡人更成熟穩(wěn)重,早就過了這種什么都見不慣的、憤世嫉俗的階段。
大家還在自豪于當個屠龍少年多威風時,他卻早就在琢磨如何融入龍的世界了。
此刻他坐在那兒,眼看著儼然罵領導、罵單位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他開口也不是、不開口也不是,只好端著酒杯一臉陪笑,全然一座尷尬的雕塑。
隨著話題深入,他卻越聽越不是滋味,待不下去了,后來干脆借故說家里有急事,先行告辭。
元旦后再回單位上班,發(fā)現(xiàn)當天那些一塊出席飯局的同事明顯跟他更生疏了,坐一塊都不知道該說啥。

他很后悔:
明明參加類似的應酬是為了加強同事間的感情聯(lián)絡、方便以后開展工作,怎么反倒去了這頓飯卻還疏遠了?
早知道,還不如不去呢!
沒錯,如果大家本就不是一路人,平時在辦公室里忙工作、單純的同事關系,三觀的不同尚能隱藏在和諧又克制的同事關系之下。
要是拋開工作場合、打著“咱私底下哥倆好”的旗號,往飯局里一坐、再一聊,那種氣場不和、那種“話不投機半句多”,就凸顯得很徹底了。
這是我想跟你說的第二類單位里千萬不能去的飯局:
別什么飯局都一口答應,去之前先問問,都有哪些人要參加。
然后在腦子里過一遍,這些是什么人,又跟你有什么關系、大家是不是一路人。
當你發(fā)現(xiàn)這場飯局你的其他人平時為人處世的風格、站隊的傾向跟你自己大相徑庭時,一定要果斷回絕,千萬別去。
別想著什么求同存異,不存在的,去了只會顯得你是個怪物。

除了關于立場和抱負的不同,還有以下社交規(guī)則,決定去之前,先確定自己不是異類才行。
比如性別平衡:去的全是男同志,唯有你一位女同志,這合適嗎?(除非你平時行事風格就很爺們,跟男的打成一片)
比如酒場規(guī)則:在場的所有人都一飲而盡、千杯不醉,唯獨你滴酒不沾,只端著茶杯以茶敬酒就想融入集體?這只會讓人覺得你沒誠意,還不如別去。
比如消費檔次:單位里有錢人多,眼看大家都身一身名牌開著好車,次次約的都是高檔場合,這種飯局,你一個還在租房攢首付的窮人摻和個啥勁呢?
這其中,站隊和立場是最難跨越的鴻溝,經濟階層又是最殘忍卻又最明確的分界線。
其實你與同事,原本大家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如果三觀不同,則根本沒必要強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