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效動力學知識點總結(二)
一、藥物作用
指藥物與機體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始動因素
二、藥物效應
1、原發(fā)作用所引起機體生理、生化功能的繼發(fā)性改變,是機體反應的具體表現,是藥物作用的結果
三、藥物作用的性質包括:興奮和抑制
興奮:是指藥物使機體功能加強
抑制:是指藥物使機體功能減弱
四、藥物作用的方式分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分別闡釋其定義
1、局部作用:是藥物在用藥局部直接發(fā)揮作用
2、全身作用:是藥物在吸收后,隨血液循環(huán)分布到各組織器官而發(fā)揮的作用又稱吸收作用或系統(tǒng)作用。
五、不良反應的分類
副作用、毒性反應、變態(tài)反應、后遺效應、繼發(fā)反應、停藥反應、特異質反應
六、變態(tài)反應(重點):機體受藥物刺激時,發(fā)生的異常免疫反應,引起機體生理生化障礙或組織損傷。
七、后遺效應:指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濃度以下,仍殘存的藥理效應。
八、繼發(fā)反應:由治療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使敏感菌受抑制,不敏感菌過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九、停藥反應:指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加劇,又稱反跳反應。
十、藥物反應類型包括:量反應、時反應、質反應
量反應:藥物的作用強弱可以用具體數值表示
時反應:藥物反應強弱可以用時間表示。
質反應:藥物反應的發(fā)生用“有無”或“是否”或“陰陽”表示。
十一、闡述量效關系曲線
藥理效應強度為縱坐標,藥物劑量或濃度為橫坐標作圖得到雙曲線。
藥理效應強度為縱坐標,藥物濃度或劑量取對數值作圖得典型得S型曲線。

十二、闡述效能與效價以及兩者得關系
1、效能(最大效應):在一定范圍內,增加藥物劑量或濃度,其效應強度隨之增加,但效應增至最大時,繼續(xù)增加劑量或濃度,效應不能再上升,此效應應為一極限,稱最大效應,也稱效能。
2、效價:指能引起等效反應(一般采用50%效應量)的相對劑量或濃度。用于作用性質相同的藥物之間的等效劑量的比較。
3、效能與效價,反映藥物的不同性質,二者臨床意義不同,常用于評價同類藥物中不同品種的作用特點。
十三、治療指數、安全指數、安全范圍分別指什么?
治療指數:LD50/ED50
安全指數:LD5/ED95
安全范圍:藥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間的距離。
十四、闡述激動劑和抑制劑的概念以及分類
1、激動劑:與受體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與受體結合并激活受體而產生效應。
2、完全激動劑:高親和力α=1
3、部分激動劑:高親和力α<1
4、拮抗劑:雖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但缺乏內在活性(α=0),故不能產生效應,。但由于占據了一定數量受體,反而可拮抗激動劑的作用。
5、拮抗劑按作用性質可分為競爭性拮抗劑與非競爭性拮抗劑。
十五、什么是競爭性拮抗劑?特點是什么?
1、拮抗劑與受體結合是可逆的,與激動劑相互競爭結合受體,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
2、特征:可通過增加激動劑的濃度使其應恢復到原先單用激動劑的水平,使激動劑的量效關系平行右移,但最大效應不變。
十六、非競爭性拮抗劑的概念以及特點
1、非競爭性拮抗劑與受體形成比較牢固的結合,因而解離速度慢,或者與受體形成不可逆的結合而引起受體構型的改變,阻止激動劑與受體正常結合。
2、特征:即使增加激動劑濃度,也不能是效應恢復到原先單用激動劑時的水平。
十七、受體下調和受體上調的特點以及概念
1、受體下調(向下調節(jié)):長期使用激動劑,使受體數目減少或親和力下降(脫敏)異丙腎上腺素→療效下降
連續(xù)用藥后藥效遞減的常見原因
受體上調(向上調節(jié)):長期使用拮抗劑,使受體數目增多或親和力增強(增敏)
普羅奈爾→敏感性增強
突然停藥后出現反跳現象的常見原因。
十八、受體的特性
飽和性、特異性、可逆性、高靈敏度、多樣性
十九、根據受體蛋白結構、信息轉導過程、效應性質、受體位置特點等將受體分為:
1、G蛋白偶聯受體:是通過G蛋白連接細胞內效應系統(tǒng)的受體
2、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受體:是直接連接離子通道的受體,起著快速的神經轉導作用
3、酶活性受體:它們是結合細胞內蛋白激酶的膜受體
4、細胞核激素受體:親脂性的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維A酸、維生素A、維生素D等在細胞核內有相應的受體,稱為細胞核激素受體。
二十、競爭性拮抗劑與受體的親和力可用拮抗參數pA2表示
在拮抗劑存在時,若2倍濃度的激動劑所產生的效應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劑的效應,則所加入的拮抗劑的摩爾濃度的負對數,稱為pA2
pA2的大小反映競爭性拮抗劑對其激動劑的拮抗程度,值越大,拮抗作用越強。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